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斌

作品数:57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微藻
  • 7篇抗氧化
  • 6篇毒性
  • 6篇种群
  • 6篇UV-B辐射
  • 5篇种群增长
  • 5篇贻贝
  • 5篇细胞
  • 5篇酶活性
  • 5篇急性毒性
  • 5篇UV-B辐射...
  • 4篇氧化酶
  • 4篇种间
  • 4篇紫贻贝
  • 4篇污染
  • 4篇流式细胞
  • 4篇流式细胞术
  • 4篇抗氧化酶
  • 4篇抗氧化系统
  • 3篇毒性效应

机构

  • 5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山东省海水养...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台湾中山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自然资源部海...

作者

  • 57篇周斌
  • 38篇唐学玺
  • 24篇王悠
  • 9篇臧宇
  • 7篇孙田力
  • 6篇张鑫鑫
  • 5篇肖慧
  • 5篇王其翔
  • 5篇董文隆
  • 4篇袁世鹏
  • 4篇张云岭
  • 4篇闫文杰
  • 3篇刘艳芬
  • 3篇于庆云
  • 3篇师玥
  • 3篇赵妍
  • 2篇李洋
  • 2篇于小娣
  • 2篇朱玉贵
  • 2篇袁梦琪

传媒

  • 9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蒽与苯并芘对米氏凯伦藻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蒽(ANT)和苯并芘(BaP)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生长量的单一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1)蒽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蒽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蒽对米氏凯伦藻的96 h EC50为0.353 mg/L。(2)苯并芘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在较低浓度(0~0.3μg/L)时,苯并芘大大促进了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在较高浓度(0.3μg/L^0.7μg/L)时,则出现了抑制现象,苯并芘对米氏凯伦藻的96 h EC50为0.4736μg/L,因此,海洋水体中苯并芘的含量可以作为预测赤潮的一个参考指标。(3)经回归分析分别求得其EC50后定义0.5×EC50(蒽)+0.5×EC50(苯并芘)=1个毒性单位(TU),按照此比例将二者混合后进行联合毒性试验,蒽与苯并芘表现为拮抗作用。
王照华张焕新张政王仁君于华明周斌唐学玺
关键词:多环芳烃米氏凯伦藻联合毒性
一种用于紫贻贝后闭壳肌穿刺取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紫贻贝后闭壳肌穿刺取血装置,包括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自正中央向左侧沿竖直方向设置刻度线,正中央处的刻度线为零刻度线;在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固定凹槽,所述零刻度线将固定凹槽左右均分;所述固定凹槽的顶...
王悠孙田力唐学玺周斌姜永顺董文隆
文献传递
一种大型藻类培养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藻类培养箱。其包括:箱体、箱盖、灯、造浪泵和容置盒,箱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容置盒呈U形,其上开设有第一侧边凹槽、第二侧边凹槽和第三侧边凹槽,容置盒分别在第一侧边凹槽和第二侧边凹槽...
唐学玺袁世鹏周斌臧宇闫文杰曹仔琪崔馨逸
文献传递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的多元评价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于2006年至2007年分四个季度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35.5°~36.7°N,119.8°~121.3°E)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进行了设站调查,分析了该海域上述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影响该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总氮、总磷、活性磷酸盐、溶解态氮与总无机氮和活性硅酸盐的季节变化类似,均表现出秋冬季浓度较高而春夏季较低的趋势,而总磷、溶解态磷的浓度则在冬季最高,在夏秋季较低,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夏季较高,而冬季最低;该海域营养盐与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以胶州湾和丁字湾为中心,总体呈现出由近岸向离岸海域逐渐递减的趋势;(2)应用主成分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项调查指标(营养盐与叶绿素a)可以转换提取4个主成分,解释82.00%的结果。主成分综合得分可以作为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据此得到调查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的季节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总体呈现出以胶州湾和丁字湾为中心,沿岸及北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格局;分析结果还表明总无机氮是该海区富营养化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3)利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对调查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仅于秋季表现为总体中度营养,在其他季节总体趋势均为贫营养,胶州湾与丁字湾附近海域在春秋季表现为磷限制潜在富营养化。主成分分析法较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更敏感,不仅能够定量表述海区富营养化状况,而且能够有效确定富营养化驱动因子。
周斌王悠王进河刘泳唐学玺
关键词:富营养化评价主成分分析近岸水体
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下海洋异养细菌对溢油污染响应特征的比较
2013年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石油浓度为0.45mg/L时,海水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可培养异养菌数和细菌丰度(AODC,bacteria from acridine orange viable counts)]以及脱氢酶活性对溢油污染的响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可培养异养菌数、细菌丰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均在培养的最初7d内大幅下降,14d时又开始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而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异养菌数在最初7d内大量增加之后变化幅度较小,细菌丰度则在培养周期内一直呈上升趋势。此外,两种条件下细菌脱氢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最初7d内大幅上升,7—14d时开始下降到较低水平,之后变化不大。
游偲曲良马帅周斌唐学玺肖慧
关键词:溢油污染脱氢酶活性
海水酸化对米氏凯伦藻和盐生杜氏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大气中CO_2浓度升高导致的海水酸化改变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环境,将对其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海水酸化条件下两种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单培养体系中,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米氏凯伦藻的环境负载能力(K)升高,而对其生长率进入拐点的时间(T_p)、内禀增长率(r)、进入指数增长期(T_(Ep))和静止期的时间(T_(Sp))均无显著性影响;对盐生杜氏藻而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盐生杜氏藻的T_p和r值,而对其K、T_(Ep)、T_(Sp)均无显著性影响;(2)在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K值均受到显著抑制,与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二氧化碳升高改变了两种微藻的竞争关系,微藻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向有利于米氏凯伦藻的方向发展。(3)米氏凯伦藻去藻过滤液对盐生杜氏藻产生抑制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剧了这种抑制作用。
胡顺鑫杨丁唐学玺臧宇周斌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盐生杜氏藻种群增长种间竞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急性毒性效应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污染物,以近海底栖双壳贝类菲律宾蛤仔为受试生物,研究了SDS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长期暴露后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SDS浓度的增加,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越强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SDS对菲律宾蛤仔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1.466 mg/L;(2)SDS胁迫引起菲律宾蛤仔的SOD、POD、CAT活性显著变化,低浓度SDS对三种酶的活性均具有诱导作用,高浓度SDS对三种酶的活性均具有抑制效应,中浓度组的SOD和POD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CAT活性受到抑制;(3)不同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SDS的敏感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于SOD与CAT,三种组织敏感性为内脏团>外套膜>肌肉组织,而POD敏感性为外套膜>内脏团>肌肉组织。
隋亚栋李美琴王悠肖慧周斌唐学玺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急性毒性抗氧化酶
外来种互花米草的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2023年
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我国滨海湿地环境中典型的入侵植物,从美洲大西洋沿岸引入,初期对我国沿海潮滩的保滩护岸、促淤造陆等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及生态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花米草在我国的入侵历史与分布现状,基于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植物的竞争方式、在非生物环境中的适应性等角度分析其潜在的入侵机制;阐明互花米草在我国滨海湿地的生态学效应,探讨其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湿地生境以及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综述当前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建议在未来环境变化背景下,加强互花米草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入侵生态效应评价、入侵防控与合理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为今后我国沿海地区互花米草的研究、控制与利用提供新思路。
刘倩李媛媛王萍周仲元王悠周斌
关键词:生物入侵互花米草入侵机制生态学效应
石油污染对海水中细菌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 mg/L,0.15 mg/L,0.45 mg/L和1.35 mg/L)的石油,对海水中细菌数量和酶活性在短期(96 h)和较长期(28 d)内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水中的细菌数量随着石油污染时间和浓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培养异养菌数在96 h内,所有实验组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后低浓度实验组保持缓慢上升至7 d后数值维持稳定,但最高浓度组(1.35 mg/L)海水中的异养细菌数在7 d后明显下降,之后逐渐上升。实验持续28 d时,各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在培养24 h时,各实验组细菌总数有明显增长,且随石油浓度增加而升高,随后其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但培养7 d后,较低浓度组细菌总数一直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组(1.35 mg/L)细菌总数一直低于对照组。(2)石油污染对海水中细菌脱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诱导作用。细菌脱氢酶活性和SOD活性分别在培养72 h和24 h时显著升高,且随着石油浓度增加,其活性上升。经过长时间培养后,细菌酶活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
游偲曲良马帅周斌唐学玺肖慧
关键词:溢油污染细菌总数酶活性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林权就是森林资源产权。森林资源产权的归属有国家的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集体的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个人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从横向上分析,它包括森林、林木的采伐利用权,林上、林中、林下资源采集利用权,森林景观的开...
周斌
关键词:集体林权产权物权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