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慢性
  • 5篇肝硬化
  • 4篇慢性乙型
  • 4篇催乳
  • 4篇催乳素
  • 3篇沙星
  • 3篇安妥沙星
  • 3篇病毒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血清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疏肝
  • 2篇疏肝健脾
  • 2篇衰竭
  • 2篇水蛭

机构

  • 15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15篇孙学强
  • 10篇张晨光
  • 6篇毛志方
  • 3篇焦贤春
  • 3篇马丽
  • 3篇毛致方
  • 2篇吴飚
  • 2篇丁秀丽
  • 1篇边广珠
  • 1篇高继君
  • 1篇刘群
  • 1篇孙悝
  • 1篇方焕
  • 1篇钮博
  • 1篇刘晓云
  • 1篇王群
  • 1篇邢亚群
  • 1篇高春明
  • 1篇刘梦汝

传媒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蛭抗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药水蛭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7年8月在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5例,分别在药物中加用水蛭和去除水蛭。干预治疗3个月。观察症状前后变化,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按无、轻、中、重分4个等级记分,分别记"-"(无)、"+"(轻)、"++"(中)、"+++"(重);每个"+"记1分,"-"记0分。具体评价内容:胁肋疼痛、脘闷腹胀、倦怠乏力、大便稀溏。治疗前后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肝硬化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水蛭治疗组胁肋疼痛症状改善更明显。治疗前后HA、LN指标有明显差异,水蛭组治疗后血清PCⅢ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在抗肝硬化中药复方中加用水蛭,有助于提高中药复方合剂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
孙学强张晨光毛致方
关键词:水蛭肝硬化疏肝健脾纤维化
胃复安、西沙必利对慢性肝病患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胃复安、西沙必利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口服胃复安10 mg,3次.d-1,15 d;另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口服西沙必利5 mg,3次.d-1,15 d。开始服药和服药15 d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TB I)、催乳素(PRL)等指标。结果:口服胃复安15 d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病人血清PRL明显升高,肝硬化代偿期病人血清PRL升高更明显。口服西沙必利前后患者血清PRL浓度无变化。结论:胃复安可以升高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PRL水平,而西沙必利不影响PRL的水平。
孙学强高继君张晨光
关键词:慢性肝炎催乳素胃复安西沙必利
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价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诺福韦酯口服治疗,比较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载量、肝脏生化各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HBV-DNA测得值分别为(88.9±5.5)U/L、(139.1±42.7)μmol/L和(2.52±0.36)10^4U/mL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32.8±13.1)U/L、(212.5±46.5)μmol/L和(4.61±0.50)10^4U/mL(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测得值分别为(24.5±2.8)g/L和(2.5±1.0)mmol/L稍高于对照组为(22.9±3.2)g/L和(2.1±0.8)mmol/L(P〉0.05);治疗组患者的INR值为2.6±0.6稍低于对照组为2.8±0.7(P〉0.05);治疗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为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为10.00%(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用于治疗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病毒学应答和肝脏功能的改善。
方焕张晨光孙学强马丽毛志方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耐药
胸苷激酶1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中的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人中监测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88例HBsAg阳性病人的血清TK1水平,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1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LC组)130例及原发性肝癌组(HCC组)79例,比较3组的TK1水平;将CHB组和LC组又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组)145例及肝功能异常组(B组)164例,B组中又分单纯转氨酶异常组(C组)47例及单纯胆红素异常组(D组)56例以及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组(E组)61例,比较各组与HCC组的TK1水平;HCC组又分肝功能正常组(F组)30例及肝功能异常组(G组)49例,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组(H组)27例,转氨酶异常组(I组)10例,胆红素异常组(J组)12例,均与HCC组的TK1水平比较。结果:TK1的表达水平为HCC组>LC组>CHB组(P<0.05);HCC组>B组>A组(P<0.05),C组、D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G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J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1有助于监测CHB、LC及HCC的疾病进程;在CHB和LC病人中,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的病人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数年中有可能进程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的风险。
丁秀丽孙学强吴飚毛志方马丽
关键词:胸苷激酶1肝功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血清催乳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血清催乳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51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分别检测各型催乳素(prolactinPRL)血清浓度。结果:慢性肝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患者血清PRL较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型患者有明显升高(P<0.01),男性以脾肾阳虚型升高明显,女性以脾肾阴虚型升高明显。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两型血清PRL较肝郁脾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三型明显升高(P<0.01)。水湿内停型血清较这三型也有升高(P<0.05),但不如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两型明显。结论:血清PRL升高与慢性肝病虚证有关,尤其与肾虚有关。
孙学强张晨光焦贤春毛致方
关键词:催乳素乙型肝炎肝硬化证型
汉方KMKKT加减对干扰素诱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
2013年
目的:观察韩国方剂Ka-mi-kae-kyuk-tang(KMKKT)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过程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α1b-干扰素500万单位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1例,其中20例在α1b-干扰素(α-IFN)治疗同时依据WBC变化间断给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另21例给以冬瓜子10g,白及10g,山慈姑10g,人参10g等汉方KMKKT加减治疗;每周1次静脉取血,观察WBC、中性粒细胞变化,2周1次检测肝、肾功能,观察时间共8周。结果:2组患者WBC均在第1、2周明显下降,第3周后略有上升,2组8周后WBC和中性粒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口服中药8周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8周内KMKKT治疗干扰素所致WBC下降与间断使用GM-CSF疗效无差异,且安全无肝肾损害。
孙学强张晨光毛志方
关键词:汉方干扰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安妥沙星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安妥沙星对社区获得非复杂性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51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均为社区获得、非复杂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静脉使用头孢噻肟每次2 g,每天2次,共10 d;观察组口服安妥沙星片,首日1次400 mg,以后9 d每天1次200 mg。结果:观察组口服安妥沙星片10 d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肌酐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QT间期无延长,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安妥沙星治疗非复杂性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安全有效。
孙学强张晨光毛志方
关键词:腹膜炎安妥沙星头孢噻肟
疏肝健脾合剂及其中水蛭抗纤维化作用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在疏肝健脾合剂及其中水蛭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患者34例,随机分成2组,各17例,分别给以疏肝健脾合剂为治疗组,疏肝健脾合剂去水蛭为对照组。干预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临床指标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HA、LN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胁肋疼痛症状积分有差异,治疗组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方剂对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有治疗作用,去除水蛭疗效降低。
孙学强张晨光毛致方
关键词:水蛭肝硬化纤维化
HPLC法测定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中安妥沙星的方法学及其药动学研究
2023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安妥沙星的浓度,同时研究其药动学特征。方法收集6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服用盐酸安妥沙星片400 mg后0,0.5,1,1.5,2,2.5,3,4,6,8,12,24,36,48,72 h的腹腔积液,加入内标氧氟沙星,甲醇沉淀蛋白,采用内标法测定安妥沙星含量。色谱柱条件:Phenomenex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 KH 2PO 4缓冲液-乙腈85∶15(0.05 mol/L KH 2PO 4缓冲液含0.005 mol/L乙烷磺酸钠,0.00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磷酸调pH=2.4);柱温30℃,检测波长297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腹腔积液中安妥沙星在0.125~20μg/ml范围内与安妥沙星和内标物的峰面积之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996),定量下限0.125μg/ml,低、中、高浓度质控样品的日内精密度RSD 0.96%~2.09%(n=6)、日间精密度RSD 2.52%~3.54%(n=6),准确度97.68%~101.60%(n=6),加样回收率97.76%~106.22%(n=6),稳定性试验RSD 0.93%~7.78%(n=6)。实验条件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中安妥沙星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 max,T max,AUC 0-72,AUC 0-∞,T 1/2分别为(1.53±0.17)μg/ml,(7.67±0.82)h,(49.35±3.01)μg·h/ml,(57.16±3.88)μg·h/ml,(23.43±1.08)h。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方法灵敏、可靠、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样品处理简单方便,出峰速度快,分析成本较低,适用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安妥沙星浓度测定及相关药动学研究。
胡浩然孙学强邢亚群韩卓越林翔
关键词:安妥沙星自发性腹膜炎腹腔积液药代动力学
参附注射液改善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过程中发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副作用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使用α1b-干扰素1周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利血生、鲨甘醇治疗。每周1次静脉取血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乏力、心慌、纳差、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改善因使用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王群孙学强张晨光
关键词:乙型肝炎参附注射液干扰素骨髓抑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