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系膜纤维瘤病致十二指肠壅积症1例
- 孙金山聂占国薛静游云
- 文献传递
- 肠系膜纤维瘤致十二指肠壅积症一例
- 2010年
- 患者 男性,21岁.因"间断上腹部绞痛1周"于2009年12月4日入院.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触及异常包块,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腹部CT检查见:胃腔充盈差,十二指肠水平段扩张,其内见液体潴留,增强后见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小,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考虑为十二指肠壅积症;见图1.给予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制酸、补液等内科治疗1周,效果欠佳,转普通外科.于2009年12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十二指肠3、4段切除并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术中见空肠起始部肠管环形狭窄,小肠系膜轻度挛缩,系膜表面散在约0.5 cm大小结节,色苍白,结节周围系膜挛缩.切除8处结节行快速病理检查,均报纤维组织增生.
- 孙金山陈红游云聂占国
- 关键词:十二指肠壅积症肠系膜纤维瘤空肠吻合术腹部CT检查持续胃肠减压快速病理检查
-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进展被引量:12
- 2018年
-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机制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GERD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非典型症状有胸痛、反胃、咳嗽、咽喉炎、哮喘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孙金山聂占国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手术内镜治疗
-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伴浸润性癌的术前预测因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伴浸润性癌(MCN-IC)术前诊断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上海长海医院和新疆军区总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32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等。将患者分为MCN非浸润性癌(MCN-nIC,包括MCN伴低-中度异型增生及MCN伴高度异型增生)组和MCN-IC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两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等的差异,获得MCN-IC术前诊断的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132例MCN中,MCN-nIC 115例(87.12%),MCN-IC17例(12.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腹痛、食欲减退、空腹血糖(GLU)≥6.1mmol/L、癌胚抗原(CEA)≥5ng/ml、糖链抗原19-9(CA19-9)≥37U/ml、病灶边界不清、囊壁厚度>2mm、壁结节及无分隔是MCN-IC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腹痛、CA19-9≥37 U/ml、病灶边界不清、壁结节、无分隔是MCN-IC的预测因子。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947,表明该诊断模型拟合效果好,且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P=0.056)。结论MCN-IC在MCN中总体比例较低,年龄≥60岁、腹痛、CA19-9升高、病灶边界不清、壁结节及无分隔预示MCN-IC可能。
- 孙金山杨玉洁李兆申金震东黄文蔡晔
-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囊性黏液性浸润性癌
- 食管溃疡确诊为艾滋病二例被引量:1
- 2011年
- 例1,女性,38岁。间断胸骨后、上腹不适2个月,加重2周入院。9天前门诊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26cm、28cm、32cm、38cm各见一条索状凹陷溃疡,长径0.8—3.0cm,底覆黄白苔,周边黏膜充血、堤状隆起,诊断为食管多发溃疡。病理检查提示鳞状上皮黏膜溃疡,
- 孙金山杨玉洁热合曼江薛静聂占国
- 关键词:食管疾病溃疡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缺血性结肠炎88例内镜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内镜和临床特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8例IC患者的内镜和临床特征。结果 IC多发生在6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结肠镜检查及某些药物(化疗药、抗凝药、非甾体类药物、抗精神病药、干扰素等)亦可引起IC。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发病类型以一过型最多见。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腹痛、便血、腹泻表现者,应警惕IC,应尽早行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
- 孙金山杨玉洁聂占国雷婷
-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
- 凹陷型胃癌抑酸治疗后假性愈合2例
- 2016年
- 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胃癌预后的根本方法。然而,胃癌早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就诊时常被经验性给予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而未行胃镜检查,从而延误诊断。本文就2例凹陷型胃癌抑酸治疗后假性愈合患者进行讨论。
- 孙金山杨玉洁聂占国雷婷刘国伟
- 关键词:胃肿瘤胃镜检查质子泵抑制剂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1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肖海英孙金山石小湘周闯衣楠林李茜
-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并发症儿童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行sEST联合EPBD治疗;对照组45例,行sEST治疗。比较两组取石情况和术后一般指标,术前及术后1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实验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2.86%,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碎石器使用率和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分别为4.76%和2.38%,对照组分别为20.00%和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7.85±2.17)天,对照组为(9.72±2.8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实验组血清TBil及DBil水平分别为(156.06±51.27)μmol/L和(92.85±29.7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71.72±56.48)μmol/L和(105.42±34.81)μmol/L,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ST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病人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减少碎石器使用率和结石复发率,病人术后恢复较快,且能有效改善其血清胆红素水平。
- 雷婷李茜蒋丽丽孙金山张建红刘萍聂占国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球囊扩张术
- 内镜切除食管巨大纤维血管性息肉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病例:患者男性,45岁,因"间断恶心、呕吐10年,加重伴吞咽困难6年"于2016-01-30以"吞咽困难待查:食管占位性病变?"收入新疆军区总医院消化科。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进食时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食物。于当地医院多次行胃镜检查,曾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等,但抑酸治疗效果不佳。近6年恶心、呕吐症状逐渐加重,
- 孙金山杨玉洁聂占国游云雷婷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切除息肉吞咽困难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