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升主动脉
  • 2篇升主动脉瘤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瘤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疾病
  • 1篇胸主动脉
  • 1篇胸主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细胞
  • 1篇相关基因
  • 1篇巨噬细胞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降主动脉
  • 1篇降主动脉瘤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制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吴艳华
  • 1篇范军
  • 1篇王军

传媒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升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大血管疾病,病死率很高,而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通常根据病变累及的部位,将主动脉瘤分为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和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两大类。其中瞰又包括升主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瘤。虽然升主动脉瘤的发病率比腹主动脉瘤低,但其病程非常凶险,很难早期发现,多在发生动脉瘤破裂或形成动脉夹层时才被发现,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位置特别,手术难度高,并且是供应全身血液的大血管,危险系数大,因此病死率极高。
吴艳华范军王军
关键词:升主动脉瘤AORTIC大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降主动脉瘤
巨噬细胞相关基因在实验性升主动脉瘤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主动脉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存在的复杂过程,是遗传、生化、免疫、炎症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胸主动脉瘤的病理特征主要是中膜降解退化,典型的病理改变通常是囊性中膜坏死,包括平滑肌细胞减少,弹性纤...
吴艳华
关键词:巨噬细胞主动脉瘤基因表达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