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帮启 作品数:44 被引量:16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经络与穴位探测研究进展 2025年 本文就近5年经络穴位各种特性的相关研究及检测技术,对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目前对经络和穴位特性的研究尤以电学特性、热学特性及光学特性的探测为主。结合现代科技,利用经络和穴位各特性设计发明的探测设备在选定穴位、协助诊断、反映针效、健康检测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利用外界探测设备对经络穴位的物理特性的发掘可为经络穴位实质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技术反馈,但未来仍需加强经络穴位特性的综合探索以及多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从而实现经络穴位研究的“探测-反馈-再学习”的正向发展模式。 成俞沛 郭扬 张润琛 郭义 郭义关键词:经络穴位探测 电学特性 热学特性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对MID模型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随着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血管性痴呆发病率日益增加,运用缺血性痴呆模型大鼠对其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Clark氧电极法对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上复合酶Ⅰ、Ⅱ、Ⅳ及Ⅲ态、Ⅳ态呼吸进行测定。
方法:建... 吴帮启 刘存志 于建春 韩景献关键词:脑组织 线粒体呼吸链 阴阳经取穴治疗中风后上肢体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阳经组穴位针刺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阴经组穴位针刺未见明显疗效。结论:阳经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高肌张力状态明显优于阴经组。 吴帮启关键词:中风 针刺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2年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笔者检索针刺治疗IBS-D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针刺辨证治疗主要为肝郁脾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IBS-D患者,各证型取穴方法多样,未辨证多以调神针法治疗;针刺肝郁脾虚证IBS-D与调神针法治疗IBS-D的临床机制研究多聚焦于脑肠肽、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针刺辨证治疗IBS-D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不同取穴疗效及机制探讨尚需进一步验证。 徐妙 陈付艳 张香香 王芳 陈垲艺 韩林 韩林关键词:针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辨证 血管性痴呆证候、“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效及对葡萄糖代谢影响研究 韩景献 于建春 于涛 张雪竹 成海燕 赵岚 贾玉洁 石江伟 吴帮启 刘小溪 孟媛 聂坤 阚伯红 张玥 胡启超 陈艳霞 杨宏波 张海霞 该项目为自选课题。该项目探讨了血管性痴呆(VD)的三焦症候特点及规律。提出VD症候以三焦或两焦兼症为主,肾精亏虚最常见,为始动因素,渐次损及中焦、上焦。三焦气化失司贯穿VD病程始终。中医症候学分析为“三焦气化失司导致痴呆...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中医理论 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3例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梁丘,血海及阴陵泉穴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镇痛作用。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穴并用华佗牌SDZ-II电子针疗仪治疗,配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对照组35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行体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标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即刻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镇痛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具有明显疗效。 吴帮启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电针疗法 镇痛 针刺悬钟透三阴交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液及脑组织NO、ET、SOD的影响 目的:观察悬钟透刺三阴交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血液及脑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 (Nitrogen monoxide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影... 朱广旗 吴帮启 吴远华关键词:三阴交 SOD 急性脑梗死 文献传递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2001年—2021年全球使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现状和趋势,为在该领域发展的学者提供参考。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CiteSpace用于分析发表国家、机构、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结果:从2001年—2021年,共纳入了282项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出版量在2016年以前呈波动上升,2016年后呈稳定上升。在这一研究领域,生产力和影响力最高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研究产出和重要性最高的机构均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最有影响力的作者是来自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的吴焕淦。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发现针灸、随机对照试验、补充替代治疗、慢性内脏超敏是最常见的关键词,中药、针灸、压力、潜在机制可以看做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基于近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获得了发表国家、机构、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对快速准确地定位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程新悦 吴帮启 彭茂菡 丁一 韩林 王旭慧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针灸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电针治疗痛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患者各30例,分别通过电针治疗1疗程后通过临床总有效率及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有效率为92.59%优于膝骨性关节炎组84.6%(P<0.05),明显优于对坐骨神经痛组68.0%(P<0.01)。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组VAS评分为(2.23±0.36)低于膝骨性关节炎组(2.46±0.41)(P<0.05),明显低于坐骨神经痛组(4.07±0.78)(P<0.01)。结论电针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疗效较好,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疗效优于坐骨神经痛。 吴帮启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针灸疗法 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与评价 被引量:36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传统Zea 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分别进行改良模型制作和传统模型制作,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2组分别比较模型成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71.4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4级为65.00%;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32.42±7.62)%。上述各指标与传统的ZeaLonga线栓法模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模型稳定性相近,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23.50%,对照组为16.30%。结论改良的大鼠MAC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吴远华 朱广旗 胡蓉 仲秀艳 苏红梅 欧阳泠星 吴帮启 舒遵华 王强关键词:线栓法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