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茹
- 作品数:12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P/PS1转基因小鼠脑Aβ积聚和突触异常与p21活化激酶表达关系的研究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早期记忆力丢失和认知功能障碍,并呈进行性发展。病理学变化主要为:淀粉样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并伴有神经元选择性丢失和突触丢失...
- 姚君茹
- 关键词:MORRIS水迷宫树突棘神经病理学
- 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被引量:5
- 2002年
- 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可塑性 ,即指其在内外环境变化刺激下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 ,能改变其自身特性 ,而在表型上呈现出很大程度的可变性。主要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及数目的变化 ,其中以细胞突起变化最明显。不同发育阶段 ,不同区域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不同。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的机制 。
- 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递质
- 癫痫大鼠海马结构谷氨酸和nNOS神经元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谷氨酸 (Glu)和一氧化氮 (NO)二者在癫痫模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戊四唑化学点燃癫痫大鼠 ,分为Ⅰ、Ⅲ、Ⅴ级组和Ⅴ级后 2 4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 1 )Ⅲ、Ⅴ级组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平均光密度值升高 ;但Ⅴ级比Ⅲ级组有所下降 ;Ⅴ级后 2 4h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 2 )Ⅴ级组和Ⅴ级后 2 4h组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平均光密度值升高。结论 :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中 ,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 ,Glu的含量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而NO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 。
- 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宿宝贵高秀来
- 关键词:NOS癫痫模型戊四唑谷氨酸
- 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孤独症动物模型大脑顶叶感觉皮层中的表达被引量:14
- 2008年
- 为明确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在孤独症动物模型中的形态的数量变化,探讨BDNF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Wistar孕鼠妊娠12.5d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mg/kg)建立的子代孤独症动物模型,测试和比较了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发育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比较观察了生后35d和49d时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大脑感觉皮层中的形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发育迟缓;出生后35d模型组脑内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目较对照组少,且胞体小,突起细;而生后49d,模型组的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目则较对照组相对为多,细胞形态也趋正常。这些结果提示BDNF与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 王月华姚君茹陈明军李瑞锡彭裕文
- 关键词:BDNF丙戊酸免疫组织化学
- 戊四唑点燃大鼠模型海马结构蛋白激酶C阳性细胞的变化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利用戊四唑点燃大鼠模型 ,研究癫痫大鼠海马结构蛋白激酶C(PKC)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模型组大鼠又分为完全点燃组和完全点燃后间歇 2 4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海马和齿状回PKC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PKC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齿状回的颗粒层 ,在海马的分布主要在分子层 ,数量较少。点燃组大鼠海马和齿状回PKC阳性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 ,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点燃后间歇 2 4h组与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PKC阳性细胞表达的增加可能在诱导大鼠点燃中起重要的作用。
- 潘三强宿宝贵吕来清韩辉姚君茹
- 关键词:戊四唑蛋白激酶C海马齿状回
- p21活化激酶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内表达的年龄变化(英文)被引量:6
- 2008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突触障碍密切相关,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在突触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然而,PAK与AD病理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了不同周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中PAK3(PAK的代表性亚型)、pPAK(磷酸化的PAK)和Aβ42(含42个氨基酸片断的Aβ多肽)的表达水平以及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海马中PAK3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的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非转基因小鼠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别;而pPAK表达则出现显著性降低(32周),并且随年龄增长进一步下降。Aβ42的水平在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中增加较早(22周),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Nissl染色显示,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数量变化;而Golgi银染法显示,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树突显著变形、紊乱。这些结果说明,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PAK表达正常,但PAK的磷酸化过程出现了异常,导致其活性不足。Aβ42的毒性作用可能是导致pPAK活性下降的原因,而pPAK的下降又可能是影响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造成其变形、紊乱的直接原因。
- 姚君茹高璐于剑锋柴继侠王月华马丽香陈祖林李瑞锡彭裕文
- 关键词:P21活化激酶AΒ42树突海马
- 点燃模型大鼠海马和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戊四唑 (PTZ)化学点燃模型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部位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变化作动态观察。结果 GFAP值改变见于点燃后Ⅲ级组开始增加 ,Ⅴ级组达到高峰 ,Ⅴ级后 2 4h组仍有持续增加。结论 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中 ,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 ,GFAP免疫表达逐渐增加。提示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的增加可能是PTZ点燃模型癫痫发病的原因之一。
- 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高秀来
- 关键词:戊四唑皮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图像分析技术
- 点燃癫痫大鼠脑Glu、nNOS和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
-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三者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戊四唑化学点燃方法,建立慢性癫痫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发作级别又分为...
- 姚君茹
- 关键词:癫痫一氧化氮合酶
- 文献传递
- 慢性点燃癫痫形成中大鼠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被引量:6
- 2004年
-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戊四唑 ( pentylenetetrazol,PTZ)化学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大脑皮质部位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发现 :GFAP值于点燃后Ⅲ级组开始增加 ,Ⅴ级组达到高峰。表明 :在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中 ,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 ,GFAP的免疫表达逐渐增加。提示 :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的增加 ,可能是PTZ点燃模型癫痫发病的原因之一。
- 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高秀来
- 关键词:癫痫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慢性癫痫模型大鼠脑谷氨酸神经元的变化被引量:2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谷氨酸在戊四唑 (PTZ)化学点燃癫痫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戊四唑点燃癫痫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点燃进程 ,又随机分为Ⅰ级组、Ⅲ级组、Ⅴ级组和V级后 2 4小时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部位的谷氨酸 (Glu)神经元的变化作一动态观察。结果 PTZ点燃癫痫大鼠 ,Ⅲ级组和Ⅴ级组与对照组相比 ,Glu免疫反应 (Glu IR)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性增加 ,平均光密度 (AOD)值升高 ;而Ⅴ级组与Ⅲ级组相比 ,相应部位各观察值有所下降 ,Ⅴ级后 2 4小时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PTZ点燃癫痫模型中 ,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 ,谷氨酸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可见谷氨酸导致癫痫发作可能是由于其早期胞内合成增加。
- 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高秀来
- 关键词:慢性癫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