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豫瑞

作品数:84 被引量:403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委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肝炎
  • 26篇乙型
  • 23篇乙型肝炎
  • 23篇细胞
  • 16篇慢性
  • 15篇病毒
  • 14篇肿瘤
  • 13篇细胞癌
  • 13篇肝硬化
  • 12篇蛋白
  • 11篇肝细胞
  • 10篇慢性乙型
  • 10篇慢性乙型肝炎
  • 10篇肝炎病毒
  • 9篇幽门螺
  • 9篇幽门螺杆菌
  • 9篇螺杆菌
  • 9篇肝细胞癌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免疫

机构

  • 8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疾病预...
  • 3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福建省宁德市...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作者

  • 84篇刘豫瑞
  • 34篇江家骥
  • 29篇朱月永
  • 24篇曾达武
  • 23篇郑琦
  • 23篇董菁
  • 21篇陈玉丽
  • 21篇陈靖
  • 15篇吴婷
  • 12篇李友炳
  • 12篇王承党
  • 12篇庄则豪
  • 11篇游佳
  • 8篇潘玉凤
  • 7篇林经安
  • 6篇林苏
  • 6篇陈奕贵
  • 5篇陆岽
  • 4篇张军
  • 3篇陈薇

传媒

  • 12篇福建医科大学...
  • 9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福建省医学会...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肿瘤
  • 2篇癌症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海峡科学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路径变异控制的思考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分析胃癌临床路径病例的变异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临床路径变异的干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持。方法对197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变异来源和变异管理难易程度调查变异发生情况,并应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退出路径的变异危险因素。结果完成路径组疾病转归因素占32.93%,患者需求因素占2.24%,医护因素占54.31%,医院系统因素占10.52%;其中可控变异为64.83%,不可控变异为35.17%。退出路径组疾病转归因素占61.29%,患者需求因素占22.58%,医护因素为16.13%;其中不可控变异83.87%,可控变异16.13%。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分期(OR 72.74,P<0.001)、患者配合程度(OR 12.37,P<0.001)以及严重术后并发症(OR 4.29,P<0.05)是胃癌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胃癌临床路径完成组以可控变异为主,可通过完善路径文本、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并制定长期有效的监督检查及奖惩措施,同时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可控变异;退出组以不可控变异为主,可通过"择日住院"、加强医患沟通以及"分支路径"等措施减少导致退出路径的严重变异,最终达到临床路径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郭顺萍刘豫瑞蒋文欣郑振佺
Serum ceruloplasmin level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iver fibrosis:a promising novel non-invasive model to predict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patients with normal or minimally raised ALT
曾达武董菁朱月永刘豫瑞江家骥
siRNA-ID-1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ER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si RNA-ID-1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后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ERK1/2通路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转染对照组及转染si RNA-ID-1组。阳离子脂质体法介导si-ID-1转染肝癌细胞后,唑蓝比色法(MTT)观察HepG2细胞增殖情况。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p-ERK1/2、ERK1/2 mRNA与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转染si RNA-ID-1的HepG2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1)。转染后ERK1/2及p-ERK1/2 mRNA表达降低(P<0.01);p-ERK1/2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ERK1/2蛋白表达空白变化不明显。结论si RNA-ID-1转染HepG2细胞后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使得ERK1/2基因表达活性下降,提示ID-1有可能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促进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增殖。
林莎莎刘豫瑞
关键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信号传导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肝纤维化分级无创模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确认的CHB患者148例,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血清CP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CP水平与肝脏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48例CHB患者炎症活动度分级G1、G2、G3、G4的血清CP平均值分别为(212.5±34.9)、(205.5±32.O)、(201.4±37.7)和(172.8±20.4)mg/L,ANOVA分析提示4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间C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9,P〈0.01);纤维化分期Sl、S2、S3、s4的血清CP平均水平分别为(217.4±32.3)、(206.0±37.7)、(194.2±29.8)和(179.7±30.4)mg/L,ANOVA分析提示纤维化分期间C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8,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提示,CP与炎症活动度分级(r=0.316,P〈0.01)以及纤维化分期(r=0.404,P〈0.01)均呈负相关关系。应用ROC分别建立CP水平对s≥2、S≥3、S=4的诊断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0和0.7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模型-1(S≥2)、模型-2(s≥3)、模型-3(S-4)组包括CP、甲胎蛋白、胆碱酯酶、PLT、年龄的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子,最终构建数学模型并计算肝纤维化评分,模型-1、模型-2、模型-3的AUC分别为0.84、0.83和0.87,准确率分别为7l.8%、80.3%和79.2%。结论CHB患者的血清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关系,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阶梯状降低。CP水平可作为无创性判断肝脏�
曾达武董菁朱月永陈靖郑琦陈丽红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血清铜蓝蛋白ROC曲线肝硬度
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观察了其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朱月永江家骥刘豫瑞郑琦陈靖
关键词:慢性乙肝肝脏硬化肝病治疗仪
文献传递
乙肝自然史中肝脏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研究
曾达武刘豫瑞张洁旻董菁林苏朱月永江家骥
中国有约9300万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该省2014年数据:成人HBV阳性率为14%,其中10~15%患者在未来进展到肝硬化,5%会出现肝细胞癌(HCC)。而每个肝硬化患者平均治疗费用3~5万元/年,HCC患者平均...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纤维化病理学诊断抗病毒治疗
自体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活化HBV携带者PBMCs的体外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负载HBcAg的树突状细胞(DCs)来源的Exosomes(DEXs)体外活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能力,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与自然免疫获得者来源的DEXs的功能进行比较。方法培养PBMCs来源的DCs,分级离心法收获DEXs,电镜及Western blot分析DEXs结构及蛋白成分,MTS和ELISPOT法检测负载HBcAg的DEXs体外活化自体PBMCs增殖及产IFN-γ的能力。结果负载HBcAg的成熟DEXs体外刺激自体PBMCs增殖能力强于未成熟者(P<0.01),自然免疫者与慢性感染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DEXs刺激PBMC产IFN-γ能力亦强于未成熟者[(182±7)vs(14±2),P<0.05],且自然免疫者刺激PBMCs产IFN-γ能力强于慢性感染者(68±12,P<0.05)。慢性感染者mDCs联合mDEXs刺激PBMCs产IFN-γ能力强于单用mDCs[(326±3)vs(275±23),P<0.05],相当于自然免疫获得者联合组(396±15,P>0.05)。结论 mDEXs可有效活化自体PBMCs,且自然免疫者mDEXs活化PBMCs能力强于慢性感染者,这一现象可能与慢性感染者体内T细胞活化过程存在缺陷有关。
游佳林锦清董菁朱月永郑琦陈靖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EXOSOME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腹腔穿刺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腹腔穿刺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 ACLF 且进行1次以上腹腔穿刺的患者,观察术后腹腔或腹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每次操作前3 d 内的指标。连续变量采用 t 检验,离散变量采用卡方检验,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组185例 ACLF 患者,共进行525次腹腔穿刺术,其中289(55.0%)次为诊断性腹腔穿刺,236(45.0%)次为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最终观察到16(3.0%)例出血事件,其中4例为腹壁血肿,12例为腹腔内出血。根据是否出现出血并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两组在年龄、性别、Child-Pugh 评分、穿刺腹水量、是否存在肝硬化基础、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出血组 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高于未出血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则低于未出血组(均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腹腔穿刺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05,95%CI :0.018~0.608,P =0.012)。随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下降,出血的风险随之增高,当纤维蛋白原≤0.8 g/L 时,出血风险高达11.76%(12/102)。结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 ACLF 患者腹腔穿刺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苏王明芳朱月永曾达武董菁陈靖郑琦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出血并发症穿刺抽液术凝血障碍
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观察
1998年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目前已知的缩血管活性最强的多肽物质,不仅参与机体许多生理调节,而且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ET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本文测定了1996年以来住院的肝硬变及慢性肝炎患者血浆ET水平,现报道如下。
吴婷陈玉丽刘豫瑞王承党王慈养庄则豪
关键词:内皮素水平肝硬变腹水慢性肝病患者心钠素
全文增补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016年
肝纤维化及其终末病变肝硬化已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虽然慢性肝病的治疗手段和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肝移植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器官的紧缺却是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近些年,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其凋亡,实现肝纤维化逆转。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疗法在肝纤维化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方向。本文将对肝纤维化及基于MSCs的治疗机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林建辉陈怡李芹刘豫瑞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治疗骨髓干细胞动员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