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CT
  • 6篇MRI
  • 4篇造影
  • 4篇造影剂
  • 4篇NMR
  • 4篇成像
  • 3篇水肿
  • 3篇缺血
  • 3篇肿瘤
  • 3篇脑水肿
  • 2篇电子束
  • 2篇动脉
  • 2篇动脉钙化
  • 2篇肿瘤诊断
  • 2篇脑缺血
  • 2篇脑肿瘤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钙化
  • 2篇MRI研究

机构

  • 1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孙兮文
  • 11篇沈天真
  • 8篇陈星荣
  • 4篇冯晓源
  • 3篇张闽光
  • 2篇王嵩
  • 2篇朱国行
  • 2篇王毅翔
  • 2篇洪泳
  • 1篇赵殿辉
  • 1篇姚景莉
  • 1篇张孟殷
  • 1篇范卫君
  • 1篇何国祥
  • 1篇秦震
  • 1篇宋志坚
  • 1篇潘玉萍
  • 1篇左焕琛
  • 1篇徐元达
  • 1篇李传亭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国外医学(临...

年份

  • 4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人冠状动脉钙化的电子束CT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了解电子束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国人中的状况;探讨其在临床冠心病诊断和预测中的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对经ImatronC-150型EBCT机检测CAC的718例受检者进行研究。分析CAC率和积分与年龄、性别及临床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评价其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男性组的CAC率为65.3%,显著高于女性组(45.5%,P<0.001);男、女组CAC率和积分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01);冠心病组CAC率与国外报道相仿,而CAC积分却明显低于西方人;非冠心病组的CAC率、积分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30~39岁年龄段除外);各年龄段冠心病组的CAC率和积分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EBCT测定的国人CAC与文献报道的西方人有一定差别;无CAC或其积分较高对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预测的价值较大,有CAC,但其积分较低时,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应结合临床确定。
张闽光孙兮文沈天真冯晓源冯晓源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CT电子束CT
Rathke's囊肿MRI
1998年
Rathke's囊肿MRI王嵩孙兮文范卫君邓刚冯晓源沈天真患者男性,46岁。头痛、性功能下降2年,视力下降伴左睑下垂1.5年,全身浮肿半年。查体:神志清,双眼颞侧偏盲,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上睑下垂,左眼外展障碍。MRI检查:鞍区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大小...
王嵩孙兮文范卫君邓刚冯晓源沈天真
关键词:MRI
对淮海药厂研制新药Gd—DTPA的药效学观察
1996年
本文报道对上海淮海药厂研制新药Gd—DTPA的药效学观察,包括体外增强试验、动物体内增强试验、临床试用三部分。结果发现,该产品在体外、体内均显示良好的MRI增强显像效果。临床试用中不良反应少见且程度轻,性能与Magnevist及北陆产品GD—DTPA无差异。
王毅翔何国祥沈天真陈星荣孙兮文潘玉萍
关键词:造影剂
电子束CT测定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检测的国人冠状动脉钙化(CAC)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预测和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经ImatronC-150型EBCT机检查CAC的718例患者按年龄、性别和拥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少分组。分析男、女性CAC率与血压、血脂、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拥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少对CAC率和积分的影响;对CAC率和积分与上述危险因素的关系在预测和预防临床冠心病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暴露组以及男性肥胖组的CAC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P<0.05);男、女性有两种或以上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组的CAC率和积分均显著高于无危险因素组和有一种危险因素组(P<0.001)。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肥胖对CAC率有重要影响;与单因素比较,多因素对CAC的影响呈倍数增加。
张闽光孙兮文王嵩洪泳冯晓源沈天真陈星荣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CT电子束
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检测早期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方法及初步结果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检测早期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方法,并报告初步结果。材料和方法: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机对冠状动脉结扎后1.5h的5例实验犬进行心脏的碘造影剂增强容积扫描。仔细观察左心室心肌缺血在电子束CT图像上的形态学表现,测定并对比分析心肌缺血区和正常区的CT值及两者与左心室腔CT值的比值(M/L值)。结果: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能清晰地显示心肌低密度缺血区的部位、范围、形态、密度等;缺血区的CT值及M/L值显著低于正常心肌区。结论:电子束CT可作为检测、分析心肌缺血早期形态学表现和定量分析其CT值变化的一种高敏感性的非创伤性方法。
张闽光宋志坚沈天真陈星荣陈星荣孙兮文冯晓源左焕琛
关键词:心肌缺血CT
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性脑水肿的MRI研究被引量:33
1997年
目的 评价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最佳方案。方法 测定MRI T_1和T_2值及水肿区大小,观察甘露醇用药前后对脑血管病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急性脑血管病14例,分为A、B二组。A组7例为发病后1~3天,平均已用甘露醇2~9次;B组7例为发病后4~7天已用甘露醇8~18次。 结果 A组病人用甘露醇后水肿区减小,T_1和T_2值下降,以水肿周边区为主。B组病人用甘露醇后水肿区增大,T_1和T_2值增加,以水肿中心区为主。结论 提示甘露醇在临床上只能在病情急需时短期应用。其脱水作用主要表现在水肿区的周边部分,若加重脑水肿主要表现在水肿区的中心部位。
朱国行姚景莉秦震孙兮文
关键词:甘露醇脑水肿NMR
硫酸钡混悬剂用作MRI胃肠腔造影剂的研究──Ⅱ、临床试用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目的:通过临床志愿者试用观察自行研制的MRI胃肠腔造影用硫酸钡混悬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使用自制MRI胃肠腔造影用硫酸钡混悬液对100例次的腹部MRI检查进行了胃肠造影,观察该混悬液的造影效果,分布情况,对腹部脏器轮廓显示的影响及副反应。结果:临床试用表明自制硫酸钡混悬液以18096(W/V)浓度口服后使胃肠腔显示明确低信号,有利于腹部器官轮廓的显示,提高了腹部MRI诊断价值,口服后所有病人未出现需对症处理的副反应。结论:我们自行研制的MRI胃肠腔造影用硫酸钡混悬液安全有效,适于临床使用。
王毅翔沈天真孙兮文王宏图陈星荣
关键词:MRI腹部检查
SD大鼠实验性缺血性脑水肿的MRI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通过MRI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水肿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27只SD大鼠闭塞左侧中动脉后4小时至7天行MRI检查。结果:脑血管闭塞后MRI发现脑梗塞的最早时间为6小时,表现为T2WI局灶性高信号,梗塞后6-24小时T2WI信号强度进行性增高,与正常组织比较,信号强度增加率从45%发展到65%,占位效应于梗塞后72小时达到高峰。结论:MRI可以作为缺血性脑水肿的早期诊断方法。
孙兮文沈天真陈星荣朱国行田新华张闽光
关键词:脑水肿脑缺血MRI
早期脑动脉硬化的MRI和CT诊断
1996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MRI、CT对早期脑动脉硬化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0例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MRI、CT检查。结果:62例MRI检查阳性,T2WI发现斑点状高信号280个,其中额叶121个(43.2%),顶叶20个(7.1%),基底节75个(26.8%),丘脑26个(9.3%),脑干15个(5A%),其它部位24个(8.6%)。CT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性为12.5%,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3%。MRI则分别为100%和96.4%,MRI对微小病变的显示较CT更优越。结论:MRI应作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的首选检查方法。
孙兮文沈天真陈星荣杨忠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NMR成像CT
缺血性脑水肿的CT和MRI被引量:3
1997年
定量分析缺血性脑水肿对临床治疗结果的判定很有意义。本文综述了CT和MRI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并阐述了它们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孙兮文
关键词:脑缺血脑水肿NMR成像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