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余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建筑
  • 3篇校园建筑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比较
  • 2篇建筑文化
  • 2篇教室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发展
  • 1篇大学校园
  • 1篇选择性
  • 1篇学生公寓
  • 1篇园区
  • 1篇园区建设
  • 1篇整合思维
  • 1篇智能建筑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生态建筑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法

机构

  • 10篇湖南大学

作者

  • 10篇张庆余
  • 2篇宋晟
  • 2篇曾庆淼
  • 1篇周亚东
  • 1篇袁医娜
  • 1篇王晓文
  • 1篇黄春华
  • 1篇刘慧

传媒

  • 4篇中外建筑
  • 3篇南方建筑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全国第八次建...

年份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整合性思维——谈建筑教育指导思想
2002年
本文通过对客观现象的分析得出21世纪建筑教育新的指导思想——整合性思维(Holistic Thinking),并根据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张庆余周亚东刘慧
关键词:选择性
论建筑创作整合思维方法及其应用
2004年
本文针对建筑创作思维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了研究整合思维方法的目的、意义以及功能 ,论述了以“真、善、美”
张庆余曾庆淼
关键词:建筑创作整合思维
郴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
2002年
本文在对郴州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状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把郴州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开放城市”的总目标,又从“树文明形象,构文化名城,建经济强市”三方面阐述了具体目标。然后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规划要点。
张庆余曾庆淼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试论“建筑细部”涵义的新诠释被引量:4
2003年
本文认为建筑细部是一种层级概念,其层级构架是建筑从整体逐步分解到细部的流程。建筑细部对于建筑意义的表达,是在某一层级上对于建筑整体意义的表达。
王晓文张庆余
关键词:建筑细部建筑意义建筑艺术
现代中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及实践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从我国中学校园建筑发展出发,研究总结了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现代中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并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做出了探索。
袁医娜张庆余
关键词:校园建筑建筑设计建筑风格
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比较
该文通过对中西方大学起源和演变进行比较,着重分析了中西方校园建筑的差异.中国学校建筑传统上有大门和围墙,以行政领导和教师为中心,显示出一种封闭的人文意味.而西方校园则为开放式,面向社会,强调个性和交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宋晟张庆余
关键词:建筑文化校园建筑大学校园
文献传递
创造美好未来
1997年
一、城市人口剧增,给人居环境提出严峻挑战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6年一份报告中说,全球人口两年后将达到60亿。人口分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1950年,全球范围内,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仅有83个,49个分布在工业发达国家,如纽约、、巴黎、东京等大城市。45年后,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达到了280个。全球15个人口最多的城市中有11个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经济,城市化问题却更加加剧。据预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是发达国家的3倍。城市化加剧,各国城市贫困人口也急剧增加,到2015年,全球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大都市的城区或市郊。
张庆余
关键词:人居环境建筑业
跨世纪城市与建筑的追求
1999年
1.问题的提出 工业革命后,大批的工厂和企业在城市中兴起,由此导致了城市向外扩展。新材料与新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因而形成了一种以高科技为特色的城市与建筑。伴之而来的城市病也不断出现,并成为世界性难题。 大城市病主要有:①城市过大。
张庆余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设计生态建筑智能建筑
高校校外学生公寓园区建设模式的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针对我国目前高校校外学生公寓园区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在新形势下构筑新模式的几个问题.
黄春华张庆余
关键词:高校
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大学起源和演变进行比较,着重分 析了中西方校园建筑的差异。中国学校建筑传统上有大门和围 墙,以行政领导和教师为中心,显示出一种封闭的人文意味。而 西方校园则为开放式,面向社会,强调个性和交流。在当今知识 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重组校园的结构和空间,创造 自然和人文融合的新校园空间。
宋晟张庆余
关键词:建筑文化校园建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