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地合剂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芪地合剂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组含药血清作用下各组GMCs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LPS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s增殖,而与模型组相比,芪地合剂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GMCs增殖。结论高糖+LPS可促进GMCs增殖,芪地合剂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高糖+LPS条件下GMCs增殖,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肾小球硬化,进而延缓DN的进展。
- 孟凡荣马建伟赵宗江
-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
- 滋肾通络方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MP-2、MMP-9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近年来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mesangialcells,GMCs)是最早成为DN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
- 孟凡荣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增殖
- 文献传递
- 滋肾通络方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_1、MMP-2、MMP-9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LPS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TGF-β1、MMP-2、MMP-9mRNA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机制。方法:以高糖环境下LPS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建立模型,分为以下8组:(1)正常组;(2)高糖组;(3)高糖+LPS组;(4)苯那普利组;(5)滋肾通络方小剂量组;(6)滋肾通络方中剂量组;(7)滋肾通络方大剂量组。采用RT-PCR技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检测各组系膜细胞中TGF-β1、MMP-2及MMP-9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高糖+LPS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MMP-2及MMP-9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滋肾通络方大、中、小剂量组对大鼠肾小球GMCs TGF-β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2、MMP-9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抑制大鼠肾小球GMCs TGF-β1mRNA的表达,增加MMP-2、MMP-9mRNA的表达,从而通过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延缓DN进展。
- 孟凡荣马建伟赵宗江
- 关键词: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Ang-1、Ang-2、AnnexinA_2基因表达水平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g-1/Ang-2比值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其中糖尿病患者(DM组)3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32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对照(NC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三组人群血清中Ang-1、Ang-2、Annexin A2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清Ang-2在DN组高于DM组(P<0.05);(2)血清Ang-1/Ang-2比值在DM组高于NC组(P<0.05),在DN组低于DM组(P<0.05);(3)血清Annexin A2在DNⅣ期患者高于DM组(P<0.05)。结论:Ang-1、Ang-2、Ang-1/Ang-2比值、Annexin A2在DN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评价DN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 马建伟张蕾孟凡荣魏汉林董静马新英支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膜联蛋白A2
- 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防治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利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ide,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组含药血清作用下各组GMC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LPS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增殖,而与模型组相比,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GMC增殖。结论:高糖+LPS可促进GMC增殖,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高糖+LPS条件下GMC增殖,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肾小球硬化,进而延缓DN的进展。
- 孟凡荣马建伟赵宗江
- 关键词:大鼠系膜细胞MTT含药血清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KIM-1、β2-MG含量变化与湿热兼夹证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早期DN患者尿中肾小管损伤因子尿KIM-1及β2-MG含量变化与湿热兼夹证的关系,为早期DN肾小管损伤的诊断及湿热兼夹证的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0例DM患者(DM组)、...
- 郑曼舒马建伟孟凡荣魏汉林董静马新英支艳
- 关键词:尿Β2-微球蛋白
- 文献传递
- 滋肾通络方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MP-2、MMP-9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LPS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 TGF-β1、MMP-2、MMP-9mRNA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机制.
方法:以高糖环境下LPS刺激大鼠...
- 孟凡荣马建伟赵宗江
- 关键词:中药药理肾小球系膜细胞金属蛋白酶信使核糖核酸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Ang-1、Ang-2、AnnexinA2基因表达水平及意义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Ang-1(血管生成素-1)、Ang-2(血管生成素-2)、AnnexinA2(膜联蛋白A2)、Ang-1/Ang-2比值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其...
- 马建伟张蕾孟凡荣魏汉林董静马新英支艳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膜联蛋白A2
- 糖尿病足合并抑郁状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调查并对比糖尿病足(DF)患者抑郁的患病率,探究DF合并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3月—11月就诊的DF患者171例为DF组,以及糖尿病(DM)患者120例为DM组。比较两组抑郁的患病率,对其中抑郁单因子得分≥2分的71例D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足部辨证。结果 DF组抑郁患病率高于DM组(χ~2=6.036,P=0.014)。DF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肝气郁结型所占比例和抑郁因子得分最高,而足部辨证分型中热盛肉腐型所占比例和抑郁因子得分最高。肝气郁结型DF合并抑郁患者足部辨证分型中热盛肉腐型所占比例也是最高。结论 DF患者易发生抑郁的消极情绪。DF合并抑郁患者的主要证型为肝气郁结,足部辨证的主要证型为热盛肉腐,肝气郁结与热盛肉腐可相互影响。
- 刘娟马建伟马建伟
- 关键词:糖尿病足抑郁辨证分型
- 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定量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35
- 2018年
- 目的观察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肠道主要菌群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5月就诊的MS患者80例,其中脾虚痰湿证及气阴两虚证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应用16S rRNA V3序列设计各菌属特异性引物,以质粒作为标准品,对各目标菌属进行绝对定量PCR分析。结果脾虚痰湿证组肠道总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球形梭菌、柔嫩梭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脾虚痰湿证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气阴两虚证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组(P<0.05)。气阴两虚证组总菌群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肠球菌属数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不同中医证型间肠道菌群存在差异,以脾虚痰湿证患者尤为明显,菌群改变可能对脾虚痰湿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中医健脾利湿法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达到治疗MS的目的。
- 陈硕牛天慧孟凡荣马建伟
- 关键词:肠道菌群代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