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凌晞

作品数:110 被引量:63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本底
  • 21篇温室气体
  • 14篇CO
  • 13篇色谱
  • 13篇气相
  • 13篇气相色谱
  • 13篇相色谱
  • 13篇本底浓度
  • 13篇CH
  • 13篇CO2
  • 12篇大气本底
  • 10篇CH4
  • 8篇污染
  • 7篇氧化碳
  • 7篇色谱法
  • 7篇气相色谱法
  • 7篇二氧化碳
  • 6篇地面风
  • 6篇污染物
  • 6篇甲烷

机构

  • 10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1篇中国气象局
  • 10篇北京大学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气象局北...
  • 4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中国大气本底...
  • 4篇青海省气象局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作者

  • 110篇周凌晞
  • 39篇刘立新
  • 38篇方双喜
  • 36篇姚波
  • 28篇张芳
  • 28篇张晓春
  • 19篇温玉璞
  • 18篇许林
  • 15篇汤洁
  • 12篇温民
  • 10篇臧昆鹏
  • 10篇安兴琴
  • 10篇夏玲君
  • 8篇王红阳
  • 6篇周秀骥
  • 6篇程巳阳
  • 6篇刘钊
  • 5篇顾帅
  • 5篇栾天
  • 5篇张根

传媒

  • 16篇环境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学报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环境化学
  • 5篇2007年中...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气象科技合作...
  • 2篇青海气象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七届全国大...
  • 1篇气象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4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萨地区夏季地面臭氧的观测和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02年
1998年 6~ 9月 ,在西藏拉萨郊区 (海拔 36 5 0m ,2 9.6 5°N ,91.16°E)对地面臭氧进行了连续观测。该地区夏季地面臭氧日平均浓度在 10~ 6 0nL/L ,夏初的浓度较高于夏季后期。地面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 ,峰值出现在当地时间 10~ 18时 ,具有光化学过程臭氧生成的典型变化特征。局地风速、降水、太阳总辐射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地面臭氧浓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拉萨地区大规模宗教活动中的露天生物体燃烧 。
汤洁周凌晞郑向东周秀骥石广玉索郎多吉
关键词:地面臭氧太阳总辐射降水风速氧浓度
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及其源汇特征和影响评估
周凌晞刘立新姚波方双喜张芳
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长,在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国际众多科学计划和观测实验都把它们的时空分布及其源汇和影响列为重要内容,实测及再分析资料和科学结论有力支撑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研究与评估、国际谈判和内政外交对策制定。...
关键词:
关键词:温室气体本底浓度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分析本底大气CO_2的δ^(13)C和δ^(18)O被引量:3
2012年
将商用MAT253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Airtrap高效预浓缩气体捕集阱与自加工16口自动进样器集成,建立了高精度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分析系统,用于程序化自动分析本底大气CO2的δ13C和δ18O.气样分析时用工作标气定量并穿插目标气测定,还定期用实验室上一级标气对工作标气和参比气进行标校,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和可比.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稳定同位素比范围的标气重复进样测试,发现该系统对δ13C和δ18O的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3‰和0.06‰,能基本满足本底大气CO2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比分析需求和WMO/GAW质量目标.
刘立新周凌晞夏玲君张芳顾帅
关键词:CO2Δ18O
瓶采样技术在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0年
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采样器在青藏高原洁净地区瓦里关山进行现场实际空气的采集,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4年到1997年空气样品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表明:①在同一采样过程中采集的两个采样瓶间二氧化碳浓度偏差≤0.3ppm的占80.1%、一氧化碳浓度偏差≤5.0ppb的占94.9%、甲烷浓度偏差≤5.0ppb的占92.9%;②人为因素、采样条件等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要大于对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的影响;③与瓦里关现场仪器观测结果的对比表明:二者可互为质量控制,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表明瓦里关现场监测的数据具有较高准确性和较好的国际可比性。
张晓春王治邦乜虹温玉璞周凌晞汤洁
关键词:大气监测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在线观测12种卤代温室气体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自组装的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系统(GC-ECD)测定大气中12种卤代温室气体,空气样品采样的时间分辨率80min,分析精度0.16%—4.87%,准确度-1.64%—3.05%.对2007年4月6日—2007年4月16日在北京上甸子站的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得12种卤代温室气体的本底和非本底浓度,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大气中卤代温室气体浓度在线观测。
姚波周凌晞张芳张晓春许林
中国典型区域卤代温室气体组成特征、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卤代温室气体是指分子中含卤素的温室气体,包括CFCs、HCFCs、HFCs、PFCs、Halons、以及含卤有机溶剂等,大多由人类活动排放产生,在大气中寿命较长、能长距离传输,能催化平流层臭氧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损耗,并...
周凌晞姚波安兴琴张小玲
我国4个国家级野外站大气CH4本底浓度变化特征
甲烷(CH4)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温室气体,在长寿命温室气体中,其直接辐射强迫贡献率为18.5%,仅次于CO2而居第二位[1-2]。最新观测结果表明,2007年全球大气CH4平均浓度已达1789ppb,相对于2006年增长了...
刘立新周凌晞温民张芳方双喜姚波
关键词:本底浓度
文献传递
我国4个国家级本底站大气CO2本底浓度变化特征
温室气体浓度水平是历次IPCC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温室气体减排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谈判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尤其CO2是影响全球温度的主要温室气体,各区域本底浓度变化状况能反映出该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
刘立新周凌晞温民张晓春张芳姚波方双喜温玉璞
关键词:大气二氧化碳地区间差异
文献传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线观测大气中的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组装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GC-MS)同时测定大气中6种氢氟碳化物(HFCs)和4种全氟化碳(PFCs),空气样品采样的时间分辨率120 min,精度范围0.15%—3.11%,准确度范围-1.52%—0.63%.对2011年2月在北京上甸子站的实验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得HFC-23、HFC-32、HFC-134a、HFC-143a、HFC-125、HFC-152a、CF4、PFC-116、PFC-218、PFC-318的本底和非本底浓度,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大气中HFCs和PFCs浓度在线观测.
姚波周凌晞李培昌许林
一种气体采样瓶真空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采样瓶真空检测系统,系统包括采样瓶、采样瓶阀、真空管路、总电磁阀开关、子电磁阀开关、控制电路、电磁阀、分子泵、机械泵、真空阱、液氮阱、总阀和真空计;真空管路上依次连接的电磁阀、真空计、总阀、真空阱、...
刘立新周凌晞夏玲君方双喜许丽娜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