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扬
- 作品数:21 被引量:54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机器代人”还是“规模聚人”:制造业加速折旧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2012-2018年各地区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评估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折旧政策带来了未预期的就业效应。一方面,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制造业“机器代人”的进程,提升了制造业劳动力质量。另一方面,政策实施产生的“规模效应”抵消了“机器代人”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制造业劳动力数量。上述两种效应在技术、劳动和资本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产生了差异化效果,使得劳动力资源偏向性地流入技术密集型行业,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研究表明,加速折旧政策的就业效应会传导至宏观层面,影响地区间和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上述结论将对未来我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 潘妍杨晓章王辉张牧扬
- 关键词:制造业就业
- 滴滴打车,让出行更方便还是更困难?
- 2017年
- 2017年春节前夕,一些城市的“打车难”问题,使得滴滴公司成了朋友圈的热点话题。有观点认为:滴滴公司的手机客户端在“叫出租车”的功能中加入了“调度费”功能,部分时段还强制要求用户增加“调度费”.有时候“调度费”甚至超过了出租车的起步价,使得乘客的实际支出翻倍。于是,有人便怀疑滴滴设置这一功能把出租车司机“惯”成了一种“不加价不接单”的坏习惯,使得不加价的乘客很难打到车。也有人根据自身的体验,怀疑滴滴为了引导乘客更多使用专车,以赚取更高的利润,刻意减缓出租车的派单速度,甚至压根不派单,人为造成客户端出租车的体验下降。
- 张牧扬
- 关键词:出租车司机春节前调度起步价乘客
- PPP项目财政支出压力对于项目股权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公路PPP项目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研究在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的政策下,政府在项目运营期的补贴支出和项目资本金中的股权支出替代关系。研究中国公路PPP项目的分析发现,当PPP项目财政支出比例接近7%或10%的财政承受能力(以下称"财承")红线时,社会资本方会显著地减少其在项目资本金中的股权比重。根据政策规定,地方财承超过7%时,会得到风险警示,一旦财承超过10%,将被限制发起新的PPP项目。为了避免因"踩线"而影响新项目执行,当PPP项目财承接近7%或者超过7%逐渐接近10%时,政府会减少项目后续执行阶段的补贴支出,减少的运营补贴就由社会资本方来承担。作为回应,社会资本方会减少在项目资本金中的股权支出以保障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 张牧扬陈丽慧
- 关键词:PPP
- 减税冲击、土地调控与城投债定价
- 2024年
- 减税冲击会加大地方财政压力,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下降会导致城投债发行利差上升;然而,城投债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融资手段,地方政府有动机采取增信措施来抵消减税冲击的影响,甚至促使城投债利差下降。基于2017—2019年的三次增值税税率下调实践,通过产业结构、减税点数和政策时间构造地级市层面的减税冲击变量,分析发现:减税冲击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会采取土地调控措施来为城投公司提供增信,导致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不升反降;具体而言,面对减税冲击,地方政府并没有调整土地出让结构、提高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而是通过向城投公司注入土地资产、提高商服用地出让价格的路径来提升城投公司的融资能力、抵押价值和信用水平,这也反映出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运作方式已由土地财政转向土地金融。因此,应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和出让环节的双垄断格局;划清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界限,促进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调控的局面。
- 罗美娟黄子建张牧扬
- 关键词:城投债信用利差政府隐性担保土地出让土地资产土地金融
- 减税政策与地方预算统筹
- 2025年
-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背景下,如何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提升地方财政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立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四本预算相衔接的要求,以2017~2019年增值税减税政策为外生冲击,运用231个地级市财政预决算数据,研究地方政府在减税政策之下的预算统筹行为。研究发现,对增值税依赖度较高,从而受减税政策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调入资金规模更大,且地方政府为应对减税冲击有主动提升土地出让收入的倾向,以支撑一般公共预算调入资金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调入资金确实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赤字依赖度与债务负担。研究结论表明,加强预算统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但从健全预算制度层面出发,仍有一定改进空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在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的同时,构建规范、透明的预算间资金衔接准则。
- 张牧扬费冒盛
- 关键词:减税政策
- 租金率折价视角的学区价值测度——来自上海二手房市场的证据被引量:33
- 2016年
- 近年来,国内主要城市学区房现象持续升温,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由于学区房可以再出售,现有文献基于学区房溢价的研究并不能准确体现学区自身价值。本文提出租金率折价的概念,基于对上海二手房挂牌出售和出租数据的联动使用,应用特征价格模型和边界固定效应的方法对学区房的租金率折价进行系统分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意愿支付价格做出更准确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学区房的租金收益率平均而言比非学区房低5%,对于小户型住宅更可达19%,且租金率折价存在较大的波动,受教育部门公立学校入学政策冲击的影响大,证实学区房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本文据此提出,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公共学校入学资格的"租买同权",将有助于促进基础性公共教育资源的更公平利用,同时也有助于防范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度波动。
- 张牧扬陈杰石薇
- “营改增”与企业避税盈余管理被引量:6
- 2018年
- 2011年11月16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出台对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结合"营改增"在各行业和各区域实施的差异,研究宏观层面的税收制度对企业避税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下降的公司出于避税的目的,倾向于选择应计项目降低盈余水平,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不确定;而"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上升的公司利用应计或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的行为不明显。这为税制对于私人部门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
- 张牧扬刘烨李殊琦
-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
- 交易环节税率差别对房价的影响--来自上海二手房数据的实证研究证据被引量:8
- 2016年
- 交易环节税率差别对房价的影响效应具有丰富的市场信息与福利含义。本文以2014年11月上海市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的调整为契机,运用基于双重差分思想的特征价格模型来分析二手房交易环节的税率变化如何差别性影响房价。我们发现,这次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交易环节税负降低总体上让买方受益,但也有一部分被资本化到了挂牌价之中而为卖方所捕获,体现为享受税率下调那部分二手房挂牌价的相对上涨。我们还发现不同类型二手房税负优惠的资本化程度差别很大,并且政策冲击效应随时间而改变。本文所做的研究是对于税收资本化理论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上的一次少有检验,有助于我们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供需相对关系的新情况,也可为今后运用税收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提供一个政策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
- 张牧扬陈杰石薇
- 关键词:税收归宿普通住房房价
- 社会信用、刚兑信仰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被引量:28
- 2022年
-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 张牧扬潘妍余泳泽
- 关键词:社会信用政府信用债务规模融资成本
-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如何创新?--首届长三角财税论坛概述
- 2014年
-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该如何创新?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句话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重商主义的批评中,斯密曾睿智地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办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意味着,一方面,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其前提是公正法律的存在:市场的自由运行、个体的自由选择要以公正法律的建构为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在事先所设定的公正法律规则下,任何个人、任何单位和组织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于个体的自由选择与市场的自由运行进行干预和强制。进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创新的要义就在于寻求和建构对于市场运行起限制和引导作用的、事先对于市场运行方式进行规范的准永久性的正义的财政制度规则。在这一方面,对于那些支持斯密自由市场学说而反对政府干预的理论观点,由于忽略了斯密所强调的自由市场运行必不可少的"正义的法律"条件,它们其实是背离了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传统。与之相反,对于那些对斯密理论进行批判而强调政府干预的理论学说,尽管它们强调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它们大多忽视了干预所需要坚持的正义原则;同时,由于并未能如斯密那样去透彻领悟社会秩序得以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它们也忽视了政府适当干预的层次:应该是事先的法律制度架构,而不是市场运行之后的政治上的肆意调整。基于这一点,首届长三角公共财政论坛的意旨就在于:通过聚集社会各界的智慧,通过公开的理性的对话,以寻求有利于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的公平财政规则。毕竟,有迹象表明:我们现在对于许多公共财政问题的讨论,其实已经偏离斯密早期的优良传统已经很远了。
- 高强姚洋蒋洪郭庆旺刘小川张牧扬
- 关键词:财政制度长三角法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