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沙坦
  • 2篇球蛋白
  • 2篇氯沙坦
  • 2篇肌球蛋白
  • 2篇肌球蛋白重链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肌肌球蛋白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依那普利
  • 1篇造影
  • 1篇死后
  • 1篇左心
  • 1篇左心室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3篇张燕
  • 2篇许楚宏
  • 2篇赵雅红
  • 1篇伍卫
  • 1篇王景峰
  • 1篇叶泽兵
  • 1篇李克明
  • 1篇李冬义
  • 1篇聂如琼

传媒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对梗死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功能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AM I口服依那普利组、AM I口服氯沙坦组。6周后测左室重量及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分析。结果依那普利、氯沙坦治疗组心脏重量指数均较AM I组下降,而心肌的-αMHC mRNA表达较AM I组增加,-βMHC mRNA表达较AM I组降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改善梗死心肌心室重构的机制与其调节心肌MHC的基因表达有关。
赵雅红许楚宏张燕叶泽兵李冬义李克明
关键词:洛沙坦依那普利心肌肌球蛋白
氯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氯沙坦急性心肌梗死组,每组8只。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口服氯沙坦日剂量3mg/kg,6周后测量左心室重量、进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明显增加,氯沙坦治疗后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P<0.01);Northern plot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细胞的α-MHC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而β-MHC 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上升;而氯沙坦治疗组大鼠心肌的α-MHC mRNA表达较急性心肌梗死组增加,α-MHC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能减轻梗死心肌肥厚,改善梗死心肌心室重构,机制与其调节心肌MHC的基因表达有关。
赵雅红张燕许楚宏
关键词:氯沙坦肌球蛋白重链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冠心病不同检查方法的比较与评价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不同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对169例胸闷、心前区疼痛查因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典型者冠脉异常48%,静息12导联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者冠脉异常52%,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者冠脉异常66%,核素心肌显像(ECT)诊断冠心病者冠脉异常68%。结论 依靠典型胸闷、心前区疼痛可得到较可靠的初步诊断,ECG诊断冠心病最简便易行且敏感性较高,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最高,核素心肌显像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差。联合任何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谢燕萍王景峰聂如琼张燕伍卫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