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宽
- 作品数:29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口蹄疫病毒AF72株3D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模拟和功能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为了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3D聚合酶的结构和功能,以A型FMDV AF72株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基因,将PCR纯化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对经凝胶电泳、PCR和EcoRⅠ酶切法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4株FMDV完整参考序列进行比较,以确定AF72株3D聚合酶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然后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建立AF72株3D聚合酶的三维结构。结果显示,3D聚合酶含有孔状活性区域。拉马钱德兰图证明,构建的3D聚合酶的空间结构是合理的。
- 张昱王永录张永光潘丽方玉珍刘力宽蒋守田吕建亮张中旺张淑刚李正丰杜进鑫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活性位点
- 口蹄疫O/China/99毒株在不同宿主系传代的3A和VP1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利用RT-PCR法扩增了经不同宿主系(乳鼠、BHK21细胞、PK15细胞)连传不同代次的口蹄疫O/China/99毒株的3A和VP1基因,并进行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经不同宿主系传至90代后,VP1基因未发生大的变异,主要抗原位点也较稳定;而非结构蛋白3A基因却在不同宿主和代次发生突变缺失;经BHK21细胞传代后未发生缺失;经PK15细胞传代,在70~90代之间在第254~313位出现缺失;经乳鼠传代,在60~70代之间在第265~300位发生缺失,并在以后的90代毒中仍在此位缺失。这与代表性猪源流行毒O/YUN/TAW/97和O/HKN/21/70的3A基因在第276~305位发生缺失有相同之处。
- 张永光吕建亮王永录方玉珍蒋守田张维德刘湘涛潘丽刘力宽裴仉福
- 关键词:VP1基因毒株非结构蛋白3传代代次口蹄疫
- 口蹄疫病毒株AF72 VP1的结构构建与B细胞表位预测被引量:5
- 2008年
- 以口蹄疫病毒株AF72 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基因,PCR纯化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用凝胶电泳、PCR和EcoRⅠ酶切法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比对测序结果确定AF72 VP1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建立AF72 VP1结构蛋白的3D结构,在此基础上,综合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指数以及表面可能性等参数预测AF72 VP1结构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显示,VP1结构蛋白呈现较规则的空间构象,其中5-11、24-30、43-47、82-87、132-147和196-203氨基酸区段是AF72 VP1结构蛋白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区域,该结果将为进一步的FMDV多表位疫苗研究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张昱王永录张永光潘丽方玉珍刘力宽蒋守田吕建亮张中旺张淑刚李正丰杜进鑫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B细胞表位
- 口蹄疫病毒抗原保护剂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几种(海藻糖、蔗糖、山梨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硫脲、明胶、L-精氨酸、抗坏血酸)保护剂,为口蹄疫抗原保护剂配方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用三因素、三水平、双重复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了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保护效果最好的I(4#)保护剂配方,以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病毒为对照,比较其在不同条件下的TCID50和146s抗原的含量。[结果]通过方差分析4#保护剂保存病毒测得TCID50极显著的高于1、3、5、6、7、8号,显著高于2、9。将4#保护剂加入被保存的病毒抗原中,分别于4℃下保存90、120、150 d,其logTCID50分别为5.3、5.0和4.5,而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对照病毒则为5.0、4.5和4.3;在37℃下保存40、50和60 h,其logT-CID50分别为4.5、2.5和1.0;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3.5、1.5和0.5,为了进一步验证保护剂对FMDV抗原的保护性能,进行了FMDV146s抗原含量的测定。分别于4℃下保存150 d,37℃下保存40 h,测得结果分别为0.796、0.462μg/ml,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0.602、0.307μg/ml。[结论]该复合配方保护剂I(4#)对FMDV有效抗原的保护作用优于保护剂A,尤其是病毒保护剂对提高FMDV的冷冻保存时间和耐热效能作用明显。
- 李正丰王永录贾宁张永光方玉珍蒋守田潘丽刘力宽吕建亮张淑刚杜进鑫张昱张中旺周鹏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抗原保护剂
- 口蹄疫病毒3D聚合酶B细胞表位的筛选鉴定被引量:2
- 2009年
- 以口蹄疫病毒株AF72 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3D聚合酶基因,PCR纯化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对经凝胶电泳、PCR和EcoRⅠ酶切法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获得AF723D聚合酶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综合分析3D聚合酶的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指数以及表面可能性等参数,预测其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表位肽段,利用间接ELISA对潜在表位进行筛选鉴定,结果显示,表位3D2和3D4为病毒株AF72 3D聚合酶的优势B细胞表位,该结果将为进一步的FMDV多表位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 张昱王永录张永光潘丽方玉珍刘力宽蒋守田吕建亮张中旺张淑刚李正丰杜进鑫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间接ELISAB细胞表位
- 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特异性鉴定及其豚鼠标准血清的制备
- 2009年
- 用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细胞毒AF/72/MF6/BF12,经测定其TCID50为108.0/ml;经RT-PCR获得其VP1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其他7株口蹄疫A型病毒株比对,同源性均大于85%;经间接夹心ELISA测定,OD值均大于0.2,且该毒仅能被口蹄疫A型标准血清中和,具有型特异性;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146S含量,均值为189 ng/ml,远大于22 ng/ml的国际标准。将此细胞毒与弗氏佐剂联合制成灭活疫苗免疫豚鼠后分离血清,经无菌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纯净性达到兽用生物制品标准要求;经ELISA检测此血清的抗体滴度、原血清、强阳性血清和弱阳性血清的中和效价均远小于1∶45。参照标准的要求,确定强阳性血清为口蹄疫A型病毒株AF/72的参考血清。
- 杜进鑫王永录张永光方玉珍蒋守田吕建亮潘丽刘力宽
- 关键词:FMD血清
- 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参考血清的研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制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参考血清,筛选对实际防疫更具针对性的A型FMD标准血清,为研发安全高效优质的A型FMD疫苗提供实物支撑。[方法]用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第12代细胞毒AF/72/MF6-BF12,经测定并经Kaber法计算其TCID50为10-8.0/ml;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146 S含量,均值为189.0 ng/ml,远大于22.0 ng/ml的国际标准。将此细胞毒与弗氏佐剂联合制成灭活疫苗免疫豚鼠后分离得到血清。[结果]经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纯净性符合兽用生物制品标准要求;参照国际标准血清的抗体效价测定方法ELISA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检测了此血清的抗体滴度,原血清,强阳性血清和弱阳性血清的中和效价均远小于1∶45,符合标准的要求。[结论]对比国际口蹄疫参考血清的抗体滴度确定强阳性血清为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参考血清,为以后筛选抗原谱广的制苗毒株提供实物支撑。
- 杜进鑫王永录张永光方玉珍蒋守田吕建亮潘丽刘力宽张淑刚李正丰张昱张中旺
- 关键词:FMD疫苗
- 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
- 一种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由A型口蹄疫病毒抗原和佐剂以抗原:佐剂=1:1比例经:毒种、增殖病毒的程序、病毒灭活的程序、菌检、疫苗配制程序和疫苗检验步骤制备而成。本发明的安全性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对A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
- 王永录张永光方玉珍蒋守田刘力宽潘丽吕建亮
- 文献传递
- 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
- 一种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由A型口蹄疫病毒抗原和佐剂以抗原∶佐剂=1∶1比例经:毒种、增殖病毒的程序、病毒灭活的程序、菌检、疫苗配制程序和疫苗检验步骤制备而成。本发明的安全性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对A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
- 王永录张永光方玉珍蒋守田刘力宽潘丽吕建亮
- 文献传递
- 牛源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2004年
- 提取2株A型口蹄疫病毒FMDV L1和FMDV L2的RNA,用1对通用引物经RT PCR扩增出2株病毒VP1基因的DNA片段,将扩增的VP1编码序列克隆到质粒载体pGEM TEasy中,转入大肠埃希氏菌JM109,得到大量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经过重组质粒的鉴定、测序获得其核苷酸序列;利用序列分析软件及系统发生树绘制软件对FMDV L1和FMDV L2以及作为参考毒株的A22/India/17/77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酸序列中的变异多发区要多于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最明显的变异发生在构成FMDV抗原位点1的βG βH环内,其中毒株FMDV L1和FMDV L2RGD序列中的精氨酸(R)发生了变异,分别变成了亮氨酸(L)和谷氨酰胺(Q)。
- 裴仉福张永光王永录潘丽王宝琴刘庆军吕建亮刘力宽胡永浩
- 关键词:口蹄疫口蹄疫病毒克隆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