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晓朋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利用率
  • 2篇光能
  • 2篇光能利用
  • 2篇光能利用率
  • 1篇冬小麦
  • 1篇行距
  • 1篇玉米
  • 1篇水氮管理
  • 1篇夏玉米
  • 1篇小麦
  • 1篇不同种植模式

机构

  • 2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2篇郭家选
  • 2篇刘秀位
  • 2篇崔晓朋
  • 2篇孙宏勇
  • 2篇张喜英
  • 1篇邵立威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中科院栾城试验站进行,选用该区域普遍使用的先玉335和郑单958 2个品种,设20 cm+100 cm,40 cm+40 cm,60 cm+60 cm,40 cm+80 cm 4个行距水平,除了40 cm+40 cm密度为6.2×104株/hm2,其他密度均为7.5×104株/hm2。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叶面积系数在60 cm+60 cm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高5%~20%,先玉335高5%~17%;整个生育期内两品种60 cm+60 cm行距处理RUE高于其他处理10%~30%;在整个生育期内先玉335 60 cm+60 cm行距处理总干物质量比其他3个种植模式高15%~22%,郑单958高17%~25%;两品种60 cm+60 cm的行距处理玉米收获指数、干物质量的转移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而利于提高产量。分析表明,太阳辐射和积温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而夏玉米光能利用率明显受到积温的影响。
崔晓朋郭家选刘秀位张喜英孙宏勇
关键词:玉米行距光能利用率
水氮管理及品种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提高光能利用率(RUE)是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影响作物冠层结构及冠层形成过程,进而影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为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的光能利用率,于2012—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了3个冬小麦品种(‘冀麦585’、‘科农199’和‘石新828’)在3个氮水平[135 kg(N)·hm^-2,180 kg(N)·hm^-2,225 kg(N)·hm^-2]和3个灌溉水平(70 mm,140 mm,210 mm)下的大田试验,对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生物量和叶面积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光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冀麦585’、‘科农199’和‘石新828’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2.10 g·MJ^-1、2.05 g·MJ^-1和1.93 g·MJ^-1。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有一定的影响,其值为1.80~2.20 g·MJ^-1;水氮因素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不同,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光能利用率增加,适度的水分亏缺会产生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增加与生物量形成呈正相关,但当生物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冬小麦产量并不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干物质量转移率随着生物量增加而降低有关。结果还显示: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冬小麦的光能利用率与气温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其在水氮条件下表现不一致。综合上述分析结果,需要适宜水氮供应才能获得适度干物质积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有效干物质运转,最终提升冬小麦产量。
崔晓朋张喜英孙宏勇刘秀位邵立威郭家选
关键词:冬小麦水氮管理光能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