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乐乐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糖
  • 1篇动态血糖
  • 1篇动态血糖监测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糖波动
  • 1篇血糖监测
  • 1篇血糖控制
  • 1篇血糖控制情况
  • 1篇时间序列
  • 1篇糖调节
  • 1篇糖化
  • 1篇糖化血红蛋
  • 1篇糖化血红蛋白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住院
  • 1篇综合管理
  • 1篇相空间重构
  • 1篇相空间重构技...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内分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谢云
  • 2篇刘乐乐
  • 1篇李昱芃
  • 1篇栾晓军
  • 1篇周健
  • 1篇李瑾
  • 1篇李宝毅
  • 1篇韩丽萍
  • 1篇吴丹霞
  • 1篇张建双
  • 1篇郭婷婷
  • 1篇贾伟平
  • 1篇李立柱

传媒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利用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技术研究不同糖调节人群血糖波动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66名受试者[正常糖耐量(NGT)组24名、糖调节受损(IGR)组18例.2型糖尿病组24例]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利用Takens嵌入理论将监测数据对应的时间序列嵌入到二维欧氏空间中.通过MATLAB数学软件绘制血糖相网,并计算相图面积及其中心距,分析不同糖调节人群的血糖波动和平均水平情况。结果显示.3组人群之间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和谷丙转氨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组的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血糖相图面积、相图中心距明显高于IGR和NGT组(均P〈0.01).IGR组的FPG、2hPG及血糖相图面积、相图中心距高于NGT组(均P〈0.01);3组人群的FPG、2hPG均与血糖相罔面积、相网中心距相关(均P〈0.01)。这些结果提示血糖相图面积和中心距可以较好地反映受试者的血糖波动和平均水平情况。
谢云李宝毅栾晓军周健韩丽萍李瑾刘乐乐贾伟平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技术
天津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综合管理情况及其达标的影响因素,为T2DM患者血糖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19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综合管理情况。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是否达标(<7.0%)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1例T2DM患者,患者总体Hb A1C达标率为28.3%。坚持长期饮食控制者占60.7%,规律运动者占50.8%,规律血糖监测者占83.8%,接受过糖尿病知识学习者占75.4%,规律服药者占76.4%。急性并发症患者Hb A1C均明显高于无急性并发症患者,合并低血糖患者病史明显长于无急性并发症患者,酮症患者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合并低血糖及无急性并发症患者,酮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糖尿病史及年龄明显大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饮食控制不达标的比例明显低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饮食控制水平、急性并发症为住院糖尿病患者Hb A1C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078、0.611和4.160)。结论天津市住院T2DM患者血糖达标水平欠理想,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糖尿病知识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李昱芃郭婷婷张建双吴丹霞刘乐乐李立柱谢云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