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芙蓉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导湿
  • 3篇毛细效应
  • 2篇织物
  • 2篇微孔
  • 2篇微孔结构
  • 2篇吸湿
  • 2篇吸湿快干
  • 2篇纤维
  • 2篇面形
  • 2篇孔结构
  • 2篇快干
  • 2篇表面形态
  • 1篇导湿性
  • 1篇涤纶
  • 1篇涤棉
  • 1篇涤棉混纺
  • 1篇涤棉混纺织物
  • 1篇织物结构
  • 1篇织物组织
  • 1篇三棱柱

机构

  • 6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杭州万谷纺织...
  • 1篇上虞弘强彩色...

作者

  • 6篇刘芙蓉
  • 5篇祝成炎
  • 3篇张红霞
  • 1篇卢跃华
  • 1篇于斌
  • 1篇金艳
  • 1篇王静
  • 1篇陈雪善
  • 1篇贺荣
  • 1篇董洋

传媒

  • 2篇纺织学报
  • 2篇丝绸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织物结构对吸湿快干面料导湿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4
2008年
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吸湿快干涤纶织物,以国产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为原料,试制了具有不同密度和不同组织结构的系列织物,并采用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试验测试其吸湿导湿性能,探讨了影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因素。分析表明织物的吸湿导湿性与织物组织结构、密度及经纬纱交织频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纬密过高或过低、交织频率较大的平纹组织与交织频率较小的16枚缎纹组织均不利于导湿性能的提高。当经纬密度分别为64、40根/cm、组织为5枚缎纹或4枚斜纹时,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较优。
张红霞刘芙蓉王静祝成炎
关键词:毛细效应织物组织
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及织物功能性的研究
国内外化纤新品种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和产业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差别化纤维品种层出不穷。由于纤维的截面形状与纤维的特性密切相关,借助于纤维截面形状的改变可获得各种特性。蜂窝状微孔结构功能性改性涤纶短纤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了特殊的闪...
刘芙蓉
关键词:改性涤纶
文献传递
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结构及导湿机理被引量:7
2009年
以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为原料,研究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孔特征。利用扫描电镜,拍摄了纤维不同放大倍数的SEM照片。通过对纤维表面的微孔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大多数纤维表面存在线形微孔,其中有部分微孔接近椭圆形。由于蜂窝状微孔的分布符合有孔隙纱线的导湿模型,因此,用此类纤维织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导湿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快干性。
卢跃华刘芙蓉董洋祝成炎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微孔结构表面形态SEM导湿毛细效应
涤棉比例对吸湿快干织物导湿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研究Cooltech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和棉纱交织时其搭配比例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Cooltech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作为经纱,改变纬纱中涤棉投纬比例和改变纬纱细度,获得两大系列的织物试样,通过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试验测试其吸湿导湿性,并探讨影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Cooltech的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性都比棉好,在Cooltech与棉交织的织物中,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随着棉比例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趋势。
张红霞刘芙蓉金艳祝成炎贺荣
关键词:涤棉混纺织物毛细效应
一种复合水刺无纺布加工设备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水刺无纺布加工设备,包括支架、收料辊,所述收料辊支架的顶端面四角对称固定安装有支柱,左右两组支柱之间活动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挤压辊,两组挤压辊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刮胶盒,...
刘芙蓉于斌祝成炎
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表面形态观察及其统计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为研究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孔特征,选取不同批次的纤维试样,采用不同浓度的洗涤剂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镜拍摄SEM照片。由实验可知用1.5%碱溶液清洗过的纤维表面形态最利于观察。对微孔的形状及其种类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大多数纤维表面分布着线形形状的微孔,其中少量特殊的纤维,其表面的微孔接近椭圆形,利用图形处理工具测量了各种微孔的几何尺寸,运用统计软件统计微孔孔径的尺寸分布,提出了表征孔径的参数。
张红霞陈雪善刘芙蓉祝成炎谢建强
关键词:微孔结构表面形态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