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1篇牙周
  • 5篇上皮
  • 5篇乏氧
  • 4篇凋亡
  • 4篇牙周膜
  • 4篇牙周膜细胞
  • 4篇牙周炎
  • 4篇牙龈
  • 4篇免疫
  • 4篇膜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原位
  • 3篇增殖
  • 3篇酸酶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凋亡
  • 3篇磷酸酶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14篇济南市口腔医...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省口腔生...
  • 1篇山东省荣军总...

作者

  • 26篇唐开亮
  • 15篇李纾
  • 15篇于西佼
  • 11篇杜毅
  • 7篇于兰
  • 6篇王建
  • 5篇刘宗霞
  • 3篇薛兰德
  • 2篇杨丕山
  • 1篇张盼盼
  • 1篇张立霞
  • 1篇刘晓花
  • 1篇孙静
  • 1篇姜淑敏
  • 1篇孙玉荣
  • 1篇肖长杰
  • 1篇陈慧
  • 1篇高燕
  • 1篇侯超

传媒

  • 9篇牙体牙髓牙周...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周组织发育期上皮剩余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牙周组织形成过程中上皮剩余细胞的组织形态、细胞增殖凋亡。方法:TUNEL(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牙周组织发育中上皮剩余细胞凋亡的情况。SP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核抗原(PCNA)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骨桥素(OPN)和骨涎蛋白(BSP)的表达。结果:牙周膜牙骨质侧可见上皮剩余(theepithelialrestofmalassez)沿牙骨质表面成簇分布,根分叉和牙颈部较多,细胞数量不等,可见不规则核,簇内细胞相互重叠、排列无规则,TUNEL结果示上皮剩余中可找到凋亡阳性表达细胞。免疫组化可见上皮剩余细胞阳性表达OPN,但PCNA和BSP在此期上皮剩余细胞中为阴性表达。结论:在牙周发育过程中,伴随牙槽骨的改建和牙周膜纤维束走向的调整,上皮剩余经历塑形过程,细胞凋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上皮剩余细胞的OPN阳性表达提示其在此过程中可能参与牙骨质的发育。
于西佼唐开亮杜毅
关键词:上皮剩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正常与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与牙周炎的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两步法,检测VEGF在20例健康成人与20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健康组牙龈组织VEGF表达局限于上皮的颗粒层与部分棘层,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呈弱阳性表达,实验组牙龈组织上皮全层及结缔组织均呈强阳性表达,实验组VEGF表达高于健康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皮区P<0.01,结缔组织区P<0.05)。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牙周炎牙周袋壁龈组织的病理改变过程,在牙周炎发生发展及修复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陈慧李纾唐开亮刘晓花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牙周炎牙龈组织免疫组化
乏氧对人牙周膜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检测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在乏氧环境下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2组分别在20%O2,5%CO2,75%N2(对照组)和1%O2,5%CO2、94%N2(乏氧组)的37℃培养箱中培养24h和48h。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乏氧组HIF-1α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乏氧24h与48h VEGF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细胞爬片结果显示,乏氧组HIF-1α染色阳性,大量HIF-1α蛋白在胞核积聚,且表达量随乏氧时间增加而增加,而常氧组未观察到HIF-1α的表达;VEGF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乏氧组VEGF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常氧48h后,VEGF呈微弱阳性表达。结论:乏氧可以改变人牙周膜细胞的代谢途径,上调HIF-1α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侯超唐开亮杨丕山张盼盼孙静李纾
关键词:牙周膜细胞乏氧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剩余在咬合力改变后的形态分布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上皮剩余在咬合力改变后的不同时期形态分布的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其在牙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健康雄性BALB/c小鼠,做口外切口,拔除左下颌第一、二、三磨牙,建立小鼠咬合力增强和减弱的模型,分别于术后0、1、3、7、14、21、28d处死。设术后0d小鼠作为对照组。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14)特异标记上皮剩余细胞,光镜观察其分布和细胞形态。结果:成功建立咬合力改变雄性BALB/c小鼠模型。CK14标记显示拔牙后7d咬合力增强组上皮剩余的数量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后开始下降,至28d基本恢复正常。而咬合力减弱组拔牙后21d开始上皮剩余数量逐渐下降。结论:上皮剩余与咬合力改变后的牙周改建过程尤其是牙周膜宽度具有密切关系。
于兰李纾杨丕山于西佼刘宗霞唐开亮
关键词:上皮剩余牙周改建咬合力
CBCT在牙齿纵裂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比较CBCT与X线根尖片在诊断牙齿纵裂准确度中的差异性,评价CBCT在牙齿纵裂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病人知情同意下选取临床上怀疑有牙根纵裂的病人40例(40个牙),均拍摄X线根尖片并进行CBCT扫描。分别由2位专家采用单盲法对CBCT、根尖片影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牙齿纵裂中的真实性。结果:CBCT扫描诊断牙齿纵裂的敏感性Sen、粗符合率CA、约登指数γ、阴性预测值PV-分别为97.37%、97.50%、97.37%、66.67%,而X线根尖片则为73.68%、72.50%、23.68%、9.09%,在诊断牙齿纵裂方面,CBCT扫描与X线根尖片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根尖片相比CBCT扫描对牙齿纵裂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毅唐开亮于西佼路吉坤
关键词:锥束CTX线根尖片
DCN与BGN在发育期小鼠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蛋白多糖类物质:核心蛋白聚糖(DCN)及双糖蛋白聚糖(BGN)在小鼠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出生后第5d、10d、15d、25d的BALB/c小鼠36只,引颈处死,解剖分离含下颌第一磨牙区的下颌骨,新鲜配制4%多聚甲醛固定24h,甲酸-甲酸钠复合脱钙液脱钙1~3周,石蜡包埋,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免疫组化PV两步法,观察各发育时期第一磨牙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中DCN、BGN的组织学分布特点。结果:牙本质形成初期,BGN在前期牙本质与成牙本质细胞强阳性表达。随后,前期牙本质与成牙本质细胞染色开始减弱,而牙髓细胞阳性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第5d,DCN在前期牙本质中强阳性表达,而在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中一直为阴性;第13d,牙髓细胞开始呈弱阳性表达,随着牙齿发育而逐渐增强。在观察期间,两者在前期牙本质中持续阳性表达,并且随着牙本质的发育成熟,其染色逐渐减低。结论:DCN与BGN在牙体组织和牙发育过程中特定阶段聚集在特定的部位,二者可能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中发挥特异作用并参与牙本质的矿化过程。
唐开亮李纾姜淑敏王建高燕于兰
关键词:核心蛋白聚糖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周炎发生时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CD4+CD25+Treg在牙周炎发生时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35只成年SPF级Wistar大鼠,丝线结扎加高糖饮食建立大鼠牙周炎发生的动物模型,获得类似牙周炎自然病程的连续组织标本,病理切片确定病损,分别获取第4、8、12、16周的大鼠外周血,术前未结扎组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段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比例变化。结果:建立了Wistar大鼠牙周炎发生的动物模型,病理切片确定了牙周病损的存在。结果显示伴随牙周炎发生的牙槽骨的吸收逐渐增多。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结扎后第4、8、12、16周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7.70%、9.12%、9.74%、10.3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CD4+CD25+Treg自牙周炎发生早期逐渐升高,牙周炎发生发展规律一致,从而证实CD4+CD25+Treg细胞参与介导了牙周炎发生的免疫调控。
于西佼杜毅唐开亮
关键词:CD4+CD25+T细胞免疫调节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牙囊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牙囊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Wistar大鼠牙囊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EGF与牙囊细胞共孵育5d,MTT法对比观察不同浓度的EGF对牙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EGF作用于牙囊细胞的最佳效应浓度。将第3代牙囊细胞以1×105/孔接种到培养皿中,加入最佳浓度的EGF孵育0、0.5、1、3、6h后,Trizol一步法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同一浓度的EGF作用不同时间后,牙囊细胞MCP-1mRNA的表达变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EGF浓度为5~10ng/ml时,牙囊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高(P<0.05),10ng/ml时达到最高(P<0.01)。牙囊细胞与10ng/ml的EGF共同孵育3h,MCP-1mRNA表达最高(P<0.01),以后逐渐恢复,但仍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EGF与其受体结合,可作用于牙囊细胞,适当浓度的EGF能显著增加牙囊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EGF可通过上调牙囊细胞中MCP-1mRNA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聚集,调节牙的萌出。
刘宗霞王建于兰唐开亮王鑫李纾
关键词:牙囊表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牙萌出
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在牙齿萌出时的表达及意义
2008年
目的观察萌出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在口腔粘膜中的表达,探讨EGF在牙齿萌出时软组织通道形成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齿萌出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牙萌出部位口腔粘膜的表达变化。结果牙齿萌出时,EGF在萌出牙齿冠方粘膜的上皮层呈弱阳性表达,EGFR在口腔上皮全层呈强阳性表达。而牙齿萌出后,EGF的表达集中于口腔粘膜的固有层,EGFR的表达集中于上皮基底层。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能促进萌出牙齿冠方实性上皮团的形成,从而参与软组织通道的建立。
刘宗霞李纾于西佼王建于兰唐开亮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牙齿萌出口腔粘膜
釉基质衍生物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8年
唐开亮李纾
关键词:牙周组织衍生物EMDOGAINMATRIXMRNA水平细胞矿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