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剑

作品数:4 被引量:18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稻田
  • 4篇施肥
  • 4篇施肥制度
  • 4篇不同施肥
  • 4篇不同施肥制度
  • 3篇双季稻
  • 3篇季稻
  • 3篇红壤
  • 3篇长期不同施肥
  • 3篇长期不同施肥...
  • 2篇双季稻田
  • 1篇施肥管理
  • 1篇通量
  • 1篇排放通量
  • 1篇晚稻
  • 1篇晚稻田
  • 1篇利用率
  • 1篇甲烷排放
  • 1篇红壤稻田
  • 1篇红壤地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刘金剑
  • 3篇谢小立
  • 3篇郭世伟
  • 3篇沈其荣
  • 3篇吴萍萍
  • 2篇周毅
  • 1篇商庆银
  • 1篇杨秀霞
  • 1篇傅心赣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37
2009年
为系统地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各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程度及规律,采用密闭室法对南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的氨挥发进行了监测。不同施肥制度下氨挥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施肥后1~3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周后无明显排放。氨挥发速率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早季各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基肥时为1.6~3.6kg/hm2,分蘖肥时为5.8~18.2kg/hm2;而晚季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时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5~7.9、12.3~26.8和1.4~2.4kg/hm2,早、晚季氨挥发总累积量分别占其施N量的4.5%~15.3%和16.9%~32.8%。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尿素的施用促进氨挥发,而在等氮施用量下,缺P处理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量较多,较高水平的秸秆和绿肥施用也会增加氨挥发量。此外,氨挥发与田面水NH4+-N浓度及水层pH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氨挥发量。
吴萍萍刘金剑杨秀霞商庆银周毅谢小立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施肥制度双季稻氨挥发红壤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98
2008年
通过对红壤水稻土17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水稻产量及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早稻还是晚稻,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OM)下的水稻产量都最高,相对于CK增产率分别为108.9%、53.8%;其次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JF),增产率分别为83.3%、47.8%。对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的研究可看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JF)和纯化肥施肥制度(NPK)的肥料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两因素来看,JF施肥制度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吴萍萍刘金剑周毅谢小立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施肥制度双季稻肥料利用率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湖南红壤双季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而且它的转化产物还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H4的主要生物排放源之一,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是稻谷产量大国,双季稻种植制度是典型的南方农田利用方式,所以其在...
刘金剑
关键词:施肥管理甲烷排放红壤双季稻田
文献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湖南红壤晚稻田CH4的排放被引量:55
2008年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的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入秸秆的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通量大于单施化肥的处理;单施化肥的各处理中由于养分缺失情况的不同,CH4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具有一定的差异。秸秆区CH4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都较大,全量化肥养分施肥区次之,偏施养分和无肥区较小。同时还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条件下各环境因素包括土壤温度、灌溉水层深度和土壤Eh,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晚稻田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和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层深度相关不明显。
刘金剑吴萍萍谢小立傅心赣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长期施肥CH4排放通量GW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