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鹃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埃希菌
  • 4篇大肠埃希菌
  • 3篇整合子
  • 3篇多重耐药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耐药大肠埃希...
  • 2篇多重耐药大肠...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整合酶
  • 1篇整合酶基因
  • 1篇整合子类
  • 1篇十二烷基硫酸...
  • 1篇酸钠
  • 1篇氢酶
  • 1篇脱氢酶
  • 1篇外排泵
  • 1篇细菌
  • 1篇细菌多重耐药

机构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作者

  • 6篇吴志鹃
  • 5篇黄永茂
  • 4篇向成玉
  • 4篇陈庄
  • 4篇陈枫
  • 4篇钟利
  • 3篇王旭
  • 1篇郑建
  • 1篇袁作为
  • 1篇游春芳
  • 1篇蔡雪飞
  • 1篇杜茜
  • 1篇林雁
  • 1篇邹永胜
  • 1篇张君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外医药(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谷氨酸脱氢酶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酶活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原核表达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纯化重组蛋白,并检测其酶活性。方法采用PCR法从标准株ATCC BAA-1805中扩增GDH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GDH,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并通过Ni-NAT层析柱分离纯化后,根据脱氢酶酶活测定方法,测定纯化蛋白的酶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28-GDH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46 000,可与抗His单抗特异性结合,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0%,浓度为1.7 mg/ml。纯化蛋白GDH以NADPH和NADP为辅酶,酶活性分别为42.6和63.3 U/L。结论已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CD GDH,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高,具有GDH酶活性,为制备GDH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杜茜吴志鹃蔡雪飞袁作为张君郑建
关键词:谷氨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纯化酶活性
基因盒-整合子系统介导细菌多重耐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基因盒-整合子系统是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可捕获表达耐药基因,并通过质粒或转座子在细菌中水平传播。现就整合子的发现、结构、分类;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表达;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以及整合子的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吴志鹃黄永茂
关键词:整合子基因盒细菌耐药性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作用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Ⅰ类整合子的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3类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子3个不同部位的基因。对经SDS处理的Ⅰ类整合子阳性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基因与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为32.39%(23株),Ⅰ类整合子的总检出率为88.73%,不同部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整合酶基因74.65%、遗传标记基因78.87%、可变区基因21.13%。SDS处理前、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的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的MI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S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有一定的影响。
吴志鹃黄永茂王旭陈枫钟利林雁向成玉陈庄
关键词:整合子类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
外排泵acra/acrb基因与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CO)对3类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外排泵acra/acrb基因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存在,探讨acra/acrb与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性间的相关性。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技术检测大肠埃希菌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结果耐药模式中以多药耐药为主占52.11%,其表型以CTX+G+S+CIP+LEV为主,8株,占11.27%;acra/acrb阳性率在多耐药株与双耐药株、单耐药株、全敏感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对3类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并且存在明显的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外排泵基因acra/acrb是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旭吴志鹃陈枫黄永茂钟利向成玉陈庄
关键词: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ECO)的Ⅰ类整合子流行分布及与多药耐药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71株大肠埃希菌对3类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率;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3个不同部位的基因。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耐庆大霉素47株为66.20%、耐左氧氟沙星45株为63.38%、耐头孢噻肟42株为59.15%、耐头孢他啶13株为18.31%,多药耐药率为32.39%;Ⅰ类整合子的总检出率为88.73%,整合子阳性与阴性株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的药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药耐药菌株中Ⅰ类整合子基因的阳性率为100.0%,耐多药菌株与全敏感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高,且与其多药耐药性密切相关。
黄永茂吴志鹃陈枫王旭钟利向成玉陈庄邹永胜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I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分为66.20%、63.38%、59.15%、18.31%,其中23株为多重耐药株(32.39%)。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I阳性40株(56.34%),aac(6')-I阳性22株(30.99%),ant(3")-I阳性14株(19.72%),未检出aac(6')-II阳性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74.65%;I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53株(74.65%)。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aac(3)-II、aac(6')-I、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ntI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多重耐药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吴志鹃游春芳黄永茂陈枫钟利向成玉陈庄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类整合酶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