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夏阳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口腔
  • 10篇细胞
  • 8篇口腔鳞
  • 7篇细胞癌
  • 7篇病理
  • 6篇鳞状
  • 6篇鳞状细胞
  • 6篇鳞状细胞癌
  • 6篇口腔鳞状细胞...
  • 4篇肿瘤
  • 4篇鳞癌
  • 3篇文献复习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
  • 3篇免疫
  • 3篇口腔鳞癌
  • 3篇复习
  • 2篇源性
  • 2篇增殖

机构

  • 13篇江西医学院
  • 7篇南昌大学附属...
  • 2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口腔医...

作者

  • 21篇卓夏阳
  • 10篇贾云香
  • 6篇裴婧
  • 6篇张永福
  • 5篇陈林林
  • 4篇张强
  • 2篇孙兆瑶
  • 1篇王丽珍
  • 1篇刘桢
  • 1篇曾昭源
  • 1篇陈玲
  • 1篇周小军
  • 1篇田臻
  • 1篇顾云娣
  • 1篇易敬林
  • 1篇李江
  • 1篇陈蔷娟
  • 1篇陈蔚华
  • 1篇陈蔚华
  • 1篇贾芸香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第一届全国口...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5例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差异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WHO病理分级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分别对于 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进行WHO病理分级 ,观察、评估不同区域的病理学分级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Radit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表面区、中心区和浸润区在WHO分级上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其中深层浸润区分化程度最差。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分化程度不同 ,深层浸润区分化程度要比肿瘤表面区、中心区要差 ,最能体现肿瘤当前阶段的性质 。
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云香
关键词:口腔鳞癌WHO
GST-π、TopoⅡ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手术切除标本不同区域耐药基因产物GST-π、TopoⅡα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未经化疗和19例经诱导化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分表层区和深层浸润区观察GST-π、TopoⅡα的表达。结果GST-π,TopoⅡα阳性表达在20例未经化疗的标本表层区分别为18例(90%),15例(75%),深层浸润区分别为15例(75%),1例(5%);在19例经诱导化疗的标本表层区分别为16例(84.21%),18例(94.74%);深层浸润区分别为12例(63.16%),8例(42.11%)。两组中GST-π、TopoⅡα的阳性表达在表面区和深层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有否经化疗两组间,GST-π只在深层浸润区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α在表层区及深层区的阳性表达则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GST-π,TopoⅡα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生长部位、三年无瘤生存期和化疗效果无明显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在耐药基因和相关蛋白方面存在着异质性;诱导化疗可产生肿瘤的耐药性变化,这对诱导化疗和辅助化疗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GST-π,TopoⅡα的表达指标不能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化疗效果和预后。
贾云香孙兆瑶卓夏阳
关键词:多药耐药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 ( 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5例 S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 ( CK) ,平滑肌肌动蛋白 ( SMA)在 SDC中的表达 ,并与腺样囊性癌对照。结果  1例术后 2年死于全身广泛转移 ,2例带瘤生存 2~ 5年 ,2例失访。5例 SDC镜下呈典型导管癌表现 ,侵犯神经、血管壁和周围的软组织。 2例曾误诊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 CK阳性 ,SMA阴性 ,示肿瘤细胞为导管上皮。结论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涎腺癌 ,易发生转移 ,预后差。彻底手术联合放疗和 (或 )化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卓夏阳陈林林张永福
关键词:涎腺导管癌免疫组化病理
人脐带在眼眶植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正常人脐带组织包裹羟基磷灰石(HA)填充球用于无眼球畸形眼眶修复15例(15眼)。追踪观察14~18月,平均16月,除3例结膜裂开,其余均无明显并发症,全部安装义眼,外观满意。术前术后外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检测值无显著差别。脐带为胎儿纤维结缔组织,抗原性小,不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可作为眼眶植入体的包裹材料应用于眼眶植入手术中。
陈蔷娟陈玲易敬林卓夏阳
关键词:人脐带
特殊染色法在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口腔黏膜病种类众多、类型各异。其中,临床表现为白色病损的黏膜病较为常见。如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等。虽为不同病种,临床表现都以口腔黏膜发生白色或灰白色斑纹样病损为主,在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上皮表层的过角化,固有层内可有炎细胞浸润现象,常难以区分,需加以鉴别诊断。近年来,以念珠菌为代表的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口腔黏膜是否有真菌感染的诊断,对于口腔黏膜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PAS)、过碘酸乌洛托品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PASM)两种特殊染色方法对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的真菌感染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实验中,OLP组真菌感染率为75%,15例真菌阳性病例中,10例网状、斑块、条纹型,5例伴糜烂充血或溃疡;5例未检出真菌者皆为斑块、条纹型。DLE组真菌感染率为94.74%,19例均有反复糜烂史。结论 PAS染色的切片经长时间存放后,易出现褪色现象,不利于研究;PASM法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但显示真菌效果比PAS法好。
贾云香裴婧卓夏阳
关键词:病理诊断
流式细胞术新鲜实体瘤检测样本的制作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流式细胞术新鲜实体瘤单细胞悬液检测样本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剪碎法将新鲜实体瘤组织剪至匀浆状,用自制过滤装置过滤,白细胞计数板显微镜下计数并调单细胞浓度在106以上;取该单细胞悬液做免疫荧光染色,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常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剪碎法处理新鲜实体瘤标本能获取满足流式细胞术检测要求的单细胞悬液,可应用于临床病理研究。
贾云香孙兆瑶卓夏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单细胞悬液
腮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一例被引量:2
2011年
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low-grade cribriform cystadenocarcinoma,LGCCC),是一种罕见的涎腺肿瘤,现将一例腮腺LGCCC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4岁,2008年3月因发现右腮腺区肿块半年就诊.检查:肿块质地中等偏硬,无压痛,无面瘫,表面皮肤无红肿.B超示右腮腺多形性腺瘤部分液化。术中冰冻报告为腺源性肿瘤,倾向腺泡细胞癌,行右腮腺全叶切除术。
裴婧李江田臻卓夏阳
关键词:腮腺区肿块低度恶性囊腺癌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泡细胞癌
口腔鳞癌不同深度细胞生物学特征差异的研究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不同深度细胞生物学特征(病理表现,增殖活性,基因蛋白表达等)的差异。方法以临床经手术治疗(未作术前放疗、化疗)的口腔鳞癌标本作回顾性研究(共20例,分二组进行)。手术标本切片自病变表面开始统一按不同深度划...
张永福张强叶平卓夏阳
文献传递
牙源性颗粒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03年
目的 探讨牙源性颗粒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对 1例牙源性颗粒细胞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其组织学特点是大量的颗粒细胞排列紧密 ,周围有多个散在的牙源性上皮条索和团块 ,有的团块中央可见均质状嗜酸性物。vimentin、CK19和S 10 0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结论 牙源性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 ,根据组织学特点 ,结合免疫组化染色 ,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陈蔚华王丽珍刘桢卓夏阳
关键词:牙源性颗粒细胞瘤组织学特点文献复习阳性反应上皮
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价
2000年
目的 :准确评价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颈淋巴结转移。方法 :采用临床TNM分类、组织病理分级、肿瘤生长类型、淋巴细胞浸润、肿瘤浸润厚度等对 6 4例OSCC进行观察多因素分析。结果 :TNM分类、组织病理分级、肿瘤生长类型、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不能准确反映OSCC早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直径 >2 .0mm的OSCC几乎不存在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术前淋巴结触及情况、肿瘤的浸润厚度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厚度 6 .0mm可作为区别有否颈淋巴结转移的界限 ;强调术前对颈淋巴结仔细检查的重要性 ,只有将CT或超声和临床 ,病理检查结合应用 。
陈林林卓夏阳周小军
关键词:鳞状细胞淋巴转移肿瘤分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