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更多>>
基于分布式存储的移动GIS技术与应用研究 随着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GIS已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移动GIS是在嵌入式技术基础上,集成移动通信技术、导航定位技术以及互联网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GIS,其优点在于随时随地... 张伟关键词:分布式存储 移动GIS 文献传递 通讯可靠性测试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 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何分析等。而大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现有的或者已经得到的数据,而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 张伟关键词:通信网络 数据传输 网络测试 损耗测量 一种寻求MST的分布式算法 2008年 为解决最小生成树(MST)算法中的NP完全问题,使之适应实际网络环境的性能需求,提出一种寻求MST的分布式算法。该算法建立在MST性质的基础之上,利用数据融合逐步构建网络的MST。此过程不再需要传统洪泛连接信息,最多只需3×lbn次的信息交互,且去除了冗余信息。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资源消耗低的特点。 张伟 李鸥关键词:最小生成树 分布式算法 数据融合 一种cdma2000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模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反向链路速率控制。一种cdma2000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模型,该模型构建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离散控制系统闭环控制模型,获得其脉冲传递函数;提取1xEV-DO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模型参数;根据反向链路速率... 柴远波 张伟 戚建平 刘冰洋 谷立鹏 傅敏 张鑫 解思瑞 刘亮亮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方法,在由接入终端、无线接入网、分组核心网和IP网络组成的系统中,通过将激活接入终端依导频功率划分等级,并引入加权因子的方法,灵活调整T2P流的分配,包括以下步骤:1)预设系统... 柴远波 刘冰洋 戚建平 张伟 谷立鹏 傅敏 张鑫 解思瑞 刘亮亮文献传递 MIMO多用户下行系统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可在不额外增加发射功率和带宽的条件下成倍增加传输速率和大幅改善系统容量及系统可靠性,被认为是解决未来宽带高速数据服务的有效技术之... 张伟关键词:多用户MIMO 比例公平 文献传递 针对基于编码的跨站脚本攻击分析及防范方法 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Web应用的快速发展,跨站脚本攻击事件迅猛增加,其攻击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出现一些特殊的高级攻击方法,其中基于编码的跨站脚本攻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针对二进制和N元字母表两种常见的基于编码的跨站脚本攻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已有客户端跨站脚本攻击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动态访问控制的防范方法,弥补了现有针对此类攻击的防范方案缺乏实用性的不足,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张伟 吴灏 邹郢路关键词:跨站脚本攻击 WEB应用程序 跨域访问 基于MST的分布式分簇算法 2009年 为了使分簇后的网络更便于数据融合,对最小生成树(MST)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MST性质的分布式多层分簇算法。分簇过程中,节点各自独立运行该算法,利用生成的局部MST传递并融合连接信息以完成本层级的网络分簇。经过多次的连接信息间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便于数据融合的多层分簇网络。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资源消耗低的优点。 张伟 李鸥关键词:分布式算法 以数据为中心 最小生成树 数据融合 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方法,在由接入终端、无线接入网、分组核心网和IP网络组成的系统中,通过将激活接入终端依导频功率划分等级,并引入加权因子的方法,灵活调整T2P流的分配,包括以下步骤:1)预设系统... 柴远波 刘冰洋 戚建平 张伟 谷立鹏 傅敏 张鑫 解思瑞 刘亮亮基于凸优化方法的室内NLOS误差抑制算法 被引量:2 2020年 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误差是导致室内定位精度低、稳定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NLOS误差抑制算法存在复杂度较高、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凸优化方法的室内NLOS误差抑制算法,为保证定位鲁棒性,该算法先给出鲁棒最小二乘(robust least squares,RLS)形式的位置估计问题,再依据遮挡情况不同,将定位环境分为轻微遮挡环境和严重遮挡环境,并根据两种环境NLOS误差特性,引入新的松弛条件,将上述位置估计问题分别转化为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和二阶锥规划问题并求解。仿真实验表明,相比已有算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提算法提高了定位精度,并且有效降低了无解个数,增强了鲁棒性。 张龙 任修坤 王盛 张伟关键词:非视距 凸优化 二阶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