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苯那普利联合或单独治疗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6组 :正确对照 (NC)组 ,正常运动 (NE)组、高脂饮食 (HF)组、高脂运动 (EHF)组、高脂苯那普利 (BHF)组和高脂、运动、苯那普利联合治疗 (CHF)组。以葡萄糖 -胰岛素耐量试验 (G -InsTT)检测胰岛素敏感性 ,同时检测空腹、餐后血糖、血清FFA及空腹胰岛素浓度 (FIns)。结果 :HF组大鼠Fins水平明显高于NC组 ,G -InsTT中K值明显低于NC组 (P <0 0 1 ) ;而EHF组、BHF组、CHF组FIns水平均低于HF组 ,G -InsTT中K值明显高于HF组 (P <0 0 1 ) ,尤以CHF组效果更显著。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导致的IR的发生 ,运动训练与苯那普利均明显减轻IR 。
- 吴红艳朱宜莲向明珠郭辉杨柳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苯那普利
- 老年男性性激素与骨密度测定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 为了解老年男性的骨密度和性激素水平,以探讨性激素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63 例老年男性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测定骨密度(BMD)、血清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并与37 例青年男性对照。结果 老年男性之BM D、T、E2 明显低于青年对照组,而LH、FSH 增高明显。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39.68% 。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T、E2 明显降低,LH、FSH 明显增高,尤以T 降低明显。结论 由于增龄性激素不足引致骨丢失,雄激素降低可能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 向明珠涂昭昊吴红艳杨柳李海平陈小惠
- 关键词:老年男性骨密度性激素FSHBMD青年男性
-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进展
- 2000年
- 向明珠
- 关键词:糖尿病WHO发病机制
- 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昼夜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1999年
- 向明珠胡轶智杨柳吴红艳
- 关键词:糖尿病TSH血清病情
-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被引量:6
- 1999年
-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又称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diabetic bladder dysfunction,DBD)、糖尿病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DC)。早在1864年就有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可有膀胱受累表现。1935年Jordan提出糖尿疯膀胱受累是神经病变的一种表现。80年代以后逐渐开展了有关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国内报道甚少。 DNB是糖尿病致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受损所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早期症状隐匿,病情发展,可因排尿困难出现尿潴留、肾盂积水、肾盂肾炎、败血症,此时方引起注意,但为时已晚,最终必将发展为尿毒症。DNB发病率较高,根据泌尿生理学检查。
- 向明珠涂昭昊
- 关键词:糖尿病DNB神经性膀胱发病机制
-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测定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钙调节激素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6 3例老年男性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 ,测定骨密度 (BMD)、血清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KP)、甲状旁腺激素 (PTH)、降钙素 (CT)、2 5羟维生素D[2 5 (OH) VitD] ,并与 37例青年男性对照。 结果 老年男性BMD、CT、2 5 (OH) VitD均较对照组降低、PTH增高 (P <0 0 0 1)。骨质疏松组CT、2 5 (OH) VitD较非骨质疏松组降低、PTH增高 (P <0 0 1~ 0 0 0 1)。Ca、P、AKP无明显差异。 结论 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向明珠涂昭昊杨柳
- 关键词:老年男性骨密度钙调节激素骨质疏松
- 脂代谢在急性代谢紊乱时的变化
- 2001年
- 检测 37例Ⅱ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血糖 (BG)、甘油三酯 (TC)、胆固醇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 ,并于胰岛素药物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代谢 ,BG、TG、TC均明显升高 ,而HDL下降 ,治疗后 ,BG、TG、TC依次下降 ,P值分别 :P <0 0 0 1、P >0 0 1、P <0 0 5。HDL上升 ,P <0 0 5:急性代谢性紊乱控制后的BG 。
- 孙爱萍胡轶智袁春玲潘虎陈晓慧谢雪艳向明珠
- 关键词:脂代谢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DM
- 糖尿病并胆石症45例
- 1998年
- 邓德明向明珠袁春玲
- 关键词:胆石症胆固醇结石慢性胆囊炎迷走神经切断术
- 优降糖引起致死性低血糖1例
- 1998年
- 病例:患者,男,60岁。多尿、多饮、多食、消瘦20余年,昏迷6小时入院。患者确诊糖尿病20余年,曾口服降糖药,于1988年因合并心、肾、视网膜、神经等并发症,住院降糖治疗由口服降糖药改为普通胰岛素。24~36u/d皮下注射,病情控制出院。入院前1天,因故未注射胰岛素,而自服优降糖5mg/d(分早、晚两次口服),入院前6小时其妻发现患者尿失禁,呼之不应;无抽搐及出汗等,急送我院。体检:T36.60℃、R12次/分、HR48次/分、BP24/13kPa、深昏迷、呼吸表浅而慢、皮肤干燥,双侧瞳孔1.5mm大小,对光反射消失,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扩大,心率48次/分,律不齐,腹部平软。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糖1.2mmol/L,血钾1.5mmol/L,血钠135mmol/L,BUN22.5mmol/L,Cr98.6nmol/L,CO2Cp20.11mmol/L,血常规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不齐、左室高电压、心肌受损、Q-T间期延长(0.56″)。诊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即给予50%葡萄糖80ml静注,并用10%葡萄糖500ml静滴,患者当即清醒,有饥饿感,并进食面条2两。入院5小时后测血糖5.55mmol/L,血钾3.3mmol/L,心率恢复至77次/分,律齐,对答切题,停止补糖,晚餐进食3两。次日清晨再度昏迷,呼吸不规则。
- 孙爱萍向明珠
- 关键词:优降糖低血糖昏迷依赖型糖尿病Q-T间期延长左室高电压
- 糖尿病合并感染1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 ,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感染。方法 :对 118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6例糖尿病患者 ,并发感染 1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75 .4% ) ,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 (2 4.6 % ) ,糖尿病病程 5年以上者感染的并发率 (42 .6 % )明显高于病程 5年以下者 (2 3 .5 % ) ,空腹血糖 >11.1mmol/L者感染率 (5 0 .2 % )明显高于空腹血糖 <11.1mmol/L者 (17.4% )。感染的临床类型以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最多见。结论 :老年患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 。
- 吴红艳向明珠
- 关键词: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