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继亮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律
  • 7篇心律失常
  • 6篇室性
  • 6篇室性心律
  • 6篇室性心律失常
  • 5篇电图
  • 5篇心电
  • 5篇心电图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率
  • 3篇心率变异
  • 3篇衰竭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肌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心衰
  • 2篇心衰患者
  • 2篇支架置入
  • 2篇支架置入术
  • 2篇置入

机构

  • 12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叶继亮
  • 7篇梁见弟
  • 4篇梁丽珍
  • 1篇刘自爱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心电图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DCG)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hDCG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10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14556次,其中睡眠相关者60例(60.00%)、非睡眠相关者40例(40.00%);依据检测结果分为睡眠组和非睡眠组,睡眠组最慢、最快、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组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律、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G可有效检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情况,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而非睡眠时出现长R-R间期、心室率低、晕厥患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梁见弟叶继亮姚永钊梁丽珍
关键词:心房颤动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
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连续收治的123例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连续收治的3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基于心功能分级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出院患者发生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就HRV参数时域指标(SDANN、SDNN Index、SDANN Index、RMSSD、PNN50)、频域指标(HF、LF、VLF)而言,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各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Ⅳ级患者HRV参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Ⅱ级、Ⅲ级患者(P<0.05);各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就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而言,发生68例(44.4%),发生组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各HRV参数指标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SDANN Index、LF、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为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呈显著负相关;SDANN Index、LF、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为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HRV参数检测可有助于病情评估、预后预测,需重点关注时间段为首次入院第一次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后的2~4个月。
梁见弟叶继亮姚永钊刘巧茹陈丽玲
关键词: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HRV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TnI、Hcy水平与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住院期间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组,同期选择7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住院期间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BNP、cTnI、Hcy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NP、cTnI、Hcy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BNP、cTnI、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心力衰竭NYHAⅣ级组BNP、cTnI、Hcy水平高于NYHAⅢ级、NYHAⅡ级及NYHAⅠ级组(P<0.05)。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组BNP、cTnI、Hcy水平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BNP、cTnI、Hcy、BNP+cTnI+Hcy对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709、0.690、0.867,灵敏度分别为0.826、0.870、0.765、0.799,特异度分别为0.684、0.561、0.618、0.712。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cTnI、Hcy水平较健康者明显上升,和心功能有显著相关性,且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较高预测价值。
梁见弟叶继亮姚永钊梁丽珍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B型利钠肽
碎裂QRS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心电图导联上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评估冠脉病变情况,根据是否存在fQRS进行分组,分析fQRS对冠脉病变范围、罪犯血管影响。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出现fQRS达82%,与相关的血管有关。结论:fQRS出现可作为预测冠脉病变的指标之一。
梁丽珍叶继亮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碎裂QRS波PTCAPCI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本院连续收治的60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6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4例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38例患者发生室性早搏,其中室性早搏二联律27例(71.05%),频发室性早搏11例(28.9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8例,其中单形性7例(87.50%),多形性1例(1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平均心率、LVEF、BNP与非心律失常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平均心率≥70次/min、BNP≥350 pg/mL是CHF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F≥50%是CHF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以室性早搏为主,患者心功能分级、平均心率、LVEF、BNP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
梁见弟叶继亮梁丽珍陈丽玲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QTc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QTc的变化,探讨QTc对PTCA的评价价值。方法观察52例PTCA及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3 d、7 d的心电图的QTc的变化。结果 PTCA术前的QTc明显延长,术后2 h与术前接近,术后24 h开始缩短,术后3 d明显缩短,术后7 d与术后3 d基本接近。结论 PTCA术使血流恢复,心肌恢复再灌注。患者的QTc逐渐缩短至稳定时期,QTc的变化可作为PTCA术的一项评价指标。
梁丽珍叶继亮刘自爱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心电图QTC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评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CHD)患者心律失常临床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月期间具有明确临床诊断的60例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常规组),而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组),对比两组手段的监测结果 .结果 常规、动态心电图检出CHD 合并心律失常者分别有38例、54例,各占63.3%、9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异常心电检出率指标的比较上,动态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CHD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益于提升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且有无创、过程操作流程简易等诸多优势,为疾病临床诊治能提供可靠依据.
钟凤英李思敏黎洁贞叶继亮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V_1P波终末向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V1P波终末向量(PTFV1)的影响。方法:对92例PTCA及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后心电图的PTFV1进行分析。结果: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PTFV1异常率为67.39%,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PTFV1异常率为39.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PTFV1有助于评价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预后。
梁丽珍叶继亮
关键词:PTCA支架置入术PTFV1
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互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探究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衰患者视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收治的50例体检健康者视为对照组.检测全部受检者的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分析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死亡组QT离散度大于心衰存活组和对照组,心衰存活组QT离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轻度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轻度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无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和对照组,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衰患者QT离散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心率变异性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增加,心率变异性的减少,对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叶继亮梁见弟
关键词:心力衰竭QT离散度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
心电图临床带教的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电图的带教质量。方法对160名实习、进修生、住院医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学习效果与兴趣性、需要和动机有关。结论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提高心电图的临床带教起关键作用。
梁丽珍叶继亮
关键词:心电图临床带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