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全结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患儿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从1mg/kg开始逐步递增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术中根据不引起体动反应,方便术者操作,维持恰当的麻醉深度和正常的生命体征来适时追加丙泊酚。监测2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8±9)、(64±8)、(60±8)、(62±8)、(64±9)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5±8)、(57±6)、(55±6)、(56±6)、(59±8)MInHg;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92±8)、(89±7)、(85±8)、(86±8)、(86±9)次/min,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89±6)、(86±6)、(81±6)、(84±6)、(87±7)次/min;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比麻醉前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SpO,无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3.1±4.2)、(20.7±4.1)、(18.5±2.4)次/min,对照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
- 李法印张先龙徐峰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丙泊酚氯胺酮
- 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其中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5 min持续泵注右旋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在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30 min(T4)测定两组血糖水平;记录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同组T0相比,观察组T4及对照组T2~T4血糖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T2、T3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可抑制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糖应激性升高幅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李法印李翔张先龙徐峰
- 关键词:血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 骶管阻滞降低全身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岁~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骶管阻滞组(C组)及芬太尼组(F组)。C组诱导完成后实施骶管阻滞,术中用七氟醚维持;F组诱导完成后,用芬太尼和七氟醚维持。分别记录术前(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时(T3)、插管后5min(T4)、切皮时(B)、苏醒室5min(T6)、苏醒室30min(B)时间点的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02),记录拔管时间、术后躁动评分。结果F组拨管时间与c组[(16±9)min比(12±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评分F组较c组高,术后躁动发生率(F组56%,C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及T7时F组HR与C组[(119±10)次/min比(110±8)次/min;(118±11)次/min比(109±10)次/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MAP与C组[(100±6)mmHg比(93±11)mmHg;(101±11)mmHg比(95±13)mmHg](1mmHg=0.133k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时点,两组患儿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能降低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 张先龙李法印徐峰刘海林
- 关键词:骶管阻滞七氟醚术后躁动芬太尼
- 预注射氯胺酮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预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对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80岁的择期手术患者160例进行全身麻醉,随机平均分为四组(K0、K1、K2、K3组)。麻醉诱导期间,四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力月西)O.1mg/kg,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3mg/kg。同时K0组注射0.9%NaCI溶液10ml,K1组注射氯胺酮(0.5mg/kg)10ml,K2组注射氯胺酮(1.0mg/kg)10ml,K3组注射氯胺酮(2.0mg/ks)10ml。麻醉期间监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程度,手术时间及使用异丙酚、芬太尼及阿曲库铵的总量。结果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异丙酚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2、K3组术后苏醒时间较K1组长[(10.25±3.51)min、(13.50±4.12)min比(7.31±2.53)min](P〈0.05),并且K2组与K3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K0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高于K2、K3组(P〈0.05);K2、K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K1组低(P〈0.05),K2组和K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可以有效地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延长了苏醒时间。
- 徐峰张先龙张跃李发印
-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元可塑性麻醉苏醒室
- 催产素不同使用方法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催产素不同使用方法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16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在取出胎儿后,子宫注射催产素20 U后,分为4组:A组静脉注射催产素20 U;B组静脉注射催产素10 U;C组静脉注射催产素5 U后,持续注射催产素5 U/h 2 h;D组静脉注射催产素2 U后,持续注射催产素10 U/h 2 h。监测心电图(ECG)、无创测量血压(NBP)、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进行子宫硬度评估,观察用催产素后即刻、10、30、60 min血清中催产素水平,记录恶心、呕吐次数。结果:使用催产素后A、B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同时心率变化较大;A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较高;A、B、C组催产素水平明显增高,随后下降;组间比较,各组催产素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产妇子宫出血量及子宫硬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小剂量催产素静注加持续输入可以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减少催产素相关不良反应。
- 徐峰张先龙李法印张届新
- 关键词:催产素剖腹产血流动力学
-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在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于特殊人群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50例拒绝行静脉穿刺的上消化道异物的特殊人群行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下无痛胃镜异物取出术,记录麻醉前、静脉给药时、静脉给药后30 s、治疗结束时和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胃镜治疗。与麻醉前相比,静脉给药时MAP和HR明显升高(P<0.05);而RR与SpO2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中仅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结论:对特殊人群的上消化道异物,七氟醚联合丙泊酚下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法印张先龙徐峰
- 关键词:上消化道异物丙泊酚七氟醚
- 消化道黏膜浅表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被引量:1
- 2015年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消化道早期黏膜浅表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术中镇静、镇痛以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最为常用[1]。但瑞芬太尼不良反应较多,且安全剂量不易掌握[2]。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们对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李法印张先龙李金玉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小剂量氯胺酮消化道黏膜麻醉效果术中镇静
-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的老年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DK组)和丙泊酚组(PF组),每组30例。DK组于手术前10 min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并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氯胺酮0.4 mg/kg,PF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丙泊酚1 mg/kg。记录给药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术后10 min(T_2)、手术结束后30 min(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的变化;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调查并分析患者、麻醉及骨科医生的满意度。结果与T_0前比较,PF组患者T1时RR、HR、MAP均下降(P<0.05);除此之外,与DK组比较,PF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注射痛及低血压发生率升高(P<0.05);且PF组麻醉医生满意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李法印张先龙李金玉
- 关键词:氯胺酮肩关节脱位
- 颊针疗法对桡骨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颊针疗法对桡骨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的影响。方法将54例闭合性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颊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7例。颊针组给予针刺患侧肘穴和腕穴,留针30 min;药物组给予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镇痛。记录处理前、处理后即刻及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处理前、处理后24 h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记录吗啡追加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对术前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与处理前比较,颊针组处理后即刻及6、12、24 h的VAS评分下降,药物组处理后6、12、24 h的VA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颊针组处理后即刻的VAS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处理前比较,颊针组处理后24 h的IS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后24 h,颊针组ISI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追加吗啡镇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颊针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4.19±0.68)分,高于药物组的(3.74±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17)。结论颊针疗法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桡骨骨折患者的术前疼痛,改善睡眠状态,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
- 许琦琦李登科张先龙李法印高鹏飞
- 关键词:桡骨骨折镇痛
- 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在老年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雷米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ERCP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咪达唑仑复合雷米芬太尼组(M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组(DR组)。MR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雷米芬太尼0.5μg/kg,继以咪达唑仑0.025mg·kg-1·h-1+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持续泵注;DR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和雷米芬太尼0.5μg/kg,继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雷米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泵注。记录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30min(T3)和术毕时(T4)的MAP、HR、RR和SpO2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手术和麻醉医生的满意度。结果与T0相比,MR组T1-T4的HR升高(P<0.05),T2、T3的RR及SpO2降低(P<0.05),DR组T2的HR降低(P<0.05)。与MR组相比,DR组术中呼吸暂停、体动反应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0.05),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满意度增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ERCP可获得满意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 李法印张先龙曹小飞
-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咪达唑仑胰胆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