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
- 作品数:34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人体寄生虫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探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设计制作寄生虫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由图片、经典视频、动画虚拟操作与动物实验模型四部分组成的人体寄生虫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课堂、预习与复习的各环节初步应用。从教师反馈与学生的问卷中查找存在的问题。结果问卷显示,81%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平台方便了预习与复习,9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实验操作技术的练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结论虚拟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传统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结合,需不断完善平台功能,进一步提高寄生虫学教学质量。
- 张珍杜镇镇耿丽周秀芝张玉梅
-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 微小隐孢子虫重组蛋白CP23与CP15/60-23免疫原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小隐孢子虫重组蛋白CP23与CP15/60-23的免疫原性。方法用重组蛋白CP23与CP15/60-23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2w后检测抗CP23与CP15/60-23的特异性抗体IgG滴度、小鼠脾脏CD4+、CD8+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12,实验同时设PBS对照组;之后用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攻击免疫小鼠,收集小鼠粪便,计算小鼠排出的卵囊量。结果自免疫第2周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水平逐渐升高,重组蛋白CP15/60-23组升高更为明显,免疫小鼠脾脏T细胞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都增高,细胞因子IFN-γ、IL-12的水平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囊攻击后,各组小鼠粪便中的卵囊数量都很低,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重组蛋白CP23和CP15/60-23皆可产生较好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 张珍刘春会杜镇镇王冬
- 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免疫原性
-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逐步对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优化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等方法。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 张珍杜镇镇王冬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
- 红茶菌发酵液抑菌作用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不同pH值下红茶菌发酵液及其蛋白提取液的抗菌作用,为探寻新的抗菌物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同pH值下红茶菌发酵液及不同量的蛋白提取液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红茶菌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碱性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红茶菌蛋白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活性,红茶菌发酵液及蛋白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抑菌作用。结论红茶菌发酵液具有明显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生长的作用。红茶菌发酵产生的蛋白质类物质是红茶菌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之一,具有用作食品抑菌剂的潜在价值。
- 张玉梅房卫刚李波清张珍
- 关键词:红茶菌抑菌作用纸片扩散法抑菌蛋白
- 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CP2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方法提取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PCR扩增CP23基因片段,然后克隆至TA载体,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CP23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pcDNA 3.0-23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对重组质粒pcDNA3.0-23进行鉴定。结果扩增出约340 bp的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微小隐孢子虫CP2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结论微小隐孢子虫CP2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的构建为微小隐孢子虫的基因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 张玉梅李波清柏雪莲杨海霞张珍耿丽
- 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疫苗
- 四环素硬化治疗睾丸鞘膜积液140例报告
- 2002年
- 1985年7月~2001年10月,我院采用四环素液囊内注射硬化治疗睾丸鞘膜积液1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40例,年龄3~60岁,其中15岁以下95例;病程3个月~8年。均为单侧,右侧48例,左侧92例。积液量10~30ml者65例,30~60ml者54例,60ml以上者21例,均为非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方法:严格消毒阴囊皮肤,术者左手固定阴囊肿物,右手持“9”号针头20ml的注射器,自肿物上方迅速刺入鞘膜腔内,将腔内液体抽净。
- 刘玉东张珍
- 关键词:鞘膜积液鞘膜疾病抗心律失常药男生殖器四环素
- 全文增补中
- 引导研究生开展医学免疫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被引量:6
- 2013年
- 为加强研究生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要求,对硕士研究生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在结束一学年进行了回顾性评价。结果表明,免疫学设计性实验有益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并能加强实验操作技能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 张珍魏风云吕长俊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设计性实验
- 微小隐孢子虫CP23 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微小隐孢子虫表面抗原CP23 DNA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即疫苗免疫组、PBS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疫苗免疫组用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0-23每隔2周免疫1次小鼠,共免疫3次。PBS对照组肌注等量PBS,空质粒对照组肌注pcDNA3.0,免疫方法及次数同疫苗免疫组。末次免疫2周后,分别取小鼠脾脏、血清,检测CD4+和CD8+T细胞、细胞因子IFN-γ及抗CP23特异性抗体IgG和IgA滴度;用微小隐孢子虫攻击感染被免疫小鼠,收集小鼠粪便,计算小鼠排出的卵囊量。结果 PBS对照组及空质粒组比较,疫苗免疫组小鼠的CD4+T细胞、CD4+/CD8+比值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滴度均显著升高(P<0.05),小鼠血清抗CP23特异性抗体IgG及IgA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显著升高(P<0.05),攻击感染后小鼠排卵囊量显著减少(P<0.05),且排出时间缩短。结论构建的微小隐孢子虫表面抗原CP23真核表达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对小鼠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 柏雪莲刁兴华张珍耿丽周秀芝李波清张玉梅
- 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疫苗免疫保护
- 与细菌抗原检测相关的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建设与应用
- 2023年
- 目的 设计与细菌抗原检测相关的虚拟仿真综合实验,评估其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细菌抗原与抗体特异免疫反应为核心内容,把细菌分离培养、细菌O抗原和H抗原制备、玻片凝集与肥达试验融合为一个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传统实验操作与虚拟仿真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原知识小测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相关知识,加深对细菌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增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张珍乔媛媛季晓飞张玉梅杜镇镇
-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热休克蛋白60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临床分离株热休克蛋白60基因编码区序列特征。方法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患有不同胃肠疾病患者的63株Hp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hsp60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sp60基因,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纯化PCR产物并测序,用DNAstar 5.0软件中的Clustal W程序对hsp60基因序列及由该序列翻译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特异性扩增并纯化到hsp60全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发现不同胃肠疾病来源的hsp60基因核苷酸序列在877、1 399以及1 579位点处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其中来源于非胃癌患者的Hp在以上三位点处分别有8株(8/48,16.67%)G→A置换,9株(9/48,18.75%)C→G置换,7株(7/48,14.58%)A→G置换;胃癌患者来源的Hp在以上三位点处分别有3株(3/18,16.67%)G→A置换,1株(1/18,5.55%)C→G置换,2株(2/18,11.11%)A→G置换。将核苷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后,在以上三位点所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即293、467以及527位点处分别发生了由缬氨酸(V)到异亮氨基酸(I)、谷氨酰胺(Q)到谷氨酸(E)以及苏氨酸(T)到丙氨酸(A)的改变。结论我国Hp临床分离株热休克蛋白60基因序列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 孙万菊杜东龙孙辉周秀芝张珍李波清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单核苷酸多态性