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虹
-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2-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及人口构成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方法根据2002-2018年虹口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构成因素(老龄化)和非人口构成因素对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结果 2002-2018年虹口区居民因心脏病死亡19 458人,粗死亡率为146.20/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22.86/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40.14/10万。男女性和合计粗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4.54%、4.95%、4.77%,均P <0.01),各性别世界标化死亡率均呈波动态势,女性和合计中国标化率呈下降趋势(均P <0.0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粗死亡率和标化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 <0.05);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脏病导致的粗死亡率、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中国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 <0.05)。男性居民粗死亡率低于女性(U=6.721,P <0.05);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14.963,P <0.05)。以2002-2006年为基准,2007-2011年、2012-2016年及2017-2018年心脏病死亡率增加值中人口构成因素(老龄化)分别贡献32.61/10万、64.18/10万和88.95/10万,贡献率分别为117.58%、99.04%和96.96%。结论居民心脏病的预防需因地制宜,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心脏病死亡率上升的影响。
- 邓华姚文叶景虹龙家茹
- 关键词:根本死因心脏病死亡率
- 2型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4
- 2016年
- 2型糖尿病(T2DM)与恶性肿瘤的流行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2013年全球共有3.82亿糖尿病患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预测至2035年患者数量将达到5.92亿[1];2012年全球有1400万恶性肿瘤患者,WHO预测到2032年患者数量将达到2200万,且大多数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全球T2DM与恶性肿瘤发病正在进入“井喷”阶段。T2DM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已有数十年,随着研究深入,T2DM被证实易并发恶性肿瘤,其流行病学特征如下。
- 叶景虹钱梦华姚文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2型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盟T2DM新发病例
- 上海市虹口区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抽取虹口区978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询问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的方式收集信息,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虹口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2.298)、吸烟(OR=1.743)、食盐摄入较多(OR=1.673)、超重(OR=1.664)、肥胖(OR=2.241)、空腹血糖偏高(≥5.43 mmol/L,OR=1.776)、UACR偏高(≥12.29mg/g,OR=1.820)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食盐摄入过量、肥胖和超重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中青年居民高血压的防控。空腹血糖和UACR的升高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可作为筛选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指标。
- 龚盼邹弘韩霁霖龙家茹叶景虹
-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
- 上海市虹口区主要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832名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调查人群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达27.8%。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5.1%、78.5%、14.3%、28.8%、6.3%。80.5%的人缺乏体育锻炼,钙和维生素B、C族摄入不足的分别占44.4%和6.1%,嗜腌制品者占18.4%。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5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50岁以下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患病率高于非超重者和非肥胖者。高血压是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影响因素,同时,糖尿病和高血脂又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慢性病呈现病种多元化现状,为控制慢性病继续流行,降低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需采取系统、综合、多元化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干预。
- 陈丽钱梦华骆蔚欣谢之辉邓华叶景虹邹弘
- 关键词:慢性病影响因素患病率
- 个体化临床营养治疗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及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个体化临床营养疗法强化干预对新诊断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上海市虹口区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新筛查并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患者70例,以社区为单位分为临床营养治疗组(干预组)35例和常规随访组(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每2个月1次的个体化膳食分析、营养指导以及糖尿病健康教育。随访8个月分析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8个月后,干预组在体质指数、体脂率、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2.86%)进展为糖尿病,但干预组有31例(88.57%)患者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对照组仅1例(2.86%),两组逆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体脂率、总胆固醇值的下降与糖尿病前期逆转为NGT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营养干预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前期人群的NGT逆转率。体脂率、总胆固醇值的下降是糖尿病前期人群逆转为NGT的重要影响因素。
- 叶景虹钱梦华邹弘骆蔚欣孔娓娓余秋丽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临床营养治疗干预
- 上海市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肥胖和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索老年人群肥胖和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抽取≥50岁人群,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并进行体格测量、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词语回忆、顺序数字跨度、倒序数字跨度、语言流畅度)。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BMI、腰臀比、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913名,中位年龄60岁。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年经济收入、BMI、腰臀比和体力活动水平与认知得分都有显著性关联。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经济收入后,BMI与4项认知功能得分的关联都不显著(P〉0.01)。腰臀比与语言流畅度有显著关联(P〈0.01),中心性肥胖者的语言流畅度得分低于腰臀比正常者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力活动水平与4项认知功能得分都有显著关联(均P〈0.01),轻度体力活动者的4项认知功能得分都比中度体力活动者低(均P〈0.01)。结论中心性肥胖和体力活动不足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更低,提示腰围控制和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老年人维持其认知功能。
- 黄哲宙张玉成郑杨郭雁飞阮晔孙双圆施燕高淑娜叶景虹严玉洁吴抗徐瑞芳吴凡
- 关键词:老年人肥胖
- 2002—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特征及趋势被引量:6
- 2020年
- [背景]跌落伤导致的健康寿命年损失是老年人伤害疾病负担上升的主要原因。掌握居民意外跌落的死亡情况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精准地推进当地伤害防治工作。[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意外跌落致死情况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方法]根据2002—2018年虹口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对居民意外跌落致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8年虹口区居民因意外跌落死亡2137人,粗死亡率为16.06/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2.81/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4.80/10万。男性粗死亡率低于女性(13.48/10万vs 18.58/10万),但男性标化死亡率略高于女性(中国标化死亡率:3.29/10万vs 18.58/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5.20/10万vs 4.30/10万)。男性、女性及合计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5.28%、2.12%、3.39%,均P<0.05)。男、女及合计的中国标化死亡率和世界标化死亡率均呈波动态势(均P>0.05)。在同一平面跌倒(AAPC中国标化=-5.21%,AAPC世界标化=-5.33%)、从家具上跌落(AAPC中国标化=-6.74%)和从楼梯与梯子上跌落(AAPC中国标化=-7.20%,AAPC世界标化=-7.66%)导致的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0.05);未特指类型跌落导致的粗死亡率(AAPC粗=19.05%)、中国标化死亡率(AAPC中国标化=13.38%)和世界标化死亡率(AAPC世界标化=13.00%)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5)。65岁以下年龄组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组意外跌落死亡率均无变化趋势(P>0.05),65~79岁低龄老人组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2.10%,P<0.05)。各性别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跌落死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虹口区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率上升的影响。
- 邓华姚文叶景虹龙家茹
- 关键词:根本死因死亡率
- 上海市虹口区社区脑卒中患者长期照料服务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已成为人类死亡原因前三位之一。脑卒中不但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残疾,造成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 daily living,ADL)和劳动能力的丧失,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在现代化过程中,
- 姚文杨柯君叶景虹俞爱青冯学山
- 关键词:脑卒中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2019年间上海市虹口区8家社区卫生中心收集的6 898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性DPN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n=6 376)和DPN组(n=522),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腹型肥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PN组的空腹静脉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研究表明DPN与FPG、HbA1c、UA、腹型肥胖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027、0.042、0.033、0.040,P<0.05);(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型肥胖、LDL-C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糖、血脂异常、腹型肥胖以及高尿酸血症为DM患者发生DPN的关键影响因素。
- 樊月月郝娟吴坚彭永德叶景虹朱敏陶洁勤张玉娥袁泱邬勇徐朱美红张斌张艳雯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血糖血脂异常腹型肥胖高尿酸血症
- 2013—2015年上海市大肠癌筛查队列病例诊断特征和生存分析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013—2015年上海市大肠癌筛查队列中病例的生存情况,并与同期非筛查来源大肠癌病例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登记管理系统和肿瘤登记管理系统收集的2013—2015年大肠癌户籍病例,生存分析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诊断年份、性别、诊断部位、年龄组、诊断时期别和病理组织学类型等不同分类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和EdererⅡ法计算大肠癌病例的5年观察生存率和相对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2013—2015年上海市大肠癌筛查来源病例和同期非筛查来源大肠癌病例分别为2108例和14154例,Ⅰ期比例分别为35.53%和9.33%,不同来源的大肠癌诊断时期别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3—2015年筛查来源病例总体5年相对生存率为84.66%(95%置信区间:82.87%~86.45%),非筛查来源病例为63.51%(95%置信区间:62.64%~64.38%),前者生存率指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的女性生存率均高于男性,生存率指标随诊断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诊断时期别的增加逐渐降低。非筛查来源结肠癌病例的5年相对生存率低于直肠癌病例。结论:2013—2015年筛查病例的生存率相较于同期非筛查病例显著提高。肿瘤分期是影响大肠癌病例生存的关键因素,应加强大肠癌的早筛、早诊和早治,进一步提高大肠癌生存率,减轻疾病负担。
- 窦剑明叶景虹庞怡龚杨明王春芳吴梦吟施燕付晨吴春晓顾凯
- 关键词:大肠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