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勋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对原代大鼠肝脏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 近年来,水华现象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是一类蓝藻水华产生的具有生物毒性的单环七肽化合物,至今己发现80余种异构体。MC性质稳定,难以降解,现行自来水处理...
- 尹建勋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活性氧
- 文献传递
- 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发生的双重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是世界各地水华中存在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藻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往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肝脏毒素,对细胞内蛋白磷酸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发生的双重毒性效应。本文简要综述报道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生成双重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 尹建勋帅怡仲伟鉴肖萍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细胞凋亡
- 微囊藻毒素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饮水藻类毒素污染是当今世界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微囊藻毒素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最具代表性且研究最普遍,本文就其理化特性、毒理学研究进展以及危险性评价等作一简要综述。
- 帅怡尹建勋王彦琴肖萍仲伟鉴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毒性
- 活性氧在微囊藻毒素-LR诱导细胞凋亡效应中的作用探讨
- 2011年
-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原代大鼠肝脏细胞的促凋亡效应以及探讨活性氧(ROS)在这一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获取原代大鼠肝脏细胞,用William's E培养液重悬后接种于铺被鼠尾胶原的孔板内,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染毒组,37℃、5%CO_2条件下培养3h后换液并染毒各梯度浓度的MC-LR,使各染毒组毒物终浓度分别为1×10^(-5)、1×10^(-6)、1×10^(-7)、1×10^(-8)mol/L。染毒相应时间后,采用中性红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内ROS含量。[结果]中性红比色实验发现,至染毒期末观察到1×10^(-5)、1×10^(-6)mol/L两个染毒组的肝脏细胞几乎全部死亡(>95%),1×1^(-7)mol/L染毒组部分肝脏细胞死亡(约30%);流式细胞术观察到MC-LR染毒后早期(5min)诱导细胞凋亡,同时观察到肝脏细胞内短时间(15min)快速产生大量的ROS。[结论]MC-LR诱导原代大鼠肝脏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ROS,这可能是MC-LR诱导细胞凋亡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 尹建勋帅怡王彦琴肖萍仲伟鉴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凋亡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