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宗达

作品数:22 被引量:33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肝炎
  • 11篇丙型
  • 11篇丙型肝炎
  • 10篇肝炎病毒
  • 10篇病毒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疫苗
  • 8篇丙型肝炎病毒
  • 6篇免疫
  • 5篇乙型肝炎疫苗
  • 4篇献血
  • 4篇献血员
  • 3篇新生儿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免疫后
  • 3篇抗体
  • 3篇HCV
  • 3篇HCV感染

机构

  • 8篇河北省疾病预...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石家庄市卫生...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22篇孟宗达
  • 7篇逯好英
  • 7篇牛建章
  • 7篇徐东刚
  • 6篇刘崇柏
  • 6篇赵玉良
  • 5篇夏国良
  • 5篇刘洪斌
  • 4篇曹惠霖
  • 4篇刘洪斌
  • 3篇贾志远
  • 3篇刘新立
  • 2篇孟文华
  • 2篇徐志一
  • 2篇陈素良
  • 2篇刘新利
  • 1篇庄辉
  • 1篇夏建玲
  • 1篇白瑞婷
  • 1篇马贤凯

传媒

  • 5篇中国计划免疫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肝脏病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4篇2003
  • 4篇2002
  • 5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利用重组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HCVNS5)抗原建立了酶免疫试验(EIA),对25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不同区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动态研究,同时对1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和抗-NS5平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64.1%。抗-NS5抗体首次检出时间为30~575天(182.9±168.5),晚于ALT异常和其他区抗体的出现时间。在感染后1,3,6,12和24个月后抗-NS5的阳性率分别为28%,40%,52%,68%和76%。抗-NS5的动态变化类型为四种:一过性阳性、间歇性阳性。
徐东刚逯好英牛建章孟宗达孟宗达康铁军
关键词: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转移酶输血
重组 HCV NS5 区抗原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
1997年
重组HCVNS5区抗原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牛建章徐东刚*孟宗达逯好英*陈淑芬于秋丽河北省卫生防疫站保定071000丙型肝炎病毒(HCV)NS5蛋白位于1973~3011氨基酸残基,含有GDD序列,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参与病毒的复制。因此检...
牛建章牛建章孟宗达徐东刚陈淑芬孟宗达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方案的保护效果评价被引量:173
2003年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及其与中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联合应用母婴阻断方案的保护效果。方法 在广西等 3个地区 ,对乙肝病毒双阳性母亲新生儿 ,应用重组乙肝疫苗和重组乙肝疫苗加 5 0IUHBIG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 ,共随访单纯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儿 2 89例 ,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阻断儿 186例。结果 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为 87.8% (95 %CI :83.6~ 91.9) ,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的阻断效果为 91.2 % (95 %CI:86 .7~95 .6 ) ,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和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间 (P =0 .70 72 )、两种母婴阻断方案间 (P =0 .2 95 5 )及各地免疫人群间 (P =0 .9987)的母婴阻断效果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间抗 HBs的阳转率 (P =0 .3188)和抗体滴度 (GMT)间 (P =0 .892 5 )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首剂免疫后 1年 ,抗 HBs阳性率在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组和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组分别为 91.1%和 93.5 % ,GMT分别为 15 3mIU/ml和 16 4mIU/ml,以后逐年显著下降 (线性趋势检验χ2 =6 0 .4 7,P =0 .0 0 0 1) ,至免疫后第 4年 ,阳性率分别降为 6 5 .0 %和 6 6 .6 % ,GMT仅为第一年的1/ 3。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加中效价HBIG的母婴阻断效果可达 90 %以?
夏国良龚健王继杰孟宗达贾志远曹惠霖刘崇柏
关键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河北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1],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污染的血制品传播[2],且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牛建章许若丹白瑞婷田茶张立平孟宗达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基因序列
我国研制的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近期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考察新生儿接种国产乙型肝炎 (乙肝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表达的基因重组疫苗的近期免疫效果。方法  1997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8月 31日 ,在河北省正定县选择 7个乡 ,对2 96 9名新生儿按出生后 2 4h及 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 3剂乙肝CHO疫苗 ,每剂 10 μg。每季度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2 0 0 0年 4月对完成全程免疫的观察对象采集血清 ,检测HBsAg、抗 HBs和抗 HBc三项乙肝病毒标志。结果 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93 74 % (2 783/2 96 9) ,第 1剂在出生 2 4h内接种的及时接种率为 95 4 2 % (2 833/ 2 96 9)。 2 0 0 0年 4月采血率为6 8 4 % (190 6 / 2 783)。新生儿乙肝CHO疫苗全程免疫后第 1年内抗 HBs阳性率 [样本值 /阴性对照值(S/N)≥ 2 1]为 98 2 5 % ,有效抗 HBs阳性率 (S/N≥ 10 0 )为 94 2 6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77 6 4 ;其后抗体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第 3年时抗 HBs阳性率为 92 31% ,有效抗 HBs阳转率为6 8 96 % ,GMT为 2 2 86。 3年中HBsAg阳性率均小于 1% ,抗 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在 1%~ 3%之间 ,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刘洪斌马景臣孟宗达张英林韩常全张玉伟赵卉刘玉忠邢占春陈吉朝贾志远夏国良曹惠霖李志强刘崇柏
关键词:乙型肝炎预防接种免疫原性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的初步观察被引量:63
1998年
目的观察我国研制的规范化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株与LA1株的免疫原性并考核其保护效果。方法135340名受试儿童以系统随机分组方法,另360012名儿童以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疫苗接种组与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甲型肝炎发病率。此外,检测甲型肝炎抗体为阴性的部分易感者,在接种H2株与LA1株后2~6个月,抽血检测甲型肝炎抗体阳转率与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对照组发现甲型肝炎37例,两株疫苗接种组均未发现病例,保护率均为100%,两组保护率合并后的95%可信限下限为921%。用于现场研究的H2株(1070TCID50)抗体阳转率为9487%,LA1株(10675TCID50)为8316%。抗体阳转率与疫苗滴度有剂量效应关系。活疫苗接种2次,抗体阳转率达100%。观察期间未发现任何严重副反应。结论H2株与LA1株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良好。
徐志一李荣成孟宗达孟宗达张勇周廷魁张勇龚健李艳萍汪萱怡黄全诚赵玉良马景臣史同深刘新立赵玉良马景臣刘洪斌刘新立
关键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疫苗免疫原性接种
丙型肝炎病毒NS5区部分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抗体动态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NS5蛋白的抗原性,研究抗-NS5抗体的性质,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用Goldkey程序对NS5蛋白的抗原决定簇进行预测分析,以RT-NestedPCR方法扩增NS5基因片段,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通过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克隆表达目的基因。用所获重组蛋白建立EIA,对30例PT-HC患者的系列血清进行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CVRNA检测和分析。结果所获NS5区基因与HCVⅡ/1b相应区段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1.8%和92.4%。将该片段插入pGEX表达载体中,转化BL21(DE3),通过诱导表达,在分子量50000左右处出现一条对照菌没有的表达蛋白带,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1.4%。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系列血清的检测表明:抗-NS5抗体一般出现较晚,阳转时间为183±169天,抗体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抗-NS5抗体的出现与ALT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NS5区抗体的动态变化可分为:持续性抗-NS5阳性、间歇性抗-NS5阳性、一过性抗-NS5阳性和2年内抗-NS5持续阴性四种类型。结论抗-NS5出?
徐东刚逯好英牛建章孟宗达孟宗达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NS5区基因表达基因克隆抗体
乙型肝炎疫苗两针免疫后14年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观察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易感者接种 2剂血源乙肝疫苗的远期免疫效果 ,1985年 4月 ,在正定县某村 ,对整个人群采血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对 3项指标均阴性的 132人接种 2剂乙肝疫苗 ,按 0、3个月免疫程序 ,每剂 10 μg/ml,于首剂免疫后 6个月、12个月和 14年检测HBsAg、抗 HBs和抗 HBc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乙肝疫苗免疫后 6个月时 ,抗 HBs阳性率 (S/N≥ 2 1)为 10 0 % ,未检出HBsAg阳性者 ;12个月时 ,<2 0岁组的抗 HBs阳性率 (S/N≥ 2 1)为94 3% ;≥ 2 0岁组则为 74 2 % ,二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5 16 ,P <0 0 5 ) ,未检出HBsAg阳性者 ;14年时 ,抗 HBs阳性率降为 5 9 31% (S/N≥ 2 1)或 18 6 % (S/N≥ 10 0 )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 2 4 ,P >0 0 5 ) ,检出HBsAg阳性者 1例 ,3个月后复检阴性 ,未发现肝病病人。说明HBV易感者接种 2针乙肝疫苗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韩常全邢占春张英林马景臣张玉伟赵卉刘玉忠刘洪斌孟宗达刘崇柏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流行病学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14年免疫效果考核被引量:23
2002年
观察了正定县吴兴乡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普种后 14年的免疫学效果。该乡自 1986年开始对所有新生儿结合农村计划免疫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3剂乙肝疫苗 ,在 1986~ 1996年用血源乙肝疫苗 ,1997~ 1999年用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 1986~ 1996年为 87 16 %,1997~ 1999年为 93 74%。于 1999年普查采血 ,用固相放射免疫试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并与本地免疫前同龄儿童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 ,计算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 :乙肝疫苗免疫后 ,1~ 14岁儿童保护性抗 -HBs阳性率为 94 74%~ 10 2 7%,S/N值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76 72~ 5 6 2 ,随着免疫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HBsAg在 10岁以前无升高趋势 ,1~ 14岁儿童的HBsAg总阳性率 1 2 7%,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 10 5 %相比 ,保护率为 87 9%(95 %可信限 83 18%~ 93 38%)。抗 -HBc阳性率为 2 2 6 %,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 35 1%相比 ,降低了 93 5 6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随年龄的增长保护性抗体水平逐年下降 ,HBsAg阳性率 10~ 14岁开始出现升高趋势 ,而在 10岁以前未见升高趋势 ,说明免疫后 10年间效果良好 ,无需加强免疫。
马景臣刘洪斌张英林孟宗达韩常全邢占春张玉伟赵卉刘玉忠侯艮书高小丽夏国良曹惠霖刘崇柏
关键词: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计划免疫
丙型肝炎流行地区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1997年
丙型肝炎流行地区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赵玉良1孟宗达1刘光武2康铁军1祁菊珍3李书本4张建华5田茶1孙永德1为探讨丙型肝炎的感染特点,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对乙、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与...
赵玉良赵玉良刘光武孟宗达祁菊珍李书本张建华田茶孙永德
关键词: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