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彤
-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水痘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一例
- 2012年
- 患者,男,13岁,因发热、皮疹1d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发热当晚出现皮疹,伴皮肤瘙痒。体格检查:体温38.8℃,神志清,急性发热面容,头面部、躯干、四肢均可见密集皮疹,有丘疹、水疱疹,口腔上腭黏膜有2枚疱疹.
- 蒋亦明陈仁芳孙彤杨崎恩
-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热并发水痘水疱疹皮疹
- 康艾注射液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h1/Th2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艾注射液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h1、Th2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Th1/Th2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Th1/Th2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IL-10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FN-γ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促使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h1/Th2平衡向Th1优势漂移,从而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 孙彤陈凯红裴豪胡敏涛
- 关键词:代偿期肝硬化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 康艾对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HIV-1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HIV-1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根据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变化情况评估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4例HIV-1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6 w,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康艾注射液,对比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变化。结果实验组病毒载量下降显著,实验组随诊病毒载量上升率为14.81%,低于对照组51.85%。CD4+T细胞增加显著,实验组随诊CD4+T细胞上升率为44.44%,高于对照组37.04%。实验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62.9%、33.33%、3.7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37.04%、44.44%、11.11%,总有效率92.59%,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对于HIV-1阳性患者疗效可观,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陈仁芳陆宇红
- 关键词:康艾抗病毒疗法病毒载量CD4+T细胞
- 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AIDS患者中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患病率为70%~80%,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PCP治疗药物首选复方磺胺甲晤唑(SMZTMP),但该药不良反应大,除了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主要问题外,还有药物热及过敏性皮疹等。为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观察SMZTMP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P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索AIDS合并PCP更好的治疗方案。
- 陈仁芳陆宇红徒康宛杨琦恩孙彤蒋亦明
- 关键词:复方磺胺甲噁唑肺孢子菌肺炎甘草酸二铵疗效观察艾滋病主要死亡原因
- 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辨治探析被引量:8
- 2013年
- 本文阐述中医对肝衰竭的认识,包括肝衰竭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等,以及现代中医对肝衰竭的认识与研究,特别是并发内毒素血症时的病因病机特征,总结了肝衰竭及并发内毒素血症时的西医研究进展。提出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基本病理因素是毒、瘀、虚,热毒内盛、瘀血内阻、气阴两虚为其基本病机特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其基本治则。
- 陆宇红蒋亦明孙彤杨崎恩徒康宛
- 关键词:肝衰竭内毒素血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 输入性疟疾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疟疾由按蚊叮咬传播的疟原虫感染引起,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院2010年12月收治了2例输入疟疾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蒋亦明孙彤陈仁芳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入性疟疾亚热带地区疟原虫感染
- 康艾注射液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NF-α、IFN-γ、IL-10、IL-12、IL-18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0.1/次,1次/d;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次,1次/d,另选用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再加用艾康注射液40mg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两周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用ELASA法检测两组患者TNF-α、IFN-γ、IL-10、IL-12、IL-18水平,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水平治疗后一过性上升然后下降;IL-10于治疗后持续下降;IFN-γ、IL-12、IL-1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促进Th1应答,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 孙彤陈凯红裴豪胡敏涛
- 关键词:代偿期肝硬化细胞因子
- 干扰素治疗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影响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注射治疗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干扰素治疗组,并选择同期2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白蛋白及谷胱甘肽等综合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前后TNF-α、IGF-Ⅰ的水平,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并与常规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扰素治疗组的死亡率为33.33%,常规治疗组的死亡率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扰素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2周及4周后肝功能情况明显改善;此外干扰素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及IGF-Ⅰ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故认为干扰素可作为治疗及缓解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的一种有效药物。
- 居峰姚上志孙彤
-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 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膜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分成血必净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IL-10、IL-8均于治疗后第4天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必净组TNF-α、IL-8治疗8d时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IL-10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血必净组第4、8天的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时两组对比IL-10及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LPS均于治疗后持续下降,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血必净组治疗第4、8天L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早期释放,下调炎性递质水平,促进Th1应答,拮抗内毒素,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及尽早康复。
- 胡敏涛孙彤裴豪周红燕
- 关键词:肝硬化肝炎乙型腹膜炎血必净注射液细胞因子
- 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酶联免疫技术(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分支杆菌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晚期艾滋病患者(CD4计数均<200cell/μl)进行T-SPOT.TB测定。其中,合并活动性结核病26例(AIDS/ATB组),非活动性结核病30例(AIDS组),比较两组T-SPOT.TB阳性结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斑点形成数。结果 AIDS/ATB组的T-SPOT.TB阳性率为92.3%,高于AIDS组的16.7%(P<0.01)。T-SPOT.TB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83.3%。AIDS/ATB组ESAT-6抗原和CFP-10抗原斑点形成数均高于AIDS组[(45.7±17.7)SFCs/106 PBMCs vs.(19.6±7.6)SFCs/106 PBMCs和(44.1±16.3)SFCs/106 PBMCs vs.(21.8±10.5)SFCs/106 PBMCs](P<0.01)。结论 T-SPOT.TB检测在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结核感染中有辅助诊断价值。
- 陈仁芳杨琦恩陆宇红徒康宛孙彤蒋亦明
- 关键词: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