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母婴
  • 3篇护理
  • 3篇产妇
  • 2篇乳汁分泌
  • 2篇母婴分离
  • 2篇母婴分离产妇
  • 1篇新生儿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整体护理
  • 1篇品管圈
  • 1篇品管圈活动
  • 1篇前馈
  • 1篇前馈控制
  • 1篇阻断
  • 1篇腕带
  • 1篇母乳

机构

  • 6篇连云港市妇幼...

作者

  • 6篇张伟
  • 3篇孙境
  • 2篇单玲
  • 2篇席时清
  • 2篇陈玲
  • 2篇陈静
  • 2篇吴冬梅
  • 1篇张丽
  • 1篇张娣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催产素滴鼻对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催产素滴鼻在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将足月正常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催产素滴鼻,并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进行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母婴分离结束后母乳喂养率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乳腺泌乳始动时间(16.85±5.23)h,对照组(33.60±5.13)h,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t=9.68,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1、2、3天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68、5.69、8.72,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者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16例,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57,P〈0.05)。两组产妇在出院后1周均获得随访,母婴分离结束后1周,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χ2=7.07,P〈0.05)。结论:通过采用催产素滴鼻能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汁分泌。
单玲席时清孙境陈玲吴冬梅张伟
关键词:催产素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
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中的作用
2021年
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9月-2021年4月,抽取198例新生儿入组,成立“品管圈”护理干预小组,评估腕带佩戴效果,分许佩戴不规范、腕带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形成原因。找出护理工作中的漏洞,改进完善工作方法,提高腕带佩戴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所有新生儿的腕带佩戴均达到规范标准,未出现过敏现象。家属腕带佩戴方法的接受度较之前大幅度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规范率,降低过敏率,提高家属满意度和接受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提升。
张伟陈静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新生儿
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16年5~7月收治的住院产妇2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9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149例,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6个月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周、3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6个月哺乳技能Latch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护理满意度、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实施延续护理能使产妇更快获得哺乳技能,提高母乳喂养率,有效改善产后抑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伟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干预作用探讨
2023年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在对乙型肝炎母婴阻断进行干预时发挥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接收的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其采用药物治疗干预措施的同时,对照组患者同步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研究组则同步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组产妇产后十二个月时的母婴阻断成功率、新生儿出生时以及六个月时的HbsAg载量以及HBV-DNA载量情况,同时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新生儿出生十二个月后,观察组的母婴阻断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及出生6个月这两个阶段,观察组新生儿的HbsAg载量以及HBV-DNA载量的阳性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及出生6个月这两个阶段,观察组新生儿的HbsAg载量以及HBV-DNA载量的阳性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在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干预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降低新生儿HbsAg及HBV-DNA阳性率。另外,该方法还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其焦虑和抑郁症状,该方法可以作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有效干预措施。
张伟陈静
关键词:前馈控制乙型肝炎母婴阻断
分组反式交接班在产科病房的实施与效果被引量:6
2014年
护理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要求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病情应全面了解,若采用以往的交接班模式,责任护士主要听交班人员的陈述,是以被动的方式了解患者病情,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2]。
孙境张伟张丽张娣
关键词:护理评估产科病房
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因素,以期采取相应措施增加产妇乳汁分泌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00例母婴分离产妇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产妇各项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产妇年龄、是否为首次妊娠对产妇的泌乳量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顺产、首次刺激乳头在娩出后2 h之内、24 h挤奶5~10次、泌乳持续时间在10~30 min、无焦虑抑郁表现的产妇泌乳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影响产妇泌乳的单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产妇泌乳的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分娩方式、首次刺激乳头时间、24 h挤奶次数、泌乳持续时间、焦虑表现、抑郁表现。结论及早进行乳头刺激或挤奶,适当增加挤奶次数,以及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产妇的乳汁分泌。
单玲孙境席时清张伟陈玲吴冬梅
关键词:母婴分离乳汁分泌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