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广正

作品数:18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5篇肿瘤
  • 4篇切除
  • 4篇癌组织
  • 3篇手术
  • 3篇肠癌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镜
  • 2篇胆管
  • 2篇胰腺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组织
  • 2篇上腹部
  • 2篇上腹部手术
  • 2篇肿瘤转移
  • 2篇组织化学
  • 2篇下呼吸道
  • 2篇下呼吸道感染
  • 2篇腺癌

机构

  • 13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18篇孙广正
  • 9篇戴华卫
  • 8篇张海峰
  • 3篇翟华伟
  • 3篇曹高健
  • 2篇孙碎康
  • 2篇李金海
  • 2篇蒲青凡
  • 2篇张海峰
  • 2篇李金海
  • 2篇周其林
  • 2篇郭德超
  • 1篇周瑞耀
  • 1篇张峰海
  • 1篇潘升华
  • 1篇周雷
  • 1篇钱建中
  • 1篇陈展伟
  • 1篇曹高建
  • 1篇毛玉萍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对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对外科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情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2012年60例外科重症患者,入院后给予PCT、C-反应蛋白(CRP)等检查,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分成发生肺炎组34例与未发生肺炎组26例,分别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PCT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PCT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的60例患者中死亡8例,病死率13.33%;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共34例,发生率为56.66%;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PCT峰值平均为(136.56±57.6)μg/L,病程中的平均值为(66.59±20.9)μg/L;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PCT峰值平均为(34.21±11.5)μg/L,病程中的平均值为(14.7±6.91)μ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以有效的用于外科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孙广正周其林戴华卫
关键词:降钙素原医院获得性肺炎
老年人上腹部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老年患者61例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上腹部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未发生LRTI 44例,发生LRTI 17例,感染发生率为27.9%,病原体检出率为58.8%(10/17),病原体以多重耐药的细菌、真菌为主。肿瘤、存在合并症、入住ICU等因素在两组资料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LRTI可能与肿瘤、存在合并症、入住ICU相关。病原体以多重耐药的细菌、真菌为主。
陈杰徐利平曹高健程向阳孙广正宋胜江涂良水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肿瘤转移消失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肿瘤转移消失(MIM)蛋白又称肿瘤转移抑制(MTSS1)蛋白,与多种肿瘤的生长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MIM蛋白在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李金海戴华卫张海峰孙广正翟华伟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制直肠癌组织M蛋白肠组织
直肠癌组织肿瘤转移消失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消失(MIM)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结合临床分期对直肠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M蛋白在直肠癌组织,直肠腺瘤组织,直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IM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TNM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直肠癌组织MIM蛋白表达阳性率(83,2%)较直肠正常组织的216%和直肠腺瘤组织的288%均明显增高(均P〈0.05);MIM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是否处于肿瘤早期、是否有3枚以上淋巴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CEA水平、肿瘤位置高低均无关(均P〉005)。MlM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即临床TNM越晚期MIM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MlM蛋白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及弱阳性患者(P〈0.05)。结论MIM蛋白高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
张海峰李金海戴华卫孙广正翟华伟
术中结肠灌洗对患者行左半结肠切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对肿瘤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术中结肠灌洗并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的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因左侧结肠(包括上段直肠)肿瘤而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入院的36例患者,按照表格随机法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采用术中结肠灌洗并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手术,对照组采用左半结肠切除+结肠造瘘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住院时间,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3、5d所有患者的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内毒素,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无吻合口瘘及出血等并发症,仅1例发生创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13.8±1.3)d,对照组1例发生瘘口回缩而再次手术,3例发生创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14.6±2.4)d,已有7例患者在第一次术后的3~12个月内行结肠回纳术;术后治疗组WBC、PCT、CRP及内毒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中结肠灌洗并左半结肠切除+结肠一期吻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血中WBC、CRP、PCT、内毒素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孙广正郭德超张海峰周瑞耀戴华卫
关键词:灌肠左半结肠切除并发症炎症反应
结肠癌并发急性穿孔18例诊治体会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结肠癌梗阻并发急性穿孔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近 15年来收治的18例结肠癌急性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 6例 ,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是主要死因。结论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简捷有效的手术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病情允许 ,可做一期切除和一定范围的肠段及淋巴结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 ,有望患者得到较长时间的生存。
余瑞立蒲青凡孙碎康孙广正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一期切除
40例胃肠道类癌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回顾分析40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胃肠道类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难以作出良恶性判断。肿瘤的大小与组织学类型、周围组织浸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张海峰周雷金凯毛玉萍孙广正
关键词:类癌瘤胃肿瘤肠肿瘤病理学
防治肛周开放性创口感染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改良技术的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评估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术在防治肛周创口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肛周开放性创面的治疗开拓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61例急诊肛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术中探查及彻底清创缝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法,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创口感染的主要评价指标及疗效。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在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体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率分别为6.7%和19.4%,治疗组和对照组需行人工肠造口二期手术的概率分别为3.3%和12.9%,两组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可降低肛周创口感染率,同时降低行人工肠造口二期手术概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辉春金凯孙广正
关键词:肛周开放性创口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细菌培养及血内毒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无肠坏死型嵌顿疝患者细菌移位情况及术后抗肠道细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资料分为2组,研究组(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组)27例,对照组(择期腹股沟疝手术组)30例,术前均取血培养、测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术中取研究组患者疝囊内积液作细菌培养。结果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外周血和疝囊内积液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升高。结论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围手术期抗肠道细菌治疗缺乏充分的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峰海孙广正张海峰
关键词:嵌顿疝细菌移位抗菌治疗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凹顾和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和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后,各凝血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概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2周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均较手术前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手术后血小板计数多〈500×10^5/L,血栓形成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血栓的形成多与术后血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增高有关,因此预防血栓形成应以补液稀释血液为主。
孙广正张海峰戴华卫周其林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血栓形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