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佑海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 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强土地管理,盘活城乡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耕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土地流转基本理论与制度为主题,对土地流转的基本...
- 孙佑海
-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产权
- 文献传递
- 农地资源安全与保护及其战略政策研究
- 农地资源安全与保护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地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农地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农地资源十分稀缺,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本文旨在以完善相关制度和...
- 郭娜孙佑海
- 关键词:土地资源农业可持续利用
- 文献传递
- 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被引量:1
- 2007年
- 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2月2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共有八章三十三条,确定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将行政调控和市场激励措施相结合,为可再生能源同常规能源竞争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和激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 孙佑海
-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再生能源产业法案保护生态环境
-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使农地“三权分置”更有效——基于产权结构细分的约束及其组织治理的研究被引量:49
- 2016年
- 本文围绕"如何才能使农地‘三权分置’是有效的"命题,从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地产权结构细分对"三权分置"构成的约束及其组织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在农业生产特点下,家庭经营的重要性使得需要除去人身属性进而以财产权性质流动的农地使用权细分要求,对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构成了分置结果上的两难约束;(2)农业发展本身对农地处分权从流转权到抵押权细分的内在要求,对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也构成了方式选择上的实质约束;(3)面对上述双重约束,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在治理上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途径,同时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启示在于,在通过农地经营权流动与集中、建立和发展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需要保障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并加强与其他主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之间的合作共赢;同时,在当前农地抵押贷款机制的设计与探索中要注意到农地流转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的影响会因流转方式的不同而变化。在当前制度环境下,农地入股的物权流转可能保障农地抵押权实现。如何更好建立与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 李宁陈利根孙佑海
- 关键词:农地农地股份合作社
- 农地资源安全与保护及其战略政策研究
- 农地资源安全与保护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地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农地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农地资源十分稀缺,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本文旨在以完善相关制度和...
- 郭娜孙佑海
- 关键词:农业资源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
- 文献传递
-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2013年
- 基于1986—2010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及土地利用主导因子面板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986年以来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耕地面积却呈下降趋势;经过相关性检验,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参数K与建成区面积、耕地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44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研究,筛选出了江苏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增加值、城镇人口数量和三产产值比重。
- 郭娜解安宁孙佑海陈利根
-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 城市土地初次流转问题与对策被引量:9
- 2000年
- 孙佑海
- 关键词:城市土地流转
- 按照利益平衡原则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制度
- 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导致耕地大量流失等严重后果。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按照利益平衡原则进行制度设计。建议有关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按照利益平衡原则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制度,以切实...
- 孙佑海
- 文献传递
- 土地利用受限的国家补偿问题研究
- 在对土地利用受限国家补偿问题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此类规定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对国外立法实践的简要考察,提出了判断土地利用受限条件下给予相关土地权益人国家补偿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以淮河流域为例,对特定...
- 刘衡作孙佑海柴涛修
-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利用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我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孙佑海
- 关键词:法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