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兴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成像
  • 6篇血管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动脉
  • 5篇心肌
  • 4篇血管成像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MRI
  • 3篇心病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冠心病
  • 3篇病变
  • 3篇超声
  • 2篇心动图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室
  • 2篇血管造影

机构

  • 19篇重庆三峡中心...
  • 6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云南省中医医...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作者

  • 24篇刘兴华
  • 11篇曾文兵
  • 7篇温云
  • 6篇刘国庆
  • 6篇汪明全
  • 6篇董国礼
  • 5篇何泽清
  • 4篇高才良
  • 4篇张小明
  • 3篇杨染
  • 3篇王静
  • 3篇张军辉
  • 3篇曹礼庭
  • 3篇罗勇
  • 2篇顾鹏
  • 2篇张莉
  • 2篇李媛
  • 2篇李国权
  • 2篇罗江平
  • 2篇谭清华

传媒

  • 5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栓塞法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用介入栓塞法建立小型猪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11头贵州种小型猪,体重30~45 kg。术前采集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等);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经导管将栓子推送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回旋支远端进行栓塞,复查造影结果满意后结束手术操作,并复查心电图。术后24 h采集血液复查实验室指标,并复查超声心动图。术后5周处死实验动物行心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1头小型猪中,有8头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率72%。栓塞前: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栓塞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栓塞远端未见显影;心电图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实验室检查及心功能检查与术前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均有梗塞灶的存在。结论:介入栓塞法成功率高,简单易行,是建立稳定心肌梗死模型的较好方式之一。
刘兴华董国礼张小明缪南东任勇军张军辉曹礼庭
关键词:心肌梗死栓塞小型猪
MRI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MRI心肌灌注成像(MR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MRMPI及冠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30例,分析MRI特征,测量MRMPI中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首过灌注时间、首过最大上升斜率及延迟强化信号强度。结果:30例中,以CAG为参照,MRMPI发现左前降支(LAD)病变20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8%、95.5%、90.0%;左旋支(LCX)病变12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92.9%、89.5%;右冠状动脉(RCA)病变15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89.5%、81.3%。54个室壁节段出现心肌首过灌注降低及最大上升斜率降低;49个心肌节段出现延迟强化,其中22个节段呈透壁性强化,27个节段呈非透壁强化,主要表现为中层心肌、心内膜、心外膜下的异常强化。结论:MRMPI有利于显示心肌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对冠心病综合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罗勇曾文兵陈垚谢传飞刘兴华温云李俊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磁共振成像心肌缺血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泽清刘国庆汪明全刘兴华罗江平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
脐尿管癌的病理分析及临床研究(附5例报告)
2019年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5~84岁,平均(55.8±16.4)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镜下肿瘤活检确诊腺癌后再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EPC)4例,1例因高龄、全身基础疾病较多在诊断性TURBT确诊腺癌后即放弃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及生存情况都纳入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按照Sheldon临床分期,5例患者均为Ⅲ期,其中Ⅲa3例、Ⅲb1例、Ⅲc1例。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腺癌,其中黏液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2例,另1例未报告具体腺癌类型。2例患者接受以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8.4±10.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6.4±9.8)个月,1例拒绝行EPC及化疗的患者于随访期内死亡,临床分期为SheldonⅢb期。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但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通常诊断时已是晚期阶段,需要全身治疗。EPC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结合化疗的综合方案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仍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证实。
余昆刘美平刘兴华谢珍国杨杰斌
关键词:脐尿管癌腺癌病理
MS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应用研究(附22例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E患者的MSCTPA图像。结果 22例PE患者中,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共285支,其中左、右PE 14支,叶PE 61支,段PE 152支,亚段PE 58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闭塞型。结论 MSCTPA是快速、无创、安全检查PE的有效检查方法,对PE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张莉曾文兵汪明全何泽清刘兴华谭清华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CT肺血管造影
超高场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颞叶癫痫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曾文兵汪明全高才良秦媛杨染刘兴华李国权管川江温云胡帮建冉住国
探讨1H-MRS原理、扫描参数及技术规范;检测1H-MRS与颞叶癫痫密切相关的几种代谢物,分析其临床意义;研究常规MRI从结构和信号异常诊断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阳性率和符合率,突出1H-MRS从功能代谢变化方面来判断早期颞...
关键词:
关键词:颞叶癫痫组织形态学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腹膜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腹膜转移瘤常见表现为腹水(34/42),多为中到大量腹水(22例);网膜改变,包括网膜饼形增厚(13/42例)、网膜结节灶(7/42例)、网膜污垢样密度影(13/42例)、网膜囊样改变(4/42例);腹膜改变(31/42例);肠系膜污垢样改变(14/42例)及结节状改变(4/42例);小肠壁增厚和肠管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是诊断腹膜转移灶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董国礼刘兴华翟昭华杨林黄小华张小明唐显映罗开
关键词:腹膜肿瘤肿瘤转移
128层螺旋CT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机,对126例CT平扫诊断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yngoNeuroDSA软件系统行多技术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行DSA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显示89例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32例未见异常。89例动脉瘤患者中38例行DSA检查,病变部位与病变形态与128层螺旋CT显示一致;32例未见异常者中,8例行DSA检查,发现3例有动脉瘤,5例为阴性。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检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性、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常规DSA检查。
何泽清刘国庆汪明全曾文兵罗江平刘兴华温云
关键词:128层螺旋CTCT血管成像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血管造影
肩关节结核的CT、MRI诊断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结核的CT、MR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肩关节结核的CT及MR影像表现特点。结果:1例骨型肩关节结核伴滑膜结核,CT表现为肩关节间隙变窄,肱骨头变形及骨质破坏并累及肩胛盂,破坏边缘伴骨质硬化,肩关节周围及腋窝软组织肿胀、密度减低,伴散在死骨形成;其MRI表现为肩关节间隙变窄,肱骨头变形,其内骨质破坏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及信号异常,关节囊积液。5例滑膜型肩关节结核,CT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单个或多个囊性低密度影,可相互沟通;MRI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单发或多发囊性长T1长T2信号。结论:CT、MRI检查可提高肩关节结核诊断的准确率,在诊断肩关节结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刘国庆何泽清刘兴华王静
关键词:肩关节结核CTMRI
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M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冠心病(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采用128层MSCT行CTA检查的疑似CHD患者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从中选取30例临床确诊为CHD并有1支或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MR。分析128层MSCT 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检测情况及诊断CHD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测量CMR中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首过灌注时间、首过最大上升斜率,及延迟强化特点。结果本组60例300支冠状动脉中共检出176个斑块,占58.67%,其中钙化斑块128个(72.73%)、脂质斑块25个(14.20%)、纤维斑块23个(13.01%)。以CAG为金标准,得出128层MSCT CTA诊断CHD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95.00%;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存在高估的现象。在30例患者CMR中,病变心肌较正常心肌具有首过灌注时间延长,最大上升斜率降低及延迟强化信号强度增强的特点,其中54个室壁节段具有心肌首过灌注减低并最大上升斜率也减低的特点。49个心肌节段出现延迟强化,其中22个节段呈透壁性强化;27个节段呈非透壁强化。结论128层MSCT CTA有利于显示冠状动脉血管解剖学方面的病变,而CMR有利于显示心肌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其两者联合对CHD综合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罗勇曾文兵陈垚李俊刘兴华温云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X线计算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