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立成

作品数:31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核科学技术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换热
  • 6篇两相流
  • 5篇多孔介质
  • 5篇竖直管内
  • 4篇气液两相流
  • 4篇传热
  • 3篇摇摆
  • 3篇余热排出
  • 3篇蒸汽
  • 3篇熔盐堆
  • 3篇竖直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强化换热
  • 3篇非能动
  • 3篇非能动余热排...
  • 3篇值模拟
  • 2篇单相
  • 2篇摇摆条件
  • 2篇余热排出系统
  • 2篇蒸汽冷凝

机构

  • 3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电环境保护...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作者

  • 31篇孙立成
  • 19篇阎昌琪
  • 10篇孙中宁
  • 7篇曹夏昕
  • 6篇李勇
  • 3篇孙露
  • 2篇刘佳
  • 2篇幸奠川
  • 2篇法丹
  • 2篇于立章
  • 2篇王广飞
  • 2篇田道贵
  • 2篇贾辉
  • 1篇高璞珍
  • 1篇田源
  • 1篇杨军
  • 1篇赵行斌
  • 1篇丁铭
  • 1篇高菲
  • 1篇于凯秋

传媒

  • 9篇核动力工程
  • 6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中国核学会2...
  • 1篇应用科技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2006中国...
  • 1篇“创新——核...
  • 1篇中国核学会2...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竖直窄矩形通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的流型进行有效的识别,为在不可视或不能进行摄影测试技术特殊情况下提供了有效识别方法。通过可视化观察发现,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流型主要有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采用小波分析法给出了4种流型的功率密度图,并结合每种流型的特征及压差波动特性,对每种流型的频率分布范围及最大能量分布范围给出了界定。因此,利用频率分布特征值及最大能量分布值可对流型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判定。
李常伟曹夏昕孙立成阎昌琪
关键词:小波分析流型
竖直较大管径内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截面含气率是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大管径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弹状流难以形成,与常规通道相比,其流型特征明显不同。适用于常规通道截面含气率的一般计算方法,对于大管径流道而言,其适用性也较差。本文通过研究较大直径圆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寻找适合于过渡尺寸流道内两相流动截面含气率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起完整的、针对各个尺度范围内截面含气率的计算方法。实验选圆管直径为50 mm,介于常规通道和大通道之间;以空气和水作为工质,气相、液相折算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5-2.0 m/s及0.01-2.0 m/s。首先利用获得的截面含气率实验数据,对适用于常规通道和大通道的截面含气率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几类漂移流模型计算方法的分布系数和漂移速度的变化规律,解释了Hibiki-Ishii、Kataoka-Ishii、Kawanishi等几个模型计算误差较大的原因。
孙波孙立成刘靖宇田道贵
关键词:截面含气率两相流
摇摆状态下竖直管内单相水摩擦压降特性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对摇摆状态下,3种不同管径(15,25,34.5 mm)的光滑有机玻璃管管内单相水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分析.与传统的稳定状态下的经验公式值进行对比,发现摇摆状态下的摩阻系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且远远大于传统经验公式计算值.通过对摇摆状态下单相水的运动分析,并在结合实验数据以及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摇摆状态下摩阻系数的计算关系式,与传统的Blasius和Niklaus经验公式相比,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曹夏昕阎昌琪孙立成孙中宁
关键词:摇摆单相摩阻系数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运行初始阶段换热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以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运行初始阶段二次侧水箱水的升温过程为原型,通过实验研究了高位水箱内竖直换热管束在主流水温达到饱和前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换热管束运行初期热量依靠水的单相自然对流带走,水箱竖直方向上出现温度分层,换热量随主流的升温而下降。随着主流欠热度的减小,从管束上端开始换热机理逐渐向欠热沸腾转变;之后,主流水温逐渐达到饱和,沸腾成为换热的主要手段。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利用Churchill&Chu公式从管外平均换热系数中分离出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分析了不同阶段自然对流和欠热沸腾在管外换热系数中所占的比例。本文的研究对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勇阎昌琪孙福荣孙立成
关键词:自然对流欠热沸腾
竖直上升管中截面含气率的实验研究
本文对竖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进行了截面含气率的实验研究,分析截面含气率的影响因素后提出了一个计算常温常压下截面含气率的经验公式.将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与实验值及已有的其他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与实验数...
范广铭阎昌琪曹夏昕孙立成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
文献传递
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空气冷却与水冷却方案比较分析
2014年
以美国10 MW熔盐实验堆(MSRE)为研究对象,设计空气冷却和水冷却2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编程,分别对系统的主要特性进行研究,并对2种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空气冷却和水冷却均能满足系统的排热要求,并能形成稳定的自然循环,但从长期冷却性能方面看,空气冷却方案的综合性能更好。
孙露孙立成阎昌琪法丹王纳秀
关键词:熔盐堆水冷却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竖直管内蒸汽完全冷凝换热特性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Nusselt模型是静止蒸汽在竖直平壁上层流膜状冷凝换热的理论模型。蒸汽在竖直管内冷凝时,受管内蒸汽流速的影响,冷凝界面存在剪切应力,导致直接采用Nusselt模型计算冷凝换热系数会引入较大偏差。以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冷凝换热工况为研究背景,考虑界面剪切力的影响,对Nusselt冷凝换热模型进行修正。分别采用Nusselt模型和修正模型对竖直管内蒸汽完全冷凝时的换热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研究表明,蒸汽在竖直管内完全冷凝时界面剪切力会改变蒸汽和冷凝液膜的流动状态,其对冷凝换热的影响不能忽略。修正模型合理地考虑了冷凝界面剪切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李勇阎昌琪李汶蔚孙立成
光纤两相流测试系统与实验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光纤双探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光纤两相流参数测量系统,可以满足两相流的微观特性测试的需求.该系统能够很好地识别气液两相流中的不同相,将光纤探针测得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偏置放大等处理后输送给采集系统,最终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据处理.模拟实验测得了含气率、气泡速度、气泡大小等3个参数,分析了其径向分布规律: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随着气流量的增加,含气率随之增加,径向分布由边壁峰、中间峰转向中心峰;气泡的上升速度增加,呈现管道中央速度大边壁速度小的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气泡大小的径向分布比较平稳.该实验验证了光纤两相流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展示了光纤探针技术用于两相流测量的优越性.
高菲田源仝盼盼杨军田道贵孙立成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光纤探针含气率
针翅套管传热元件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2014年
针翅套管式强化传热元件是一种新开发的传热管,传热效果好.以润滑油与水作为实验介质,对多根针翅高度与节距不同的针翅套管进行单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油侧通道中针翅高度、节距、针翅管管径等参数对针翅套管阻力的影响,总结了适用于针翅套管阻力计算的实验关联式.应用该实验关联式对其他不同参数的针翅套管进行阻力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证实了实验关联式的可靠性.
陈哲雨孙立成丁铭
关键词:实验关联式
ORNL 10MW熔盐实验堆(MSRE)排盐罐冷却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熔盐堆以液态熔盐为燃料,停堆后熔盐排入排盐罐中,余热排出系统利用排盐罐中冷却套管内的循环冷却水将余热导出。本文针对美国10 MW熔盐实验堆(MSRE)排盐罐套管式换热元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套管气隙层宽度以及冷却水上升环腔宽度对系统功率、自然循环过程等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气隙层宽度在3.1–5.1 mm时,系统冷却功率及循环流量相差均在5%内,对系统影响不大;当冷却水上升环腔宽度从3.6mm增至5.1 mm时,系统循环流量从1.9 kg/s增至4.79 kg/s,换热功率变化不明显。
孙露孙立成阎昌琪
关键词:熔盐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