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然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厌氧
  • 4篇反应器
  • 3篇厌氧折流板
  • 3篇厌氧折流板反...
  • 3篇折流板反应器
  • 2篇酸化
  • 2篇微生物种群
  • 1篇地理分布
  • 1篇演替
  • 1篇厌氧反应
  • 1篇厌氧反应器
  • 1篇厌氧污泥
  • 1篇厌氧污泥颗粒...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背景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5篇刘然
  • 3篇袁鹏
  • 3篇彭剑峰
  • 3篇王毅力
  • 3篇宋永会
  • 2篇解明曙
  • 2篇于雷
  • 1篇高红杰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厌氧污泥颗粒化中微生态形成过程表征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表征了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的变化,解析了关键微生物中产氢产乙酸菌、耗氢产乙酸菌及产甲烷菌的动态演替,初步探讨了颗粒污泥微生态群落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正常启动的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生长周期超过180 d,COD去除率稳定需50d,而微生态结构稳定仅需33 d.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先增加到3.11后降低到2.88,群落相似性逐渐由44%增长到86%,微生物群落经历了一个"适应→增长→稳定"的3阶段演替过程.在污泥颗粒化初期,古细菌中产甲烷菌率先快速生长,与产氢产乙酸菌和耗氢产乙酸菌的相对丰度比高达42∶2∶1;而随着颗粒污泥微生态群落结构逐渐成熟,最终产甲烷菌、产氢产乙酸菌和耗氢产乙酸菌的相对丰度稳定在2.8∶2.4∶1.0.
彭剑峰宋永会刘然王毅力袁鹏高红杰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颗粒化微生态群落演替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冷杉属植物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迁预测
中国是世界上冷杉属(Abies Mill.)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国家,也是研究冷杉属植物分布成因与规律的关键地区。本文通过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三种途径收集我国冷杉属植物的地理...
刘然
关键词:气候变化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及其对微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酸化过程中pH、COD、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表观形态的变化,并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量解析了酸化中厌氧微生物的种群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酸化过程由ABR反应器前端向后端逐渐推进;完全酸化后,各隔室运行效率明显降低,COD去除率仅为30.9%,pH值下降1.0~2.2,出水VFA增长5.1倍.酸化显著影响微生物形态,导致颗粒污泥表层和内部微生物出现畸变甚至死亡,造成颗粒内外传质困难.基于FISH技术的定量研究表明,酸化促进了真细菌的繁殖,抑制了古细菌的生长,导致厌氧消化过程中3种关键菌群的大量减少,其中食丁酸盐产氢产乙酸菌Syntrophomonas spp.减少了30.9%,食丙酸盐产氢产乙酸菌Syntrophobacter wolinii减少了85.5%,耗氢产乙酸菌E.limosum减少了60.0%,产甲烷菌Methanomicrobiales减少了54.3%,微生物种群间物质供需平衡被破坏.
刘然彭剑峰宋永会王毅力于雷袁鹏解明曙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种群演替荧光原位杂交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及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
ABR是一种高效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但是酸化问题已经制约了其推广应用,究其根源,酸化是微生物种群间的物质代谢平衡被破坏导致的结果,因此研究厌氧微生物对解决酸化问题和提高反应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ABR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研...
刘然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种群多样性微生物
文献传递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微生物种群演替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SEM,FISH和PCR-DGGE技术对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各隔室中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分析,考察微生物形态、真细菌数量及种群结构演替过程,并对优势菌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BR反应器颗粒污泥微生物中杆菌占优势,其中前端的微生物生长较好,活性高;沿反应器流程方向,各隔室微生物总量逐渐降低,真细菌相对丰度随之递减,其中1#隔室真细菌相对丰度最高,为65.9%,而5#隔室只有27.2%.此外,ABR反应器前端以真细菌为主,而后端隔室古细菌含量升高,微生物种群随流程发生显著演替,但5个隔室间真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UPMGA聚类分析表明,1#隔室与2#隔室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77%,4#隔室与5#隔室的相似性为85%,3#隔室与其他隔室的相似性均较低,表明ABR反应器前端以发酵产酸作用为主,后端以产甲烷作用为主,ABR反应器具有明显的分阶段多相工艺特点.
刘然彭剑峰宋永会王毅力于雷袁鹏解明曙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微生物种群FISH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