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军
- 作品数:53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的对比观察报告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提高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减轻操作过程中的痛苦,我院自2008年以来开展无痛胃镜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8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无痛组54例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68.2岁。
- 郑拓张新军秦丽君
- 关键词:老年无痛胃镜
- 循环血液中的环状RN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高,目前缺乏敏感及特异的生物学检测指标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环状RNA(circRNAs)是一种新型的非编码RNA(ncRNAs)分子,具有结构稳定、数量多、特异表达等特性。它们能通过充当微小RNA(miRNAs)分子海绵、调控基因的转录及剪接、参与蛋白质翻译等方式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它们在血液中稳定存在、分布广泛,并且循环血液中异常表达的circRNAs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为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并为肿瘤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 杨立羊张新军张新军苗吉
- 关键词:循环血液消化系统肿瘤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
- 联用阴性和阳性免疫磁珠及定量RT-PCR检测胃癌外周血微转移
- 该研究先后采用免疫磁珠阴性筛选和阳性筛选方法富集癌细胞,然后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RNA为标志分子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其水平,以评价联合应用免疫磁珠和RT-PC...
- 张新军
- 关键词:免疫磁珠定量RT-PCR胃癌微转移外周血
- 文献传递
- 雷贝拉唑三联一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三联一周疗法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对幽门螺杆菌 ( Hp)的根除作用和溃疡愈合的疗效。方法 :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 79例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 38例用雷贝拉唑 1 0 mg、羟氨苄青霉素 1 .0 g和克拉霉素 0 .5 g,每日 2次 ,口服。治疗 1周后不再加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用奥美拉唑 2 0 mg替代雷贝拉唑 ,余与观察组相同 ,治疗 1周后继续以奥美拉唑2 0 mg,每天 1次 ,口服 3周。疗程结束后 6周 ,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溃疡愈合和 Hp根治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前 7天疼痛症状的改善优于奥美拉唑组 ;观察组溃疡愈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97.4%和 1 0 0 % ,对照组分别为 92 .3%和 1 0 0 % ,两组愈合率和有效率相似( P>0 .0 5 ) ;两组 Hp根除率分别为 89.5 %和 87.8%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9%。对照组 9.8% ,P>0 .0 5。结论 :雷贝拉唑三联 1周疗法能安全。
- 张新军
- 关键词:雷贝拉唑幽门螺杆菌细菌感染奥美拉唑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1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50例)和B组(对照组,51例),A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甘露醇。观察服药过程中排便情况、肠腔清洗效果、饮水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试验组结肠整体准备的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为78.43%(40/5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9)。两组病人在服药后1~1.5h开始排便,排便5~9次后即可进行肠镜检查。试验组在恶心、腹胀、饥饿感、腹痛、乏力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方面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用于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秦丽君张新军丁勇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 <正>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PGIML的临床和内镜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纳减、腹块、便血,胃是最常见的发生...
- 秦丽君张新军温晋锋
- 文献传递
- 肾细胞癌术后十二指肠转移1例报道
- 2020年
-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第三大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据报道,23%RCC患者存在转移,25%患者在肾癌切除术后5年内出现转移[2]。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肝、肾上腺和大脑等,转移至十二指肠并不常见。十二指肠转移通常发生在广泛的淋巴结和内脏受累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有转移的情况下,单发转移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左肾细胞癌术后出现十二指肠单发转移的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肾细胞癌术后出现十二指肠转移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治经验。
- 杨立羊张新军王淑妍徐开蔚
- 关键词:肾细胞癌病例报道
- 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治疗良性食管狭窄24例
- :探讨内镜下推进式放射状切开术(endoscopic push-radial dissection,EPRD)治疗良性食管狭窄(benign esophageal stricture,BES)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 胡柯峰叶国良金燕平郭利华秦丽君张新军缪敏温晋锋郑拓徐丽琴
- 关键词:良性食管狭窄临床疗效
- 经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197例分析
- 2007年
- 张新军童楚盛秦丽君王伯军
- 关键词:上消化道内镜器械选择操作技巧
- 自制肠内牵引器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制肠内牵引器应用于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2例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通过自制肠内牵引器辅助ESD治疗,记录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采用自制肠内牵引器辅助ESD均实现整块切除,整块切除率100%;手术时间为23~132 min,平均(43.2±31.7)min;切下病变最大径2.3~5.2 cm,平均(2.7±0.9)cm;无术中明显出血及迟发性出血病例;无穿孔病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评估,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1例,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腺瘤伴黏膜内癌2例,黏膜下轻度浸润(<1 000 m,sm1)癌1例,黏膜下深浸润(> 1 000 m,sm2)癌2例,所有病例水平及垂直切缘均阴性,完全切除(R0切除)率93.8%(30/32),治愈性切除率93.8%(30/32);其中1例sm1癌和1例sm2癌,追加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均未见癌残留,淋巴结未累及,另1例sm2癌,由于患者高龄,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拒绝外科手术,密切随访中。术后随访1~16个月,平均(4.3±3.7)个月,所有随访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自制肠内牵引器应用于结直肠ESD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金燕平胡柯峰叶国良丁勇刘青青张新军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