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辉

作品数:15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压
  • 8篇高血压
  • 6篇老年
  • 4篇动脉
  • 3篇阻塞性
  • 2篇动态血压
  • 2篇血清
  • 2篇正常高值
  • 2篇正常高值血压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人
  • 2篇糖尿病人群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鼾症
  • 2篇临床护理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阻肺

机构

  • 14篇开滦总医院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作者

  • 15篇张晓辉
  • 7篇姚涛
  • 6篇吴寿岭
  • 5篇孙静
  • 4篇宋绍敏
  • 4篇王张锋
  • 4篇董岩
  • 4篇刘鹏
  • 3篇阮晓兰
  • 3篇周剑辉
  • 2篇王志彬
  • 2篇李占杰
  • 2篇刘汉臣
  • 1篇刘汝利
  • 1篇赵性泉
  • 1篇王静
  • 1篇吴雷
  • 1篇孙宁玲
  • 1篇王立英
  • 1篇黄玉艳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饮食科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关系研究
张全福靳双荣张晓辉孙静阮晓兰杨翠英
随着中国人口进入深度老龄化,老年人的研究课题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老年高血压到脑梗死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炎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题通过对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灵敏指标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
关键词: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塞
收缩压和LDL-C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LDL—C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在参加2006--2009年健康体检的101510名某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按年龄、性别比例分层随机抽取5852名作为观察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最后符合入选标准和资料完整的为5361名,将其分为SBP及LDL—C正常(3524名)、SBP正常但LDL—C升高(356名)、SBP升高但LDL-C正常(1308名)、SBP及LDL-C升高(173名)共4组。计算各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加权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BP及LDL—C水平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结果SBP及LDL—C正常、SBP正常但LDL—C升高、SBP升高但LDL—C正常、SBP及LDL—C升高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3.7%(1186/3524)、41.3%(147/356)、64.8%(847/1308)、68.8%(119/173)(X^2=425.75,P〈0.05),加权检出率分别为36.0%、42.0%、64.5%、68.3%;男性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44.2%(877/1985)、51.1%(97/190)、70.6%(657/930)、71.3%(82/115)(X^2=194.02,P〈0.05),加权率分别为31.2%、36.1%、49.8%、50.3%;女性分别为20.1%(309/1539)、30.1%(50/166)、50.3%(190/378)、63.8%(37/58)(X^2=180.17,P〈0.05),加权检出率分别为30.9%、46.3%、70.3%、88.1%,校正其他因素后,与SBP及LDL-C正常组相比,SBP正常LDL-C升高、SBP升高LDL—C正常、SBP及LDL—C升高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37(1.05~1.78),2.05(1.74~2.43),2.12(1.45~3.12)。结论高SBP与高LDL—C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高LDL—C相比,高SBP引起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更大。
姚涛李雯张晓辉孙静王德胜赵永猛王张锋赵性泉吴寿岭
关键词:脂蛋白类LDL颈动脉流行病学研究
高血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完成夜间多导联睡眠图监测者197例,分析非OSAS 组和 OSAS 组临床资料,用逐步线性回归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 OSAS 的相关因素。结果197例观察对象的平均年龄(59.93±10.18)岁,男122例,女75例。OSAS 组165例,患病率为83.8%,非 OSAS 组32例。OSAS 组体质量指数( BMI)[(26.37±2.77) kg/ m2]、收缩压(SBP)[(159.59±14.42)mmHg]、舒张压(DBP)[(98.71±9.4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5±0.82)mmol/ L]、腰围[(90.56±8.62)cm]均高于非 OSAS 组[(22.43±2.04) kg/ m2、(146.83±4.60)mmHg、(85.51±7.52)mmHg、(2.22±0.60)mmol/ L、(81.84±8.00)c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7.654、-4.945、-7.490、-4.110、-5.289,P 均<0.001)。BMI、SBP、DBP 与 AHI 呈正相关(P <0.05或 P <0.01),是 OSAS 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95% CI)分别是2.554(1.408?4.632)、1.432(1.154?1.777)、1.286(1.058?1.562),P 均<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 OSAS 的患病率高,高 BMI、SBP、DBP 与 OSAS 的患病有关。
王张锋李丽张晓辉姚涛刘汝利
关键词: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鼾症
尿微量蛋白、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老年隐蔽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microalbuminuria,MA)、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与老年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2010至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人群2814例于2012至2014年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例,分析其中448例诊室血压正常老年人MA、baPWV与MH的关系。结果 448例观察对象患者中MH 188例。其中,单纯白天MH 10例(5.3%),单纯夜间MH 119例(63.3%),白天和夜间MH 59例(31.4%)。与正常血压组相比,白天和夜间MH组的MA升高(P<0.05);单纯白天MH、单纯夜间MH、白天和夜间MH组baPWV增快(P<0.05)。回归结果显示,MA>30 mg/L与总人群MH和男性MH正相关,OR值分别是2.016(95%CI 1.076~3.779)、2.886(95%CI 1.271~6.554),与女性MH无关。baPWV≥1554 cm/s与总人群MH、男性MH、女性MH正相关,OR值分别为3.249(95%CI 2.084~5.064)、4.163(2.340~7.406)、2.378(95%CI 1.197~4.727)。结论 老年单纯白天MH、单纯夜间MH、白天和夜间MH比例分别为5.3%、63.3%和31.4%,尿微量蛋白>30 mg/L、baPWV>1554 cm/s与老年MH正相关。
周剑辉董岩张艳边涛张晓辉吴寿岭宋绍敏姚涛
关键词:动态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尿微量蛋白
中老年鼾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鼾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0岁的非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375例,对其进行有关鼾症的问卷调查,并对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375例患者中,不打鼾169例、偶尔打鼾86例、经常打鼾120例,三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3.7%(57/169)、39.5%(34/86)、49.2%(59/1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高血压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经常打鼾为中老年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2.124(95%CI1.189~3.796);按性别分层后,经常打鼾仍为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3.993(95%CI1.259~12.663),而不是男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常打鼾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有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王张锋姚涛王立英张晓辉曹金玲阮晓兰
关键词:打鼾高血压
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超重合并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189例正常高值血压伴超重及腹型肥胖[(体重指数(BMI)≥24.0 kg/m^2,同时腹围≥90 cm(男性)或≥85 cm(女性),收缩压(SBP)120~139 mm Hg或舒张压(DBP)80~89 mm Hg]者作为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并纳入87例年龄匹配,BMI<24.0 kg/m^2、血压<120/80 mm Hg且无疾病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血脂等生化学检查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A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血清ICMA1和MCP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ICMA1与BMI、SB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存在性别差异;MCP1与腹围、SBP、LDL-C和non-HDL-C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同样存在性别差异(P均<0.05);oxLDL与SBP、LDL-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未发现CXCL-1、CXCL-2与肥胖、血压、代谢指标相关。但健康对照组相关分析未发现炎症指标与其他指标具有相关性。炎症因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ICAM1与BMI仍具有显著正相关(t值为2.901,P=0.005),男性中MCP1与SBP呈显著正相关(t值为5.076,P=0.000),与DBP呈显著负相关(t值为-3.369,P=0.001)。oxLDL与年龄、LDL-C正相关(t值分别为2.168、2.146,P值分别为0.032、0.034);CXCL-1与HDL-C呈负相关(t值为-2.013,P=0.047)。结论: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者比正常人存在更多的糖脂代谢异常,且血清炎症指标升高,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随体重指数和SBP水平升�
王鲁雁孙宁玲张晓辉杨帆吴云涛吴寿岭刘晓云
关键词:肥胖症高血压前期炎症因子
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黄秋玲张晓辉张胜涛刘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COPD患者(观察组)98例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期进行正常体检的无COPD及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者(对照组)98例进行比较。受试者均进行肺功能测定。动脉僵硬度通过检测动脉波速指数方法获得中心动脉的僵硬度;检测动脉压力容积指数获得外周动脉的僵硬度。中心动脉压通过脉搏分析系统获得中心动脉血压。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相关血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炎性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低氧血症史、FEV1%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以COPD合并动脉硬化为因变量,各个因素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动脉波速指数、动脉压力容积指数、中心动脉血压水平均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1、t=-9.139、t=6.919,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饮酒史、吸烟史、低氧血症史、FEV1%与COPD合并动脉僵硬度增高仍然存在关联。其中,吸烟、饮酒、低氧血症、低FEV1%为危险因素,低BMI为保护性因素。动脉僵硬度相关指标动脉波速指数、动脉压力容积指数、中心动脉血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与COPD合并动脉僵硬度增高有关,这些指标越低,发生合并症的危险性越低。结论COPD患者更易发生以动脉硬化为标志的血管系统疾病。针对于危险因素制定恰当的干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预后。
张晓辉刘汉臣姚涛董岩宋绍敏张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单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参加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2814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人,分析其中754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达标(诊室血压〈140/90mm Hg)和24h动态血压达标(24h平均血压〈130/80mm Hg)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不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754例中,诊室血压达标率19.2%(95%CI16.4%~22.0%),24h动态血压达标率33.6%(95%CI30.2%~37.0%)。诊室血压达标的1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51.0%(95%CI42.9%~59.1%),男性、体质量指数(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942(1.155~7.498),1.195(1.031~1.386)。诊室血压不达标的6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29.4%(95%CI25.8%~33.0%),男性、诊室收缩压、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679(1.125~2.506),1.030(1.019~1.042),1.067(1.007~1.13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率低,男性、BMI、诊室收缩压是影响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姚涛董岩李占杰周剑辉刘汉臣邵丹张晓辉孙静宋绍敏吴寿岭
关键词:诊室血压动态血压高血压
血液指标在脑梗死合并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多项血液指标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63例,其中脑梗死无冠心病患者107例(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肌酸激酶(CK)、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CK、HDL-C、hs—CRP、D—D、CK-MB、LDH、HBDH、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CK.MB、LDH、HBDH、AST、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4.2)U/L比(11.8±9.9)U/L、(203.6±55.2)U,IJ比(210.5±61.6)U/L、(160.8±33.4)U/L比(197.1±35.1)U/L、(23.0±8.1)U/L比(25.1±10.1)U/L、(7.56±6.95)mg/L比(13.10±7.89)mg/L](P〈0.05)。结论CK-MB、LDH、HBDH、AST、D-D对脑梗死是否合并冠心病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hs-CRP对脑梗死是否合并冠心病无鉴别诊断意义。
张晓辉张全福姚涛
关键词:脑梗塞冠状动脉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