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川端
  • 6篇川端康成
  • 3篇生命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战时
  • 2篇生命意识
  • 2篇文化
  • 2篇命意
  • 2篇教育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品性
  • 1篇德性
  • 1篇德性培育
  • 1篇德性修养
  • 1篇修养
  • 1篇学理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意识流

机构

  • 6篇重庆理工大学
  • 5篇重庆工学院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吴小华
  • 1篇刘利
  • 1篇靳明全

传媒

  • 1篇语文建设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山西青年管理...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教育界(高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郭沫若与川端康成的死亡意识被引量:3
2005年
郭沫若和川端康成对死亡这一文学主题的敏感度是不相上下的,但二者在生死临界点上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无畏、果敢和洒脱的,一个则是恐惧、感伤和缠绵的,让人困惑的是二者最后又殊途同归:看通生死、以死为美。观照上述现象,剖析了导致二者死亡意识相同与不同背后的社会时代、人生境遇、人生观、世界观、中日文化等因素。
吴小华靳明全
关键词:川端康成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若秋叶之静美--论郭沫若留日小说与川端康成小说在生命意识上的观照
生命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不同作家对它的解读同中有异、异中存同。中日重要作家郭沫若和川端康成,在他们的小说中对生命本体给予了各自的阐释与演绎。本文力图以郭沫若留日小说与川端康成小说为蓝本,比较分析二者小说中承载的生命意识之异...
吴小华
关键词:小说川端康成生命意识
硝烟中的沉思——论二战时期冯至与川端康成的生命意识被引量:1
2007年
在二战这一特殊时期,冯至和川端康成对生命有着相同的体悟: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孤独是生命中挥之不去的情绪;死亡是司空见惯的生命现象;生与死相生相克又相依相存。二者的生命意识又有各自特点:冯至是一种入世的生命观,川端康成是一种超世的生命观。二者观点"和而不同"的背后有着文化的因素。
吴小华
关键词:冯至川端康成生命意识
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被引量:10
2006年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根本。《论语》阐述的“仁”,就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这种爱包含三个大的层次,即家庭血缘关系的爱、社会人际关系的爱和宇宙物我之间的爱。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整个宇宙自然。其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吴小华
关键词:《论语》仁爱家庭社会宇宙
自由的文学与直觉的艺术——论川端康成与“意识流”的不解之缘被引量:1
2007年
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手法,与川端康成的创作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川端笔下的意识流的实现形式往往是听觉、视觉、梦境和潜意识。这种意识流的创作倾向,又是与他的文化氛围、个人经历和所处环境分不开的。
吴小华刘利
关键词:川端康成意识流内核源头
高校文学教育对德性培育的观照——评《课程与人共生长:文学理论课程思政十年探索与回响》
2023年
文学即人学,人的培育离不开文学教育,人的德性培育即人的道德品性培育更离不开文学教育。文学教育之于人的成长历程、认知维度、价值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和国之栋梁的培养阵地,其文学教育使命不言而喻。文学真、善、美准绳也成为大学德性培育标杆。文学教育润物无声的典雅品格、精神立人的坚毅胸怀、诗意栖居的浪漫情怀,无一不观照着当代大学生的德性修养。
吴小华崔军民
关键词:德性培育德性修养认知维度道德品性
论郭沫若与川端康成小说的物心契合生命观
2011年
自然是生命的物质依托,生命是自然的精神性灵,自然与生命相得益彰。中日重要作家郭沫若和川端康成,在其小说中以日本岛国为艺术天地,专注于自然风物与人物心灵的和谐统一,热衷于花与人、樱花与女人的相互观照,表现了物我如一、物心契合的生命观念。这与二者共同的日本文化印记和东方文化血缘是密不可分的。
吴小华
关键词:川端康成生命观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平台搭建——评《中国当代文化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被引量:2
2021年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使者,更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平台的设计者和搭建者。在"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需要走进中国"的全球化时代,对外传播中华历代璀璨文化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要搭建好传播平台,要在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做好配套改革,尽可能在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中不断突破困境。
吴小华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推广中国文化传播
后文学时代的文学创作特征研究
2017年
20世纪末,世界文学开始逐渐从经典文学时代进入由网络文学驱动的后文学时代,曾经定义明确的文学界限,不断向着模糊化方向发展。本文浅析后文学时代文学创作的特征,总结经典文学时代特征,并反思其变化体现出的人类自身的主体性、个体性和创造性。
吴小华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艺创作文学时代经典文学
论郭沫若抗战时期诗歌的艺术风格被引量:2
2005年
郭沫若抗战时期诗歌有着特殊的艺术风格,本文力图从浪漫诗风的演变,诗歌内容风格的现实性;个人本位的让位,人民本位的上升;雄浑悲壮的歌唱;话语权的转变,大众化语言的加重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吴小华
关键词:抗战时期诗歌艺术风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