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柱色谱分离制备低乙酸乙酯儿茶素被引量:1
- 2012年
- 儿茶素作为绿茶的标志性活性物质,它的提取和制备技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绿茶碎末为原料,经溶剂浸提、离心除渣、柱色谱分离、浓缩和真空干燥提取制备,通过对柱色谱分离条件的实验分析,找到最佳控制条件:用聚酰胺树脂对儿茶素进行分离纯化,最佳洗脱顺序为25%乙醇,乙酸乙酯:80%乙醇=2:1,生产出低乙酸乙酯的儿茶素。产品质量指标为:乙酸乙酯低于国际标准20mg/kg,儿茶素≥75%,EGCG≥55%,咖啡因<2%,收率>10%。
- 刘伟郑琳龚正礼
- 关键词:儿茶素乙酸乙酯EGCG咖啡因
- 柱色谱分离制备无酯儿茶素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索制备无酯儿茶素的工艺。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绿茶碎末为原料,用乙醇树脂法制备无酯儿茶素产品。先用80%乙醇,按照料液比1:20、浸提50min、温度70℃的浸提工艺对茶叶进行浸提,并在树脂筛选实验和柱效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动态吸附及解吸实验,优化动态吸附与解吸儿茶素的工艺条件。结果:在该浸提条件下,儿茶素的提取率为20.16%;筛选出聚酰胺树脂来纯化儿茶素,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1BV/h、料液浓度为20mg/mL;解吸流速为1BV/h,分别用1.2BV的水、1BV25%的乙醇以及1BV80%的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制得的无酯儿茶素其儿茶素总量≥80%、EGCG≥60%、CAF≤0.5%、得率≥7%。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无酯儿茶素完全符合无酯儿茶素的要求。
- 刘伟陈茜周洁龚正礼
- 关键词:儿茶素浸提纯化
- 用鲜叶加工低咖啡因速溶红茶的工艺研究
- 2015年
- 以茶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低咖啡因速溶红茶的加工工艺.通过综合评估,鲜叶添加比例以7∶3最为合适,即每70g脱咖啡因鲜叶中添加30g切碎的鲜叶作为酶源发酵制成的脱咖啡因红茶胚品质最佳.4个因素对茶黄素浸提影响的主次关系为pH值,温度,固液比,时间,对茶红素浸提影响的主次关系则为固液比,时间,pH值,温度.鲜叶加工低咖啡因速溶红茶浸提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95℃,浸提时间30min,固液比1∶15,pH值为5.5.通过感官审评,发现用鲜叶制的低咖啡因速溶红茶品质更佳,且其得率也达到了21.4%,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差异也不大,故此工艺可以应用到产业化生产速溶红茶中.
- 高展刘伟龚正礼
- 关键词:茶鲜叶速溶红茶浸提
- 用鲜叶加工低咖啡因速溶绿茶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茶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低咖啡因速溶绿茶的加工工艺,对产品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对绿茶浸提效果影响大小的因素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固液比,鲜叶加工低咖啡因速溶绿茶浸提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95℃,时间75min,固液比1∶18(g/mL),pH5.5。该工艺制得的低咖啡因速溶绿茶的咖啡因含量为7.9mg/g,且酯型儿茶素含量较低,苦涩味较弱;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成本较低、能源消耗少。
- 曾敏刘伟龚正礼
- 关键词:速溶绿茶鲜叶浸提
- 茶黄素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7
- 2013年
- 茶黄素是一种重要的茶叶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本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茶黄素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抗氧化、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心脑血管疾病、调节神经功能等,可为开发利用茶黄素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依据。
- 刘伟周洁龚正礼
- 关键词:茶黄素功能活性
- 水葫芦叶蛋白开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概括了水葫芦叶蛋白开发研究现状,包括水葫芦叶蛋白的营养价值、提取工艺、毒性和功能性质评价。并预测了水葫芦叶蛋白研究的发展趋势。
- 吴文标刘伟
- 关键词:水葫芦叶蛋白
- 芦蒿的开发利用被引量:15
- 2006年
- 芦蒿是一种新型的食药两用型野生植物,本文介绍了芦蒿的营养保健功能及药用开发与食用开发的研究、利用状况。
- 刘伟董加宝
- 关键词:芦蒿营养成分药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