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作厘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帕金森病(PD)是发生在中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针灸被广泛地应用于PD的治疗,然而其机制并不清楚。结合近年来电针防治PD大鼠的研究成果,从电针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电针对运动行为的改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电针防治PD的相关机制,旨在对针灸治疗PD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 贾军李博孙作厘潘艳丽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针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本研究采用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medialforebrain ...
- 孙作厘贾军李博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电针疗法神经保护帕金森病
- 文献传递
- 高频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目的:本实验采用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观察了100 Hz高频电针对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单侧损伤的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
- 贾军孙作厘李博潘艳丽王昊旻王晓民
- 关键词:多巴胺酪氨酸羟化酶
- 文献传递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 刘丽敏李博孙作厘贾军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阿朴吗啡多巴胺能神经元
- 基于16S rRNA技术分析石珍安神汤对脱髓鞘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基于16S rRNA技术研究石珍安神汤(Shi-Zhen-An-Shen-Tang,SZAST)对脱髓鞘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并探讨该复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喹硫平组,每组5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对照组正常饮食,其他组食用混合了0.2%(质量分数)双环乙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的特殊饲料。食用特殊饲料4周后,SZAST组给予SZAST灌胃2周(低浓度组5.5 g·kg^-1·d^-1,中浓度组11.0 g·kg^-1·d^-1,高浓度组16.5 g·kg^-1·d^-1),模型组以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灌胃2周(10 mL·kg^-1·d^-1),喹硫平组按10 mg·kg^-1·d^-1给予喹硫平溶液灌胃。2周后小鼠麻醉取盲肠内容物。以Illumina MiSeq为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V4区的肠道菌群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量,alpha与beta多样性,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以及差异菌与菌属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价。结果石珍安神汤可改善脱髓鞘小鼠OTUs数量及alpha与beta多样性的失调,对脱髓鞘小鼠的β-变形菌纲、伯克菌目、拟杆菌科、产碱杆菌科、毛螺菌属-NK4A136等差异菌分布结构均产生回调作用。结论石珍安神汤对脱髓鞘模型小鼠的异常菌群多样性起到调节作用,并通过16S rRNA技术揭示了肠道菌群在白质损害导致精神分裂症中的相关病理机制。
- 马超马超孙作厘贺毅孙作厘孙作厘宁艳哲朱虹尹冬青贾竑晓
- 关键词: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症状的作用研究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针刺治疗在临床上已被证实能有效地缓解PD患者的症状,但其机制不清。其中,PD病变中基底神经节环路的失...
- 贾军孙作厘邓佳卉贾艳军李博王晓民
- 文献传递
- 高频电针刺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igh pressure/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观察电针刺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皮层、纹状体、腹侧中脑和小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以探讨电针减轻帕金森病行为症状的可能机制。在Sprague Dawley大鼠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右侧损伤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将帕金森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100Hz电针治疗组(n=10),后者接受4个疗程(6天为一疗程)的头部百会穴(GV-20)及背部大椎穴(GV-14)电针刺激。另随机选取10只大鼠在MFB仅注射生理盐水(NS)作为假手术组。行为学测试观察电针治疗对阿扑吗啡诱导的大鼠异常旋转行为的影响,HPLC-ECD检测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了异常旋转行为,表明帕金森病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层和纹状体损伤侧GABA含量显著增加,腹侧中脑的含量显著降低,而小脑中的含量无显著变化。100Hz电针刺激有效改善了模型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皮层损伤侧与非损伤侧GABA含量比值显著减少,纹状体和小脑中两侧GABA含量比值显著增加。以上结果提示,高频电针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症状,可能是通过增强小脑-基底神经节-皮层环路对运动中枢的抑制来发挥作用的。
- 杜靖孙作厘贾军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针Γ-氨基丁酸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 目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本研究采用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
- 孙作厘贾军李博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电针疗法神经保护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基底神经节神经递质失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1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变性死亡,从而引起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失调。近年的研究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唯一因素,基底神经节中其它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等,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发生紊乱,基底神经节网络调控功能失调,导致了以运动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本文就帕金森病状态下基底神经节中主要神经递质失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孙作厘贾军虞芬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递质基底神经节
- 皮层基底节神经递质在电针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运动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迄今为止,还不清楚P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也没有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改善PD患者的症状,提高病人...
- 孙作厘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针治疗基底神经节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