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芳
-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被引量:1
- 2008年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人工肝替代疗法,通过血浆分离器滤弃含有毒素及有害物质的血浆,补充白蛋白、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及正常凝血因子,从而为肝脏再生和功能恢复提供必要的条件,降低重症肝炎的病死率。我科于2006年10月~2007年11月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15例40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范红玉陈金娟茅亦清蒋道荣周志芳
-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重症肝炎护理措施
- PICC带管病人使用的病员服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带管病人使用的病员服,包括衣体、衣袖,在衣袖的与人体腋窝至肘关节的对应部位,设置掀帘式窗口,掀帘式窗口长25cm、宽5cm,窗口的帘布基部与衣袖本体为一体形式,帘布的其余周边与衣袖通过自粘扣连...
- 丁佐凤何红周志芳李佳赵娟朱小玲
- 文献传递
- 一种血内科用喂药喂食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内科用喂药喂食辅助装置,包括储放箱,储放箱的顶端卡合连接有顶盖,顶盖的底部设有搅拌机构,储放箱底端内壁的中部固定设有分隔板,储放箱外壁的底部设有加热机构,储放箱底端的两侧均设有喂食机构,搅拌机构包括...
- 周志芳丁育红刘可涵
- 文献传递
- 碘伏擦拭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效果观察
- 目的:探讨碘伏擦拭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9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0.5%碘伏擦拭肛周,对照组采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坐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肛周感染发生率显著...
- 丁佐凤秦毅何红朱小玲袁燕华孙霞李佳周志芳曹旭源赵娟陆燕梅
- 关键词:碘伏白血病肛周感染护理
- 碘伏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42例效果观察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碘伏预防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液科实施化疗AL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AL常规护理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并且每周进行1~2次肛周皮肤细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针对不同菌种,应用相应的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实验组于化疗第1天即开始,每日早晚分别用0.5%碘伏棉球擦拭肛周,大便后另外给予1次。责任护士每天早晚检查肛周2次,观察肛周感染的发生情况,于治疗第10天汇总整理肛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肛周感染率2.38%,对照组为3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肛周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碘伏棉球擦拭肛周护理能够有效预防AL化疗后肛周感染。
- 丁佐凤秦毅何红朱小玲袁燕华孙霞李佳周志芳曹旭源赵娟陆燕梅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肛周感染碘伏护理
- 一种多功能医用担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担架,包括两根承载杆,两根所述承载杆之间连接有承载布,所述承载杆的底部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分别活动安装有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支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
- 周志芳丁育红
- 文献传递
- 整体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和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探析如果在白血病化疗的时候搭配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会呈现出哪些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中的对象都是根据目的所挑选的,为白血病确诊人员,并且都是在我院进行化疗的,在2021年1月-2022年4月这一期间,经过细致筛查后,将80例纳入研究对象中。在正式进行研究前,根据入院编号是单数还是双数划分,有单数、双数各40例,分别记录到对照组、观察组中,并搭配不同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统计不同护理措施所呈现出的不同辅助治疗效果,同时对比探析。结果:在心理状态护理前后的评估对比中可见,护理前两组的相关指标数据资料数值相差不大,无差异,通过P>0.05验证得到;护理后两组的相关指标数据资料数值都有变小,但相差较大,有差异,通过P<0.05验证得到,且数值最小组是观察组。在依从性的统计对比中可见,两组相关指标数据资料数值相差较大,有差异,通过P<0.05验证得到,且数值最大组是观察组。结论:在对患有白血病的患者进行化疗时,如果能够搭配整体护理干预,则可使得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有效纠正,并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是间接性增强疗效的重要搭配。
- 朱永花周志芳丁育红钱玲玲
- 关键词:整体护理白血病化疗护理依从性
- 一种采血针保护套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血针保护套,采血针保护套套装在采血针上,采血针是由针座、以及分别插装在针座两头的针头和软管组成,所述针座侧面设有采血针手柄,采血针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是由中空柱体构成,中空柱体一端套...
- 周志芳丁佐凤
- 文献传递
- JAK2V617F基因突变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确诊MPN患者共145例,采用巢式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和V617F负载量。MPN分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 8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组) 44例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 14例,随访记录血栓(包括动脉和静脉血栓)及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累积生存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分组。结果:随访中位时间25个月,共死亡14例(9.7%),22例PV+ET患者发生继发性骨髓纤维化,3例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68例(46.9%)形成血栓。PV比PMF、ET比PMF的血栓形成率升高(P<0.05)。3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小板计数≥300×109L-1、血细胞比容≥0.48、D-二聚体≥0.5 mg·L^(-1)、既往血栓史和V617F负载量≥50%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低危、中危和高危组血栓形成率分别为3.5%、19.8%和74.5%。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型MPN患者有较高的血栓形成率,其中PV和ET患者可能比PMF患者更易形成血栓,根据临床主要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评估血栓形成风险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丁育红朱小玲赵娟周志芳曹旭源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突变血栓形成
- 传染性肝炎的病房护士自我防护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做好传染性肝炎病房护士自我防护,控制和预防传染性肝炎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方法:不断学习传染性肝炎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了解传染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分析传染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将之贯穿于日常护理中。结果:护士对传染性肝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掌握了相应传染性肝炎的自我防护措施,收到了降低感染率的效果。结论:行之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在传染性肝炎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值得推广。
- 周志芳
- 关键词:传染性肝炎预防措施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