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旭
- 作品数:73 被引量:6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3015的选育
- 2005年
- 苏玉安郝宪彬王岩华泽田张忠旭王彦荣李全英
- 关键词:杂交粳稻选育异交特性抗倒能力穗粒质优
- 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和辽优5218的抗倒伏能力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文章对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的理想茎秆物理形状:地上部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很短,地上部第二伸长节间长度也较短,基部茎秆截面椭圆长轴、短轴长和面积大,壁厚宽和茎壁截面积大,植株表现出抗倒伏能力强;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杂交粳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 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李全英郝宪彬朱宝成姚继攀苏玉安
- 关键词:抗倒伏能力
- 杂交粳稻育种的配组理论与方法及其骨干亲本的选育与应用
- 杨振玉张忠旭华泽田魏耀林赵迎春高勇陈亚君苏玉安崔杰林生高日玲迟克生韩春雷杨纪晖丁芬
- 该项目首创籼粳架桥人工制恢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高配合力粳恢C57和杂交粳稻组合黎优57,填补自然界杂交粳稻BT型、滇型不育系恢复基因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种植杂交粳稻的国家。育成继C57之后又一个骨干恢复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杂交粳稻
- 北方光温敏核不育系人工选择压的设置与利用被引量:1
- 2000年
- 针对北方光温生态条件和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表达特点 ,提出了在北方气候条件下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人工种择压设置的原理与方法 ,并介绍了在一定人工选择压下的实际选择效果。
- 魏耀林杨振玉徐正进张忠旭赵迎春华泽田
- 关键词: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表现水稻
- 从C418的育成再论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形势被引量:11
- 2000年
- 以 1 999年北方杂交粳稻有关C41 8系列组合的区试结果为依据 ,论述了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形势 ;分析了C41
- 赵迎春杨振玉魏耀林张忠旭
- 关键词:杂交粳稻高配合力
- 杂交中粳泗优9083选育报告
- 1994年
- 杂交中粳泗优9083选育报告迟克生,张忠旭,闵连峰,杨振玉,纪风高,胡献祥,吴洪凯,刘友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沈阳苏家屯)(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泗优9083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和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合作;以江苏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为母本和辽宁省...
- 迟克生张忠旭闵连峰杨振玉纪风高胡献祥吴洪凯刘友华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择育种
- 激素在杂交粳稻制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1999年
- 研究了“九二0”、花信灵在杂交粳稻辽优3225 制种中的应用技术。按喷施方法和剂量不同,共设9 个处理。结果表明:(1)父本喷施“九二0”,虽然能改善不育系的受粉态势,但同时降低父本颖花利用率,利弊兼备。(2)在母本抽穗5% ,40% 时,喷“九二0”、花信灵,混喷和单喷都明显增产,混喷效果较好。
- 代贵金蔡伟王彦荣王妍张忠旭王大为
- 关键词:激素杂交粳稻制种
- 杂交粳稻屉优418高产制种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以杂交粳稻屉优418的父本C418和母本屉锦A(BT型不育系)为材料,连续8 a结合大面积制种实践调查,探讨了北方杂交粳稻高产制种异交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幼穗剥查法和叶龄回归预测法以及叶片日均长速法综合对花期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大面积制种高产。在不同生态区,构建了不同杂交粳稻理想制种群体。在大面积杂交粳稻制种中,即使不育系柱头外露率较低,只要花期、花时相遇,就可获得制种高产。在制种中如果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而且花期、花时相遇又好,那么制种就可获得高产和稳产。
- 张忠旭李如海隋国民张丽颖姚继攀李全英苏玉安王彦荣张雪
- 关键词:杂交粳稻屉优418高产制种技术
- 不同环境条件对杂交粳稻恢复系离体花粉活力的影响
- 了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对杂交粳稻恢复系离体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湿条件下,6个供试恢复系花粉从化药散出后,花粉活力随离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恢复系花粉对高温伤害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C21...
- 张忠旭姚继攀李全英张丽颖李如海陈温福苏玉安王彦荣张雪
- 文献传递
- 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辽优0201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对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 0 2 0 1制种田中母本的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单穗颖花数、单穗结实率、单穴成穗数在不同插植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 ,单穗颖花数在不同插植苗数下存在显著差异 ,单穗结实粒数、单穴成穗数、群体穗数、测产产量等指标在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互作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距离父本不同的母本行在单穗结实粒数上也有显著不同 ,靠近父本的边行有利于提高这个指标 ;各处理中 ,D2P2 (即插植密度为 2 0 .0cm× 13 .3cm ,每穴插植苗数 2苗 )可作为该组合制种的较好设置 ,行比以 1∶4或 1∶5为宜。同时初步构建了辽优 0 2 0 1制种产量的预测模型。
- 郝宪彬韩勇李全英苏玉安张忠旭王岩王彦荣华泽田
- 关键词:粳型杂交水稻制种插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