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区雪婷
作品数:
11
被引量:9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朱利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翁心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吴吉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徐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章强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0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11篇
医药卫生
1篇
生物学
主题
6篇
隐球菌
6篇
菌病
5篇
隐球菌性
5篇
球菌性
5篇
膜炎
5篇
脑膜
5篇
脑膜炎
4篇
多态
4篇
隐球菌脑膜炎
3篇
真菌病
3篇
氟胞嘧啶
2篇
多态现象
2篇
多态性
2篇
遗传易感
2篇
遗传易感性
2篇
易感性
2篇
隐球菌病
2篇
预后
2篇
念珠
2篇
念珠菌
机构
11篇
复旦大学
1篇
解放军第八五...
作者
11篇
区雪婷
10篇
翁心华
10篇
朱利平
9篇
徐斌
9篇
吴吉芹
5篇
章强强
3篇
王璇
3篇
胡秀平
2篇
王睿莹
1篇
王新宇
1篇
关明
1篇
李谦
1篇
耿昌明
1篇
陈澍
1篇
张文宏
1篇
王菲菲
1篇
杨飞飞
1篇
胡越凯
1篇
金嘉琳
1篇
章婉琴
传媒
6篇
中华传染病杂...
2篇
中华医学杂志
1篇
中华内科杂志
1篇
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1篇
2012
3篇
2011
5篇
2010
2篇
2009
共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低剂量两性霉素B(〈0.7mg·kg^-1·d^-1)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脑1周以上、资料完整的31例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其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转归。结果31例患者中,8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确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呕吐,22例(78.6%)患者的颅脑MRI或CT检查发现异常。应用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后,完全应答率19.4%(6/31),部分应答率54.8%(17/31),总有效率74.2%。除1例失访外,其余患者随访1年的归因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为0(0/30)和10.0%(3/30)。此外,26例(83.9%)患者出现两性霉素B相关不良反应,以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贫血为多见,但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脑,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徐斌
吴吉芹
区雪婷
谢怡
黄玉仙
蒋卫民
金嘉琳
朱利平
翁心华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真菌感染病例,共35例,对其病原菌种类、临床特点、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5例患者中确诊29例,临床诊断6例。30例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易感因素,占86%,致病菌主要有曲霉感染16例,念珠菌感染14例。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22例,头痛19例,脑神经受累12例,脑膜刺激征12例。脑脊液变化为WBC增多、蛋白含量升高及糖含量降低。其中曲霉感染患者多存在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常由邻近部位感染或血流播散所致,以头痛和脑神经受累等脑实质损害为主;而念珠菌感染患者多继发于颅脑手术或外伤后,以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异常等脑膜炎表现为主。总有效率为77%(27/35),其中曲霉感染患者以颅内病灶手术清除联合抗真菌药物疗效较佳;念珠菌感染由于多继发于颅脑手术,尤其是脑脊液外引流术,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更换或拔除引流管可达到较好疗效。结论近年来曲霉、念珠菌等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真菌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胡秀平
朱利平
王璇
区雪婷
吴吉芹
徐斌
王睿莹
章强强
翁心华
关键词:
真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曲霉菌病
念珠菌病
脑膜炎
真菌性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0年(1998—2007年)间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描述其基础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念珠菌血症平均发病率为每天0.28/10000例患者。血流感染致病菌株中白念珠菌59例,占54.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例,占18.3%;光滑念珠菌11例,占10.1%;近平滑念珠菌11例,占10.1%;其他念珠菌8例,占7.3%。常见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50例,占45.9%;实体恶性肿瘤32例,占29.4%;脑部外伤13例,占11.9%;脑卒中12例,占11.0%。出院时死亡或病情恶化37例,总病死率为34.0%,其中归因病死率22.0%(24/109)。预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患者出院病死率增高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未置换深静脉导管(OR:5.42,95%CI:1.68~17.41,P=0.005)、使用糖皮质激素(OR:3.69,95%CI:1.10~12.34,P=0.034)以及血培养阳性当天重型脓毒症(OR:2.94,95%CI:1.72~15.21,P=0.003),而接受合理抗真菌治疗者出院病死率较低(0R:0.27,95%CI:0.09~O.78,P=0.015)。结论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发病率近10年呈上升趋势,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吴吉芹
朱利平
区雪婷
徐斌
胡秀平
王璇
翁心华
关键词:
念珠菌病
菌血症
预后
糖皮质激素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细胞色素P450 2C19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遗传多态性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和134例健康对照者CYP2C19基因2个主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YP2C19*2和CYP2C19*3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及代谢型的比例。结果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组CYP2C19*1等位基因频率为58.2%,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为36.6%,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为5.2%。对照组CYP2C19*1等位基因频率为63.4%,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为34.3%,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为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纯合快代谢、杂合快代谢以及慢代谢型比例分别为33.6%、50.0%、16.4%,对照组比例为40.3%、48.5%、1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以及健康人群中存在明显CYP2C19遗传多态性,且近2/3患者为杂合快代谢型或慢代谢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CYP2C19遗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吴吉芹
朱利平
区雪婷
徐斌
章强强
翁心华
关键词:
真菌病
细胞色素P450
硫唑嘌呤治疗颈髓脱髓鞘病变致药物热与肝损害一例
被引量:4
2012年
患者女,59岁。因“畏寒、发热5d伴肝功能异常”入院。2010年9月出现双上肢乏力,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为“颈髓脱髓鞘病变”,给予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病情缓解。11月初起口服硫唑嘌呤、泼尼松、
李谦
区雪婷
朱利平
翁心华
关键词:
脱髓鞘病变
硫唑嘌呤
颈髓
肝损害
药物热
肝功能异常
高分辨熔解方法的建立及在真菌感染患者CYP2C19遗传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方法(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检测真菌感染患者CYP2C19遗传多态性的可行性。方法建立HRM方法检测CYP2C19S2和CYP2C19S3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与传统方法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序列分析结果相比较,进一步应用于47例真菌感染患者基因型的检测与分析。结果2种方法检测CYP2C19S2和CYP2C19*3基因型结果完全一致,与DNA序列分析结果也相吻合,而HRM方法操作更为简便,耗时更短。47份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CYP2C19的2个多态性位点存在不同基因型,CYP2C19*1/*1所占比例为48.9%(23/47),CYP2C19*1/*2为25.5%(12/47),CYP2C19*1/*3为6.4%(3/47),CYP2C19*2/*2为12.8%(6/47),CYP2C19*2/*3为6.4%(3/47)。结论HRM方法能有效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且较PCR—RFLP方法更为简便、快速。此外,CYP2C19基因在真菌感染患者中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
吴吉芹
朱利平
关明
张心菊
徐斌
区雪婷
章强强
翁心华
关键词:
真菌病
多态现象
单链构象
遗传学技术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隐球菌病易感性的遗传关联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我国非AIDS隐球菌病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隐球菌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遗传关联研究,病例组为非AIDS相关隐球菌病患者167例,包括隐球菌脑膜炎103例和肺隐球菌感染64例,健康对照组为体检者208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MBL基因DNA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以检测MBL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一步探讨MBL基因多态性与隐球菌病易感性的遗传关联性。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MBL基因型各组血浆MBl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67例隐球菌病患者MBL各等位基因、单倍型、基因型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隐球菌脑膜炎患者MBL基因型缺陷组的构成比(16.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7%,χ2=4.25,P=0.0392,OR=2.09),在免疫正常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21.4%)差异更为显著(χ2=7.15,P=0.0075,OR=2.88)。此外,隐球菌脑膜炎患者MBL基因型缺陷组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3.1%,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0,OR=6.13),在免疫正常患者中(分别为21.4%和4.0%)差异更为显著(P=0.009,OR=6.55)。结论MBL基因型缺陷是隐球菌脑膜炎的遗传易感因素,MBI,缺陷的隐球菌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更易爱累。
区雪婷
吴吉芹
朱利平
章强强
王菲菲
徐斌
胡秀平
王璇
王睿莹
翁心华
关键词:
凝集素类
隐球菌病
隐球菌性
多态现象
疾病遗传易感性
非AIDS相关隐球菌感染患者MBL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相关研究
背景:隐球菌病(crytococcosis)是由隐球菌所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随着HIV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等疾病增多,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日...
区雪婷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隐球菌病
遗传易感性
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非艾滋病(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11年(1997至2007年)间收治的15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并随访1年,分析影响其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中,全因病死率为28.7%(41/143,11例失访),归因病死率为19.6%(28/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因病死率增加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60岁、血液恶性肿瘤、实体恶性肿瘤、发病至确诊时间〉4个月、病程中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癫痫发作、脑疝),以及行脑脊液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术等。与全因病死率减少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初始治疗方案中含有两性霉素B者、初始治疗方案中含有氟胞嘧啶者,以及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者。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因病死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60岁、发病至确诊时间〉4个月、昏迷、脑疝,以及初始治疗方案不含两性霉素B者;与归因病死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发病至确诊时间〉4个月、脑疝以及初始治疗方案不含两性霉素B者。结论非AIDS相关隐脑患者中年龄≥60岁、意识障碍、发病至确诊时间〉4个月者预后不佳,应用两性霉素B的初始治疗对预后改善起着关键性作用。
吴吉芹
徐斌
区雪婷
朱利平
翁心华
关键词:
死亡率
预后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54例临床特征及其抗真菌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分析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154例隐脑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对不同初始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转归作进一步分析。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离散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根据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154例患者中51例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呕吐和意识障碍为病程中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涂片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8.44%和78.95%,而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率高达100%。154例患者中共有12例治疗未满7d而未纳入疗效评估,其中9例死亡,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自动出院后失访。对其余142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两性霉素B组、氟康唑组、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3%(36/46例)、33.3%(8/24例)和76.0%(38/50例),两性霉素B组、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组的疗效显著优于氟康唑组(X^2=13.6354,12.5509;均P〈0.01)。随访1年,有11例失访,余143例患者的归因病死率为19.58%,全因病死率为28.67%,两性霉素B组、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氟康唑组。结论非AIDS相关隐脑的病死率仍较高,且与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其中以两性霉素B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疗效最佳,而采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初始治疗的疗效较差。
徐斌
吴吉芹
区雪婷
胡越凯
朱浩翔
张继明
张文宏
章强强
朱利平
翁心华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