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国杰

作品数:114 被引量:74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0篇地震
  • 38篇形变
  • 37篇地壳
  • 31篇GPS
  • 19篇地壳形变
  • 15篇地壳运动
  • 12篇断层
  • 12篇形变特征
  • 10篇应变率场
  • 9篇数据处理
  • 9篇反演
  • 8篇地壳形变特征
  • 8篇同震形变
  • 8篇GPS观测
  • 7篇地震活动
  • 7篇青藏高原
  • 6篇多尺度
  • 6篇震后
  • 6篇INSAR
  • 5篇速度场

机构

  • 76篇中国地震局地...
  • 46篇中国地震局
  • 35篇同济大学
  • 7篇兰州交通大学
  • 7篇四川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俄罗斯科学院
  • 4篇国家地震局
  • 3篇重庆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地震局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国家测绘局

作者

  • 114篇孟国杰
  • 27篇苏小宁
  • 20篇伍吉仓
  • 19篇任金卫
  • 16篇申旭辉
  • 14篇吴伟伟
  • 8篇赵国强
  • 8篇顾国华
  • 7篇洪顺英
  • 6篇金红林
  • 5篇杨攀新
  • 5篇罗灼礼
  • 5篇董彦芳
  • 5篇牛红叶
  • 4篇许永江
  • 4篇佘雅文
  • 4篇赵倩
  • 4篇付广裕
  • 3篇乔学军
  • 3篇郑贵明

传媒

  • 28篇地震
  • 19篇大地测量与地...
  • 12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地壳形变与地...
  • 3篇地震学报
  • 2篇测绘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导航定位学报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巴颜喀喇块体边界带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巴颜喀喇块体是青藏高原内部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其北侧边界东昆仑断裂上发生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东侧边界龙门山断裂上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而发生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的甘孜—玉树断...
任金卫孟国杰张军龙杨攀新陈长云胡朝忠付俊东熊仁伟
GPS测得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地壳运动被引量:17
2009年
采用趋势曲面拟合和统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的应变积累,寻找震中的大致区域。除了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震中及其周围地区外,2004~2007年震前区域网的应变积累的趋势曲面拟合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第一剪应变积累大、范围最广的区域的东侧。应变分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震前,其分布在此区域及其附近同样有明显的异常,剪应变和面膨胀积累均增强。震前,震中周围的GPS连续观测站30s采样率的单历元解表明,震前地壳运动还有临震异常,特别是有垂直位移异常。
顾国华王武星孟国杰徐岳仁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地壳运动GPS地震预测时间序列同震位移
利用Yabuki & Matsu′ura反演方法计算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M_w9.0级地震同震滑动分布被引量:5
2012年
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是利用ABIC最佳模型参数选取方法和平滑的滑动分布作为约束条件,由形变观测数据计算发震断层滑动分布.本文基于日本列岛同震GPS观测数据和发震断层曲面构造模型,利用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计算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Mw9.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断层面上的最大滑动量为35m,较大滑动分布在浅于30km的震源中心上部,最大破裂集中在20km深度的地方.其地震矩约为3.63×1022 N.m,对应的矩震级为Mw9.0.模拟结果显示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更适用于倾角低于40°的断层模型反演.最后,本文基于上述方法获得的发震断层滑动模型,利用地球体位错理论正演计算该地震在中国及其邻区产生的远场形变,正演计算结果基本可以解释由中国GPS陆态网络观测到的同震形变.
王阅兵金红林付广裕孟国杰
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1998~2005年的GPS数据,结合俄罗斯、韩国和蒙古的部分GPS观测资料,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以迭代的方式解算了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矢量。最终的33个测站的位移速率加权均方根残差(WRMS)为0.98mm/a。计算结果表明阿穆尔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位于阿穆尔板块的北部边界外兴安岭东端(54.06±1.13°N,135.87±7.16°E),欧拉旋转量为0.099±0.00735°/Ma。
孟国杰申旭辉伍吉仓任金卫Vladimir Smirnov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东北亚
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研究
近二十年来,随着GP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空间大地测 量技术监测全球地壳运动、区域地壳运动与形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目前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孟国杰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地球参考系构造块体
文献传递
离散点观测资料解算走滑断层应变积累的局限性
利用GPS 等离散点观测资料在解算走滑断层应变积累时,在断层附近沿着其走向会引起不可忽略的、结构性和对称性的失真应变.失真应变主要受到观测网测站间距,观测网方位和观测网与断层相对位置3 个因素的影响.虽然失真应变的量值和...
苏小宁孟国杰任金卫
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Sentinel-1 InSAR同震形变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MW6.6地震。本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Sentinel-1卫星获取的升、降轨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结合形变场特征与震源机制解,采用梯度下降法反演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升、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在发震断层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形变特征,主要形变区域分布在断层两侧,升轨LOS向形变量可达-8.2cm与11.2cm,降轨LOS向形变量可达-21.4cm与13.1cm;反演的升、降轨干涉形变场与InSAR测量值之间的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的残差介于±5cm之间;断层滑动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断层面深约2~18km处,最大滑动量位于沿断层面深约7km处可达0.96m;平均滑动角约182.29°,最大滑动处的滑动角约197.13°,两个滑动分布中心的滑动角均接近180°,表明阿克陶地震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破裂性事件;当剪切模量取32Gpa时,反演的发震断层地震矩M_0可达9.75×10^(18),相当于矩震级MW6.60,与地震波形反演结果一致。
宋瑞庆孟国杰张奎董彦芳龚发明
关键词:INSAR
数字化地震仪系统的标定被引量:3
2005年
介绍了数字地震仪系统传递函数的特征和测定方法,给出了地震仪标定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步骤。结合实际波形数据处理过程,着重对标定计算中参数的设置,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这对于正确快速地获取地震仪的传递函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国家数字地震台站和区域地震台站地震观测系统的定期标定工作,同时也将促进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
李松阳王志诚孟国杰
关键词:数字化地震仪传递函数
应用GPS研究现今地壳运动的一些新特点被引量:2
2006年
介绍了第3代GPS卫星的基本特征以及国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IGS)目前提供的各种星历、卫星时钟和追踪站时钟的精度、地球极移参数、日长及其变化等,同时阐述了国内外GPS地壳形变观测网的最新发展状态,重点介绍了川西地壳形变科研观测网。讨论了GPS瞬时定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评述了利用GPS观测数据研究慢地震取得的成果及其动态。
孟国杰任金卫伍吉仓申旭辉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卫星星历慢地震
利用1-Hz GPS波形数据反演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1-Hz GPS数据反演2011年3月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通过理论波形图与观测波形图的拟合,以及ABIC准则的判定,反演得到滑移分布的稳定估计。结果表明:破裂集中在震源附近,并在震中以下30km处达到最大位错量,约72m,在岩手和福岛靠近海岸线处有两个较小的破裂区,断层的南半段破裂很小,同时也是余震最为密集的地方。整个破裂过程由3个破裂阶段组成,发震后断层从震源向周围缓慢破裂,在50~60s破裂延伸至地表(海沟);60~90s在震中下方迅速发生强烈破裂,形成了最大位错区,这一阶段主要是倾向上的双边破裂;90~120s在断层最北西处和断层南半段发生较小破裂,整个破裂过程持续大约120s。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3.8×1022 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9.0。
王振孟国杰横田佑助苏小宁
关键词:GPS反演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