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焱芫 作品数:44 被引量:26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足底注入蜜蜂毒诱致长时程自发痛、痛敏和炎症的不同效果(英文) 被引量:17 2004年 为进一步了解孤啡肽在脊髓水平是否具有抗伤害及抗炎作用,本实验在具有多种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模型上观察了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一侧后足底注入蜜蜂毒所诱致的同侧自发缩足反射、原发热和机械性痛敏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的影响,同时观察了新的高选择性孤啡肽受体拮抗剂CompB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鞘内注射孤啡肽(3、10、30nmol/10μl)对蜜蜂毒诱发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的抑制作用随剂量提高而增大,抑制率分别为37±7,43±6 and 57±11%(三个剂量vs对照,P<0.05);而对蜜蜂毒诱发的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爪体积、爪背腹厚度和蛋白渗出的增加)无显著影响。CompB(30nmol)可完全翻转10nmol孤啡肽对自发缩足反射的抑制作用。鞘内单次或重复注射孤啡肽(10nmol/10μl)对蜜蜂毒诱致的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的发生和维持均无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外源性孤啡肽在脊髓通过孤啡肽受体的介导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它可能仅对持续性自发痛有抑制作用,而对热和机械性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影响。 孙焱芫 罗层 李震 陈军关键词:孤啡肽 痛敏 炎症 抗伤害作用 两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在隆乳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氟比洛酚酯用于隆乳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门诊或术后短期留院观察行硅胶假体隆乳手术患者80例,ASA I~II级。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全麻术后,要求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自控镇痛(F)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和凯酚100mg(K)组,拒绝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作为对照(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恢复室留置时间,24 h内数字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恢复室的留置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组和K组患者术后即刻和6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F组比较24 h内均无统计学差异,镇痛疗效依次为:F组>P组>K组>C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P组 孙焱芫 于晓荣 刘晓华 张巧梅 董海龙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 术后镇痛 隆乳术 门诊手术 日间手术麻醉 <正>~~ 孙焱芫文献传递 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在麻醉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2011年 临床技能与思维的训练是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麻醉医生的关键。SimMan综合模拟人系统通过情景化的模拟教学,使受训住院医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医学理论、临床技能、病例分析与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西京医院麻醉科将其引入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模拟教学平台,以提高麻醉住院医师培训质量。 朱萧玲 董海龙 陈绍洋 王少波 孙焱芫 计根林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 麻醉学 表面麻醉减轻婴幼儿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比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EMLA)与利多卡因溶液用于抑制婴幼儿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80例婴幼儿唇腭裂手术患者,根据使用表面麻醉剂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四组:2%利多卡因溶液咽部喷雾组(L1组)、EMLA导管表面涂抹组(L2组)、利多卡因溶液喷雾+EMLA涂抹组(L3组)、对照组(C组)。分别记录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及拔管前、拔管后即刻的BP、HR变化,观察拔管时躁动程度以及拔管后24 h内咽部并发症(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呛咳等)的发生率。结果各组插管、拔管后均有不同程度的BP上升,HR增快,其中C组的各指标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L3组插管前后和拔管前后变化值显著小于L1、L2和C组(P<0.05);与C组和L1组比较,L2、L3组拔管时躁动评分显著降低(P<0.05);四组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L3组(5%) 卢东雪 成丹丹 熊利泽 陈绍洋 孙焱芫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表面麻醉 婴幼儿 鞘内依咪酯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诱致持续性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研究依咪酯在脊髓水平有无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鞘内给药方法观察依咪酯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诱致持续性痛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①鞘内插管术未引起运动障碍及其它毒性反应,对大鼠皮下注入蜜蜂毒(BV)诱致的1h内缩足反应总次数鞘内插管组[(686.17±55.01)次/h,n=7]与单纯BV注入组[(602.71±47.73)次/h,n=6]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②鞘内注射3个剂量的依咪酯对BV诱致的缩足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与鞘内注射脂肪乳组总缩足次数[(633.00±69.50)次/h,n=6]比较,剂量40μg组对大鼠缩足反应的抑制率为10.33%[(567.60±51.49)次/h,n=5];剂量80μg组抑制率为29.94%[(443.57±62.87)次/h,n=7];剂量120μg组抑制率为42.64%[(383.10±12.83)次/h,n=5],其中剂量80μg和120μg组与鞘内注射脂肪乳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鞘内依咪酯可抑制大鼠足底皮下注入蜜蜂毒诱致的痛反应,依咪酯在脊髓水平存在镇痛作用. 孙焱芫 陈军 熊利泽 李会莉 曾祥龙关键词:镇痛剂 持续性痛 胍丁胺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的影响及在谷氨酸诱导损伤条件下的作用 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胍丁胺(agmatine,AG)对培养脊髓神经元的作用及谷氨酸(glutamate,Glu)损伤后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3d后加入不同浓度的AG(0.5~80mg/L)继续培养12、24、36h,接着采用四甲基氮唑蓝法和中性红法分别测定胍丁胺对细胞存活率以及毒性的影响.在加入AG的同时给予2mmol/LGlu对细胞进行损伤,建立体外的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Neu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四甲基氮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和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同时对神经元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检测,最后对各组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AG作用浓度低于40mg/L对正常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80mg/L的AG对神经元生长有毒副作用.在给予Glu损伤后,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细胞出现退化,而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坏死和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同时给予AG干预(AG-Glu组),细胞生长较正常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略差,但明显优于Glu组,而且细胞凋亡和坏死率降低,细胞存活率增高,MDA含量减少(P<0.05).结果提示AG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对神经元的生长没有毒副作用,而在Glu诱导损伤条件下,能够抑制Glu诱导的损伤.其发生机制可能与AG通过拮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阻断或抑制Glu的氧化毒性的级链反应有关. 兰忠平 杨浩 顾楠 熊利泽 孙焱芫关键词:胍丁胺 脊髓神经元 谷氨酸 细胞培养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后间断给予咪唑安定(1 mg/3 min)至患者达到Ramsay 3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前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麻醉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臂丛神经穿刺的VAS显著高于观察组(3.6±0.5 vs.0.4±0.2,P<0.05),穿刺时、穿刺后5 min时HR较穿刺前显著增快(P<0.05),SBP也有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可使患者维持Ramsay 3~5级的镇静(58.2±8.6)min,穿刺前后的BP、HR平稳,术中加用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少,术后随访患者对穿刺和手术不良刺激的遗忘率高,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孙焱芫 熊利泽 易军 雷霆 王慧娴关键词:咪唑安定 神经阻滞 镇痛 无痛医疗理念与技术的考量 被引量:1 2015年 在中国现行"无痛医疗"流行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对无痛理念内涵的错误解读,无痛医疗的开展也缺乏足够的人员和技术支撑。在麻醉医生为主体参与的"无痛医院"的建设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理念的更新依赖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入,理念的实施依靠规范化体制建设和人员技术培训。随着医学转型和舒适医疗服务理念的深化,无痛医疗工作范围必将更加扩大,因此,务必要重视无痛理念的构建和技术安全的考量,发挥麻醉学科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孙焱芫关键词:镇痛 ADAM17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痛发生中作用 2015年 ADAM17是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家族(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Family,ADAM)中的一员。其主要作用是活化肿瘤坏死因子前体因此又称为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rting enzyme,TACE)。 姚伟伟 鲁亚成 董玉琳 孙焱芫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