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蕾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古典
  • 2篇史剧
  • 2篇史学
  • 2篇历史剧
  • 2篇古典文学
  • 1篇道德
  • 1篇杜甫
  • 1篇杜甫研究
  • 1篇学科
  • 1篇颜色词
  • 1篇争鸣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性
  • 1篇社会主义现实...
  • 1篇诗人
  • 1篇诗人形象
  • 1篇十七年时期
  • 1篇十七年文学
  • 1篇史料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唐蕾

传媒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文教资料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十七年”杜甫研究与杜甫主题小说创作的互文性考察被引量:2
2023年
“十七年”时期,杜甫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与政治性意义,使他具备“古为今用”最佳典范的意义,引发文化热潮。“十七年”的杜甫研究具有明显的求“真”特质,除了冯至《杜甫传》的写作外,其他杜甫研究也表现出类传记的特点,通过真相的发掘,在历史中建构意义。在以杜甫为原型的小说创作中,“诗人”成为一种附加身份,或是让位于爱国者、爱民者的形象,或是申发出高洁文人、侠客高士的形象。对杜甫研究与小说创作进行互文性解读,有助于对杜甫热潮这一文化现象加深理解并发现其对于当下倡导人民文艺的启示与意义。
唐蕾
关键词:杜甫人民性夔州诗
试论“十七年”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古典化”倾向被引量:2
2021年
1950年代末,随着"两结合"口号的提出,"浪漫主义"成为文学最显要的特性。在对于"浪漫"的追逐中,出现了一种"古典化"倾向。此时期的诗歌、戏剧、小说创作中,不同作家群体利用"古典"元素创造着不同的"浪漫";而古典文学界在"两结合"的研究中,也加强了"古典"与"浪漫"的钩连。"古典"与"浪漫"的交融,既是政治实践与文学想象的结合,也是个体选择与意识形态的应和,然而在这种合流中也暗含龃龉。
唐蕾
关键词:浪漫主义
古典文学视域中的苏联文论中国化--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被引量:2
2023年
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文学创作及批评的最高准则,直到“大跃进”时期,被“两结合”创作方法所取代。古典文学学科几乎全程参与了这一理论演变的过程。其中,1956年刘大杰在苏联影响下发起的现实主义讨论,让古典文学进入到理论本土化演进的第一阶段;“大跃进”时期,官方引导下的古典文学“两结合”研究,则开启了理论本土化演进的第二阶段。两个阶段中,古典文学在研究方法、重心、标准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本土化进程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不同文学资源在新中国文艺理论建构中的关系变化。
唐蕾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文学视域
“十七年”文学生产研究的“向内转”——以“古典文学”为视角的文学内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关于"十七年"文学生产,以往研究过多集中在物质性的外部研究且日趋同质化。因此,回归文学本位,研究"向内转"已成当务之急。而选取以往较为忽视的"古典文学"视角,可以在文学谱系内部寻找突破点,由此展现古典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学创作与价值生产的动态过程,发掘其在文学生产各环节的建构作用。同时,以古典文学资源为中间物,可考察其在文学场域内与其他文学资源间复杂的渗透、博弈关系。
唐蕾
关键词:文学生产古典文学文学资源史料学
从颜色词的文化特征看词汇的文化理据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从中西颜色词的文化角度差异阐述了词汇的文化理据,并以“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种颜色词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各自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特征。
唐蕾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特征文化理据中西文化差异
学科争鸣中的合流——关于20世纪60年代历史剧创作潮流的考察
2021年
20世纪60年代,在"古为今用"的号召下,形成了一股历史剧创作潮流,与之相伴随的是声势浩大的学科论争。由于论争太过激烈,常使人忽略了"历史剧"原本就是在官方引导下学科合力的产物。那些学科交叉处的分歧与学科内部的争鸣,既反映着此时期文化场域内不同力量的复杂关系,也体现着历史剧创作在当代转化的可能性。在学科的争鸣中寻找无意识的合流,或许更有助于对20世纪60年代历史剧创作潮流的认识。
唐蕾
关键词:历史剧史学伦理道德
“为曹操翻案”的三层“翻案”结构考察被引量:1
2022年
1959年郭沫若以历史剧《蔡文姬》的写作为源头,推动了“为曹操翻案”运动,在史学界与文学界引起震动。围绕“翻案”,在学科内部、史学与文学间、研究与创作间形成一个三层“翻案”结构。“翻案”结构展示了文学与史学在此时期文化场域内部的复杂关系,而将其放在时间线索里,将更加清晰地呈现出这种差异共生关系,并对随后形成的“历史剧”潮流等文化现象作出解释。
唐蕾
关键词:历史剧史学革命《蔡文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