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脑梗塞的MRI与CT(附104例分析)
- 1991年
- 对104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MRI与CT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MRI诊断多发性脑梗塞灵敏度高,显示病变早,尤其适于检测幕下病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T。MRI还能显示多发性脑梗塞后皮质下白质脑病,这对早期防治多梗塞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 张秀清朱日华吕建强王研明张涛
-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塞磁共振成像
- 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昼夜分布规律探讨被引量:3
- 1991年
- 近十多年来,大量临床统计资料显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存在昼夜分布差异.即在昼夜中具有某段时间内的发病高峰。迄今为止,类似统计工作及其机理探讨国内报道较少。我们曾对山东省5家综合性医院1985~1989年期间确诊的103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联系中医五运六气致病学说及人体昼夜24小时周期节律变化,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探求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分布规律性及其可能的机理,并针对其发病高峰时间段及其产生机理,指导临床适时预防和治疗。
- 吕建强朱日华韩仲岩李文阎中瑞张镛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
- 脑梗塞后的Wallerian变性及其MRI所见被引量:2
- 1992年
- Wallerian变性是脑梗塞后较为普遍存在的继发变性疾患,脑梗塞后几日至数月,受损神经元远端轴突及其髓鞘经历一系列病理演变过程.MRI为显示人脑Wallerian变性提供良好的影象学手段.
- 吕建强朱日华韩仲岩
- 关键词:脑栓塞病理变化NMR
- 脑无症状性脱髓鞘病变MRI及其病因分析(附52例报告)
- 1991年
- 对52例颅脑MRI显示脱髓鞘病变的患者进行了影像学特征及病因分析,结果表明本组患者脑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在MRI的T_2加权像上显示条索状或斑片状的不规则高信号影;T_1加权像相应显示低或等信号影,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病因是多数病例(40例)可能继发于脑缺血或多发性脑梗塞后的皮质下白质脑病,少数病例(12例)不能排除原发性脱髓鞘病变如MS的诊断。
- 朱日华张秀清吕建强王新怡庞涛
- 关键词:脑疾病脱髓鞘疾病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液流变学异常论因果
- 1991年
-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时伴有血液流变学异常,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因果关系。理解ICVD时血液流变学异常,不仅要重视血液流变学异常在ICVD病理进程中的病因作用,而且要认识到ICVD病理进程对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作用。正确评价两者之间以及与其它ICVD危险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 吕建强朱日华
- 关键词: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
- 急性期脑梗塞面积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1
- 1993年
- 本文对100例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急性期(<48小时)与恢复期(3~4周)、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显著性降低(P<0.005),白细胞计数显著性升高(P<0.005);急性期血小板计数与梗塞面积呈负相关(r=-0.77,P<0.005),白细胞计数与梗塞面积呈正相关(r=0.46,P<0.005)。结果提示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对判断梗塞面积和临床预后有一定价值。
- 张秀清曲永霞吕建强朱日华
- 关键词:血小板白细胞脑栓塞
- 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昼夜分布差异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5
- 1991年
- 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存在着昼夜24小时分布差异,本文对有关文献加以综述,并联系人类的24小时周期节律性及血压、纤溶系统活性、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此发病时间的分布规律性对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时间性有重要意义。
- 吕建强朱日华韩仲岩
- 关键词:中风发病时间
- 混合性中风的磁共振成像检查(附15例报告)
- 1991年
- 观察15例混合性中风病人的磁共振成像(MRI),并与CT和临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RI对梗塞和出血的混合性病理状态诊断灵敏度高,显示病变早,并且可以显示病理进展过程,诊断价值明显胜于CT。本组MRI所显示梗塞和出血病灶相连者8例;梗塞与出血病灶分布于不同部位者7例,局灶病损与临床表现基本符合。
- 吕建强朱日华王作波王研明张涛张秀清
- 关键词:中风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