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光
- 作品数:6 被引量:1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的比较研究
- 1999年
- 目的 比较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探讨地氟醚在冠心病病人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 ASA ~ 级 ) ,分为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围手术期 ST段变化情况 ,求得各组病人围手术期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为 4 4%和 4 6% ;术后缺血发生率约为术前的 2倍 ,术中与术前相比无差异 ( P>0 .0 5 )。结论 地氟醚与异氟醚相比不增加冠心病及其高危因素病人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 陈晓光王俊科傅文张晓光马虹
-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烷心肌缺血麻醉围手术期
- 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浆肝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浆中肝素含量的影响 ,探讨肝素在血液回收时的应用。方法 自体血液回输组 (n =32 )与异体输血组 (n =30 )骨科、脑科择期手术病人 ,男女各半 ,年龄 18~ 48岁 ,术前肝、肾、凝血功能均正常 ,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自体回输血量及异体输血量均超过 10 0 0ml。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中肝素含量 ;ACT Ⅱ型测定仪测定血中活化凝血时间 (ACT)。结果肝素含量 :自体血液回输组 ,术前、输血前、输血后 2小时肝素含量分别为 (0 6 5± 0 2 7)、(0 6 8±0 2 0 )和 (0 72± 0 19)U/ml;异体输血组分别为 (0 6 3± 0 2 4)、(0 6 7± 0 2 8)和 (0 6 9± 0 2 0 )U/ml。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CT :自体血回输组三个不同时间分别为 (86 10± 2 0 5 4)、(133 5 0± 2 9 6 5 )和 (95 0 5± 2 9 71)秒 ;异体输血组分别为 (88 42± 18 37)、(131 70± 2 7 36 )和(92 86± 14 35 )秒。两组ACT值输血前均明显长于术前 (P <0 0 5 ) ,术前与输血后 2小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组与异体输血组术前、输血前、输血后 2小时肝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自体血回输中使用肝素抗凝适量 。
- 孙新艳宋冰冰王俊科张晓光
-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输凝血功能肝素活化凝血时间
-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被引量:82
- 2004年
- 目的 :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名病人分为 2组 ,诱导后 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1min及插管后 2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 10 0 %。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 80 % ,芬太尼 75%。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 (P <0 .0 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 。
- 单世民金玄玉张晓光王俊科
-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气管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
- 地氟醚麻醉对冠心病病人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 :研究 4种不同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对冠心病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数量化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ASAI -II级 ) ,用脑电监测仪监测不同呼气末地氟醚浓度下双频谱指数 (bispectralindex ,BIS)及相应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地氟醚麻醉中BIS较基础值明显降低 (由基础值 91.4渐降至 4 4 .5 )(P <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 ;随着麻醉加深血压呈剂量相关性下降 ,在 1.0、1.5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 (minimalalveolarconcentration ,MAC)分别较基础血压下降 14 .6 %、19.7% ;心率减慢 10~ 18次 /min(P <0 .0 5 ) ,但与剂量无相关性。结论 :地氟醚适宜于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尤其在 1.0、1.5MAC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BIS能反映麻醉深度 。
- 陈晓光马虹王俊科张晓光
- 关键词:地氟醚脑电图血流动力学冠心病
- 围术期心率变异性改变和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冠心病及其高危因素者术后心率变异性 (HRV)改变及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冠心病及冠心病高危因素者 2 0例 (高危组 ) ,非冠心病高危因素者 2 0例 (对照组 )。使用Holter监测术后的HRV及ST段变化。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结果 术后高危组高频功率 (HF)、高频标准化值 (HFnu)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低频与高频比值 (LF/HF)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缺血组的HF(P <0 0 1)、HFnu(P <0 0 5 )低于非缺血组 ,LF/HF高于非缺血组 (P <0 0 5 )。LF/HF和缺血负荷呈正相关 (r =0 7,P <0 0 1)。结论 冠心病高危因素者术后易发生心肌缺血 ,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控作用下降有关。
- 张晓光王俊科陈晓光傅文盛卓人
-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围术期高危患者心脏手术
- PCA对冠心病病人术后心肌缺血的影响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比较术后用PCA与未行PCA治疗的病人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观察PCA是否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方法 :选择 6 0例择期腹部手术术后病人 ,ASAⅡ~Ⅲ级。手术结束后一组病人用PCA ,另一组病人 (对照组 )用传统的肌注镇痛。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后 2 4小时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PCA组病人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PCA组病人心肌缺血发生率 (2 3 3% )明显低于对照组 (5 3 3 % ) (P <0 0 5 ) ;缺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减轻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后PCA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冠心病及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 。
- 陈晓光丛雪枫张晓光王俊科盛卓人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