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直肠
  • 2篇外显子
  • 2篇结直肠
  • 2篇肠癌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第二外显子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态性
  • 1篇新基因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受体
  • 1篇映射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三维重建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崔晶
  • 5篇来茂德
  • 2篇徐静
  • 2篇林洁
  • 2篇吕炳建
  • 2篇王炜
  • 1篇罗敏捷
  • 1篇阮文静
  • 1篇王敏
  • 1篇徐恩萍
  • 1篇朱益民
  • 1篇马裕
  • 1篇张昊

传媒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遗传
  • 1篇第七届全国诊...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简单模型的城市街景三维重建
室外场景的三维模型重建技术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重要而热门的研究课题,可以广泛应用到虚拟城市、自动导航系统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以及车载系统的普及,人们开始对地图的真实感和街景图有要求...
崔晶
关键词:城市街景三维重建技术纹理映射
文献传递
中国人群中C6orf37第二外显子VNTR多态性的研究
2006年
目的:证实C 6orf 37编码区VNTR位点,检测其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并寻找VNTR多态性检测的理想方法。方法:用RT-PCR及测序证实C 6orf 37编码区的VNTR位点,并用SSLP和DHPLC两种方法对166例中国人进行VNTR基因分型。结果:C 6orf 37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区存在一个新的VNTR多态性位点,其核心序列为GGCGGCGACTTCGGC,编码5个氨基酸(G-G-D-F-G),重复3到5次。该位点存在3种等位基因:a(3次重复),b(4次重复),c(5次重复),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在中国人群中的a、b、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45,0.304,0.551。杂和度为0.583,多态信息含量为0.510。DHPLC与SSLP检测VNTR多态性的结果一致,但DHPLC具有快速、经济、高通量的特点。结论:C 6orf 37编码区存在一个高度多态性VNTR位点,DHPLC是大规模筛选VNTR多态性的理想方法。
崔晶王炜王敏林洁马裕阮文静徐静来茂德
关键词:等位基因VNTR
C6orf37,一个在结直肠肿瘤中高表达的新基因
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明,大多数结直肠癌是从腺瘤癌变而来,这个过程约5—20年。切除腺瘤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大约30/%—46/%的腺瘤患者治疗后2.5—7年就会复发。目前缺乏...
崔晶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CDNA
文献传递
胰岛素、高糖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620中胰岛素受体第11号外显子的变异性剪接
目的了解胰岛素、葡萄糖对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620中胰岛素受体第11号外显子变异性剪接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受体变异性剪接与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三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用胰岛素、高糖分别处理RKO和 SW620细胞,通...
王炜王敏崔晶马裕阮文静徐思萍来茂德
关键词:胰岛素胰岛素受体
文献传递
遗传标记的DHPLC检测在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是一种新型遗传变异筛查技术,可用于单碱基替换,小片段缺失或插入、微卫星不稳定性等检测,具有全自动、高通量、快速、准确等技术特点.目前我们已成功地将DHPLC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卫星及小卫...
来茂德徐恩萍吕炳建崔晶王炜
关键词:结直肠癌分子病理学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文献传递
结肠腺瘤-正常文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为进一步分析腺瘤相对正常SSH文库(A-N)的差异表达候选基因的表达谱,结合通用的生物信息学软件,自行开发、搭建包括核酸自动分析平台及GetUni软件包的生物信息学平台,实现了将A-N文库109个差异克隆序列与本地下载的非冗余核酸数据库、人UniGene数据库比对、聚类,至获取差异表达候选基因的自动化分析。对这些基因进行GOTM(GOTree Machine)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PCR验证。结果共发现62个候选基因,包括6个核糖体蛋白成员,6个免疫相关基因。Reg4和FAM46A两个基因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13次和4次,半定量RT-PCR显示这两个基因分别在10/10和9/10例腺瘤相对正常黏膜表达上调。对于这些差异表达候选基因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结肠腺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吕炳建崔晶徐静张昊罗敏捷朱益民来茂德
关键词:结肠腺瘤黏膜基因表达UNIGENE
IGFBP-7在大肠癌细胞中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大肠癌RKO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与其发生作用的相关分子。方法选用IGFBP-7表达阴性的大肠癌RKO细胞,将含有人IGFBP-7基因的pcDNA3.1(IGFBP-7...
马裕阮文静林洁吕丙建崔晶来茂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